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上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上一单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上一单元)一、文本教学解读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突出表达意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举办变形记故事分享会二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诵读欣赏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体会不同作者笔下,同一“月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感受月色在文学作品中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以及这一“变形”带来的创意效果,初步了解这一“变形”附着不同作者的不同心境,
2、牵扯着不同作者的不同思绪。理清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完成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等学习任务。课上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成果给予方法指导和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信心。课程内容的重头戏是,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问题驱动,如,“两首诗都写了月色,同是明月,但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如,想象孟浩然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清冷场景,因此,孟浩然诗中的月色附着了他的孤寂心情,再如,想象辛弃疾在江西
3、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色、听见蛙声时的愉悦心情,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作品中,月色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其实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上,随着学生汇报自学成果的推进,教师要巧妙地将学习重点渗透其中,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宿建德江”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背景,即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派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了解了创作背景,“客愁新”中“新的愁绪”也就具体可感了。再如,学生想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所描绘的画面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孤寂愁苦的情感。再关注与宿建
4、德江有相同意象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助“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词语,想象画面,感受辛弃疾当时轻松愉悦的心境,深入思考,发现“月色”由物象向意象“变形”的本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 .通过自主识字,会写“德、鹊、蝉”等3个生字。2 .通过对比阅读、问题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从物象到意象的“变形”,了解“变形”其实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二、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 .联结经验,导入新课。(1)联结经验,再识意象。师:上节课通过学习丁香结,我们认识了古诗词中的诸多意象,如,丁香结、明月、
5、梅花、折柳等,提到这些意象,大家能联想到哪些诗句?预设: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2)聚焦意象,新课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中,也有两首含有明月这一意象,预习过的同学知道是哪两首古诗吗?(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组织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成功标准:能读准字音,能读出节奏。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结合资料,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1)宿建德江自学成果展示。关注移舟泊烟渚”中多音字“泊”和“渚”的读音。能结合资料,了解“客愁新”中新的愁绪具体指什么。能结合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2)西
6、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自学成果展示。关注“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的读音。能借助“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词语,想象画面。能借助想象到的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六年级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多层次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也能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内容,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古诗词。】板块二对比阅读,深入探究1问题驱动,对比阅读。探究问题: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1)聚焦宿建德江,体会诗人情感。宿建德江表达诗人情感
7、的信息有:“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愁新”“江清月近人”中的“月近人”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创作背景资料:孟浩然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苍苍、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诗人怀着愁绪,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绪似乎寻得了慰藉。(2)聚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诗人情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诗人情感的信息有:“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七八个星
8、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天空中繁星若隐若现,山前落下淅淅沥沥的雨滴。体现了诗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闲逸、喜悦之情。2.探究问题,探寻本质。(1)联结经验,提出质疑。师:关于丁香结意象,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因为丁香结象征着解不完的愁绪,但是,明月意象却大不相同,有人借明月表达愁绪,也有人借明月表达喜悦,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2)交流讨论,表达观点。【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大单元核心任务“变形记”故事分享会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即学生要清楚自己为何选择变形成
9、此物,而非彼物,这其实内在隐含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阅读两首物象相同而意象不同的古诗词,学生会发现,同一物象向意象的“变形”,会随着不同作者不同的内心世界而“变形二】板块三想象画面,体会“风云”1 .小组结合自学资料以及插图、注释合作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组内一人一句,先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再试着用一段话把这幅画描述出来。尽可能把画面呈现的更丰富。2 .思考:四幅画连起来看,画中的云、雨、风、水分别有什么特点?抓住“翻墨”体现云的浓厚,“跳珠”“乱”体现骤雨极大,“卷地”“忽吹散”写出了风来势汹汹,但去的也快,“水如天”写出湖水平静如镜。朗读想象,从这些特点中,感受到诗中画面动静变化之快。3 .边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情景,边设想自己就在苏轼的船上,体会这样的天气和情景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再与同学分享。板块四制作海报,欣赏意象1 .以“诗词中的意象”为主题,小组合作,搜集含有明显意象的、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制作主题海报。2 .展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