《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本体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作为农村基层党建与治理领域的重大命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当前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带头人纳入村干部的整体概念中进行分析,从“结构一功能”的视角分析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逻辑。另一类是按照“问题一对策”式的框架对带头人队伍建设进行分析,一般是先揭示该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之后再提出对策建议。可以说,当前研究没有深入揭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群体的特殊性,也缺乏对内在机制的深度分析,由此
2、所提出的建议及举措难以精准。笔者认为要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立足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应界定清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内涵以及外延,在此基础上才能彰显出研究的独特意义并探寻其内在机理。二是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践逻辑以拓展深度。单纯的“问题一对策”式分析能形成问题导向,却容易遮蔽深层的逻辑。立足最新实践才能揭示其内在机理,也才能分析深层动因所在。本文拟在界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践逻辑及多重动因,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隐忧,有针对
3、性提出优化策略。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从内涵上界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指的是能带动和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的领导者,他们是村级党组织的“领头雁”,也是农村治理的“主心骨”,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而从外延上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仅包括党员换届选举所产生的村党组织书记,还包括选派的“第一书记”以及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调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指的是党和国家为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高质量发展而采取举措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以来,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和
4、国家进行了顶层设计,各地也探索了很多具体做法,其实践逻辑呈现为以下三个层面。(-)多渠道选配提升带头人引领发展的能力进入“后税费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美丽乡村战略及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资源下乡”的方式反哺农业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重点任务由原来税费时期的征缴税费、计划生育等转向带领农民致富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任务重心的转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干劲、会干事,能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多渠道选配带头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通过换届选举产生本土的村党组织书记。21世纪以来,乡村社会进
5、一步嵌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部分农民通过打工获得机遇或通过经商、办企业实现了迅速致富,成为村庄中的经济精英。他们具有开阔的致富思路和较强的致富能力,能建构相对较强的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为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基层党委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动员其中的优秀党员回乡参选并任村党组织书记。其次,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调任人员任村党组织书记。之所以从外部调任,一般是因为本村存在棘手的治理难题或急难险重的任务,村庄中难以选出能胜任的带头人;又或者由于本村的基层党组织被定性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群众意见比较大等,需要从外部引入带头人来整治等。在这些情况下,一般由县乡党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下
6、乡”任村党组织书记。他们都有相对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工作魄力,能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中遇到的难题。再次,各级党委政府选派“第一书记二选派“第一书记”是党和国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实施的政策,从省市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遴选优秀党员干部派驻到农村任带头人。“第一书记”原来主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但在全面实现脱贫之后,其任务由精准扶贫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前很多省市县派驻“第一书记”目的在于落实乡村振兴任务并推动村庄发展,“第一书记”也是从外部引入的带头人,但他们并不代替村庄中原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而是与村“两委”共同谋划村庄发展的方向并提升村庄的党建水平和治理水平。(二)进行职业化管理以夯实带头人的履职成效
7、在农业税费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领导各项治理工作一般为“兼职”,从农业税费“提留”领取误工补贴,在工作之余还要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进入“后税费时代”以来,农业税费被取消,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支付带头人薪酬待遇,随之以此为基础对带头人开展了职业化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进行严格的岗位管理。村党组织书记要严格遵守“坐班”“值班”及请销假制度,针对“第一书记”的驻村考勤制度也十分严格。一些县乡纪检监察部门还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于违反岗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其次,进行精细化的考核与激励。县乡党委政府围绕中心工作任务设定绩效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千分制或百分制的细则,又将细则赋予
8、不同的分值作为考核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指标。在月度、季度乃至年度考核中按照工作实绩对应于不同的细则折算分数并对应到不同的档次,以此作为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工作成效的依据。尽管针对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的绩效考核内容有所区别,但考核结果都与经济激励挂钩,根据不同的考核档次兑现绩效待遇或补助奖励等。在经济激励之外是政治激励,很多县乡基层专门制定专项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指标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定向考录或招聘,村党组织书记甚至可以晋升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而对于“第一书记”而言,如果在任职期间获得优秀档次,可以在原单位获得优先提拔或职级晋升、职称提级等。再次,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保障。各地的党委政府会
9、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门培训,内容既涉及党建及各类战略规划,也包括政策部署及工作技能等。同时为稳定带头人队伍,很多地区加大了对带头人养老保障的补贴力度,以使其退休之后有稳定保障。(三)全面加强监督以约束带头人权力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权力规范成为队伍建设的重点环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系列举措来强化监督,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完善纪检监督体系。乡镇纪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直接监督方。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基层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乡镇纪委接受信访举报以及办案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不断提升,很多村庄也设置了纪检小组并聘请了纪检信息员。农村基层党组织
10、带头人属于“关键的少数”,也是纪检监督的重点所在,纪检监督体制的完善加大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监督力度。其次,加强民主监督和履职监督。根据中央有关村务监督委员会设置的意见,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村监委设置的全覆盖,在重大决策、重要事务尤其是村集体经济、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方面直接发挥监督制约作用。尽管村监委主要的监督内容是村务,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村庄重大决策和重要任务的“第一责任人”,民主监督会对带头人形成直接制约效应。在民主监督的同时,为了防止带头人不规范履职,很多地区的纪委会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督查或者检查,一些地区甚至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权力清单来进行规范。再次,加强党员群众的直接监督
11、。党员群众拥有直接监督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权利。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地基层党委政府优化了信访投诉的方式并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拓展了各类网上举报投诉方式,“监督一点通”等网络监督方式已实现了全覆盖。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地党委政府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了诸多实践举措并形成了建设的实践逻辑:首先,选用是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通过单一渠道来选用带头人具有局限性,通过遴选、选派或调任可以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目的在于通过选用优秀的带头人来解决农村现实困境或破除农村发展障碍。其次,管理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职业化已经成为趋势,之所以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进行精细的绩效考
12、核并进行培训,目的在于提升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强化其履职能力,通过给予相应压力来倒逼其提升工作成效。最后,监督是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无论是纪检监督还是民主监督,抑或党员群众的监督,目的都在于约束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权力并规范其施政行为,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了带头人引领发展的功效,督促了带头人规范用权与履职,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本体力量。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多重动因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外动因。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具有多重身份:带头人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受到中央和省市县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必
13、然成为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带头人又是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乡镇党委政府有关农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安排需要通过带头人来“落地”,乡镇党委政府是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同时带头人队伍肩负领导乡村治理并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广大党员群众对优秀带头人的期许和要求成为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党员群众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力量来源。(-)党组织的适应性调整进入“后税费时代”以来,原向农民征缴的各类税费已取消,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的利益关联越来越少。加之很多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农业生产上处于分散状态,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生产服务关联也
14、日渐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也出现了困难:留守群体成为村庄的主力军,一些地区缺乏优秀的带头人人选,甚至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带头人甘于平庸,不主动作为,甚至出现懒政、怠政的情况,难以带领党员群众实现村庄发展;一些地区的带头人受到家族、派性及其他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优亲厚友的不公正现象,甚至个别带头人还存在滥用职权侵害村民利益的问题等。上述问题成为外部挑战,不仅降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且阻碍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与先锋型政党,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15、和建设自主性。当外部挑战显性化之后,各级党组织必然会迅速进行适应性调整:将干事创业和引领发展作为带头人选用的首要标准,从多元渠道遴选优秀带头人;以尽心履职作为带头人管理的必要条件,以绩效考核的方式推动带头人取得扎实工作成效;以清正廉洁作为带头人监督的目标,通过党规国法来约束带头人的权力使用。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性质和政党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升作出的必然选择。(-)乡镇党委政府的治理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资源的下乡,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村发展提出诸多需要完成的任务指标,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自上而下”的任务指标“落地”农村
16、之中都需要通过乡镇“接点”。就乡镇一级来说,尽管乡镇党委政府承担了较大的发展压力,但其治理能力在一些环节上却比较薄弱:首先,财政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后税费时代”以来,一些乡镇依赖于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只能“保吃饭、保运转,需要落实的各项事务与所承担的职责及相应的财力支持严重不匹配。其次,人力和人才资源的不足。尽管面对的任务多,但乡镇的干部数量偏少,一些干部尤其是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精细化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都有待提高。财政能力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乡镇的治理能力,但面临的各项任务又都需要乡镇去组织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一级只能向下分解任务以及压力,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带头人来担负更多任务。由此,带头人队伍能力强、履职积极性高及权力行使科学规范就尤为重要。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治理任务,乡镇一级必然有强烈意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无论是启用本土能人型的村党组织书记,还是从外部引入“第一书记”,又或者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调任优秀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目的都在于选配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