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学科知识综述: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民国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史学界一直对“大一统”这一历史现象持关注态度,尤其是当代史学界,吕思勉秦汉史、钱穆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安作璋秦汉史、田余庆秦汉史、林剑鸣秦汉史,大家著作可谓“百花齐放”,他们都希望从逝去二千余年的秦汉帝国的历史活动中,追寻仍存活于中国文化中的中华大一统的价值理念,是如何在中华民族隼路蓝缕、艰辛跋涉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积淀和付诸实践的。这是一种既饱含历史文化情感,又蕴涵历史文化理性的双重探索,同时也承载着21世纪中国人的历史情怀、文化担当和对当今现实世界的深层思考。“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2、民族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因暴政二世而亡,群雄并起,中国再度陷入混乱局面。汉高祖刘邦结束了乱世,连接起秦与汉的断层。他不仅使天下初定,而且开始总结秦亡教训,寻找合适的统治方略,吕后、文帝、景帝虽基本延续了汉初制度,但也不乏制度突破之举。而真正开拓出一片新气象的是他们的后继者一一汉武帝刘彻,他“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功业赫赫。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和毅然改弦更张的魄力在行政、治国指导思想、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自秦朝以来开创的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的体现,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国的疆域版图,于此时基本奠定,并始创了一些延续我
3、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等。因此,史学界把秦汉时期视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其对后世之影响至深。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显而易见,秦皇汉武功不可没。二、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1、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2、单元解读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选自于部编2016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政治、经济、思想
4、文化的大一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也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是短暂而又建功立业较多的朝代。西汉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继秦统一中国,开创大一统之局面,并将这种局面发扬光大。在西汉历史上,除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外,最大功绩者非汉武帝莫属,他采取的各项治国措施,内求发展外求壮大,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对国家的管理较以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正是由于其统治措施的延续性与创造性,也就使得西汉从此进入鼎盛时期,闻名于当世。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方略,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与借鉴,从而也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当然这些成就不
5、仅与武帝自身的文治武功相关,也与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历史背景相关。正是因为这些才成就了汉武帝与他所在时代的辉煌。3、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三个板块。这三大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策措施。三、学情和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性思维敏捷,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又感到陌生和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古代历史久远,充满着神秘感,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时空跨度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限,导致学习中难免会有障碍。尤其是本课的名词、概念较多,如:大一统、“
6、推恩令”、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等等,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时代热点,通过视频、图文资料等,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情境导学、图史互证、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动脑思历史、动手画历史、动口论历史,提升理性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史观,以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金缕玉衣等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料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及所
7、产生的影响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及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使学生体会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相关措施的影响。教学难点:感知大一统,体会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意义。人物故事、情感共鸣课前询问学生们的理想是什么?出示史料“少年汉武帝的理想”,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天子汉武帝登基时面临的局势如何?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实现他的宏图大志的?【设计意图】汉武帝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
8、人物,为了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借学生畅谈理想之机,出示史料中“少年汉武帝的理想”,让学生与16岁的汉武帝产生共情,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一:政治篇一从郡国并行到政权一统分析相关图文材料,解决政治方面问题: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诸侯国的实力?(播放视频白马之盟、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中央与诸侯国人口、郡数对比示意图)学生小结:诸侯王实力强大,对中央构成威胁。问题2、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推恩”的方式?材料一、国大则赋多,赋多则兵众,其为乱也易,国小则赋微,赋微则兵寡,其为乱也难。一一文选补遗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
9、南分一一【汉书】学生活动:“图说历史”(学生依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主画一画“推恩”示意图,理解汉武帝“推恩”之妙。)教师补充: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消除了诸侯国的威肋,并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巩固了中央集权。【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图表、文献记载,揭示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图说历史”让学生学会获取历史信息,以图画的方式对其作出历史解释,形象直观。环节二:思想篇一从百家横流到思想一统通过创设情境、研读史料等方式,解决思想方面问题:问题3、道家、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横流,汉武帝为什么偏偏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播放视频汉武大帝,归纳相关信息,出示相关史料)唯天子受
10、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教师小结: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教师补充:汉代的儒术已经不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了,而是为汉武帝大一统量身定做的新儒术。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问题4、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小结: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设计意图】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内涵及推行原因有较大难度。通过视频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
11、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相关史料分析,这一难点便可迎刃而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环节三:经济篇一从盐铁私营到经济一统通过史料研读等方式,解决经济方面问题:问题5、私铸钱币、盐铁私营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出示金缕玉衣图片及相关说明)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的这件金缕玉衣,共用2000多块玉片,金丝重700多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时间完成。教师过渡:诸侯王富可敌国,钱从何来?(出示如下材料)吴王刘海利用豫章郡产铜,招纳天下的亡命之徒盗铸铜钱。同时利用滨海地区产盐,又煮海水为盐,
12、贩卖到全国各地,富同天子,作为对抗中央的资本。甚至宣称:我的金钱在全国到处都有,诸王日夜享受不尽,有应当赞赐的,只要告诉我,我就送给他。汉书改编教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之,教师归纳:私铸钱币、盐铁私营使诸侯王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经济实力强大而导致政治野心膨胀,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容易引起经济、政治上的危机,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于是汉武帝采取盐铁国有专卖,把煮盐、冶铁等重要行业的经营权收归国有,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职官进行管理和经营,还收回铸币权,禁止地方豪强势力私铸钱币。既实现了经济一统,也削弱了诸侯王及地方豪强势力,进一步巩固国家的政权统一。出示材料五铢钱钱模、汉
13、武帝五铢钱、隋代五铢钱图片教师归纳: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货币。这次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它的意义不仅限于铸钱本身,更重要的在于,为稳定经济和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国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干预货币的流通,货币制度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西汉王朝的巩固,也给后世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设计意图】历史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对历史的探究要以史料为依据,透过表象认识本质。本环节利用图史互证,把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文物图片,文献记载,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得出自己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环节四:”思维导图我能行!”结合以上所学,请大
14、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环节五:千年一叹,感悟历史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学生观看视频,研读史料,小组交流,畅所欲言,感悟历史。【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教学环节的学习,本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独特的发展轨迹,形成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拓展发散,课后延伸1、结合导学案,思考汉武帝能够成功巩固大一统的原因?2、推荐书目:童超汉武王朝四、教学资源:1、教科书、教师用书2、古代文献:史记、汉书3、史学研究:杨生民汉武帝传、安作璋汉武帝大传、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大帝、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童超汉武王朝等4、考古成果:金缕玉衣、五铢钱钱模、汉武帝五铢钱、隋代五铢钱等相关考古成果5、音像资源:央视文化大百科、电视剧汉武大帝、纪录片帝陵、最后的倾诉(伴奏版).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