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淮远河大桥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淮远河大桥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概述11项目背景跨淮远河大桥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2023年12月底,完成了本项目方案设计。16设计规范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内容规范值设计值项目区位图12项目概况铜梁晏渡桥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位于重庆市铜梁区,设计道路南起中南路,北至东郭新街,道路全长268.364u根据项目区域位置及现有资料,我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收集了相关设计资料,经过设计、分析和论证,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本项目由红线宽度为24m,
2、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0道路线形与规划一致。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照明工程、桥梁工程等。本册图纸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13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地形图1:500资料(业主提供)(3)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4)铜梁晏渡桥渔种站跨淮远河大桥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四川晨阳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3)1.4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阶段为施工图,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交通工程等,施工范围线内为工程量计入范围。1.5 设计过程简述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3、)5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6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3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4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3)15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
4、2023)1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3)17 .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其它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与标准。1.7主要技术标准晏渡桥技术指标表内容规范值设计值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30Kmh30kmh荷载标准结构城-B级,人群荷载5.0KNm2城-B级,人群荷载5.0KNm路面BZZTOO标准车BZZ-IOo标准车标准路幅宽度(m)-24m=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45-最小圆曲线半径(m)不设超高150449.995最大纵坡R)一般值7
5、%3.46%最小竖曲线半径(m)K凸N400R凹2250R凸=1200R凹=280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60极限值2525.128最小坡长(m)8525(道路起终点不受最小坡长限制)桥面净空(m)4.54.5停车视距(m)23030地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V1度(动峰值加速度005g)距0.30100m,最宽达4.00m,可见延伸1506.OOm,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钻探及调查成果,场地大部分地段内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区未见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2.2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勘探的揭露,场地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全新统覆盖。结合钻探资料表明,场区下覆基岩为侏罗
6、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2.2.1第四系全新统(04)素填士(Q4m1):杂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等进行回填,粒径3090mm,整体含量大于20%,机械抛填,回填时间10年以上,呈松散状稍密状。该层在场地均有分布,根据钻探揭露层厚度2.91(21(32)9.9111(21(26),层底高程252.14260.94m,为场地主要土层。粉质黏土(Q4e1+d1):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稍有光泽,无摇宸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可塑状,母岩主要为侏罗系泥岩。该层在场地小部分地段分布,根据钻探揭露层厚度1.Im(ZK11)-5.O
7、m(ZK1O),层底高程258.29262.50m。其分布和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2.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块状、短柱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芯节长为530cm分布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层,该层在场区内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未揭穿。砂岩(J2S-Ss):褐灰浅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中粗粒结构,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岩质软,呈强风化状态;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芯呈柱状、短柱状,一般节长432
8、cm.该层在场区内小部分地段分布,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未揭穿。2工程地质概况(摘录)2.1 建设区域自然条件2.1.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区,地形整体较平缓。淮远河穿过场地,河床宽度约7m,岸坡均以条石挡墙支挡。表层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地形坡度510,局部地段达到45o地面高程介于260.85m270.39m之间,相对高差约9.54m。2.1.2 气象水文铜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春早夏热,秋雨冬暖,雨热同季,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雹、冰雹、霜冻、结冰等,气候风险总体偏低。铜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
9、湿润、温差大、舒适度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生活休闲、旅游、疗养之胜地。年平均气温为18.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2.1,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1(2006年9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P(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4亳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482.2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0.8毫米(2006年),最大日降水量233.4毫米(2009年8月3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91.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4%。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在拟要场地中部处有一条淮远河,勘察期间河水水位260.684m,根据现场调查,50年
10、一遇最高洪水位高程约为265.50no2.1.3 1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西山背斜北西翼,在基岩出露地段测得岩层产状为倾向330,倾角4。岩层产状较平缓,层面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地层分布连续完整,未见断层。据观测岩体中见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1X1:57/70,裂面近平直,较光滑,凹面、上陡下缓,裂隙间距1.502.00m,裂面粗糙,张开13un,局部粘土半充填,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1X2:2120/53,裂隙面较平整,张开26mm,局部粘土半充填,一般间从钻孔的抽水试验结果来看,粉质粘土透水性中等,赋水量大;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1.66md,为中等透水层,结合地区经验,场地素填
11、土为强透水层,渗透系数取20mdo泥岩属弱透水地层,强风化泥岩渗透系数取0.OWd,中风化泥岩渗透系数取0.03md;砂岩属中等透水地层,强风化砂岩渗透系数取2md,中风化砂岩渗透系数取1mdo拟建场地地形高低起伏,降水后绝大部分沿地表以地面流形式排到淮远河。本次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施工残余水,于4h以及24h后分别测量其地下水位,通过观测分析,在钻孔ZKrZK6、ZK17ZK36中发现地下水,水位高程在260.82261.10m,说明场地在施工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受淮远河河水及降水补给,建议避开洪水期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时应布置操作平台并采取围堰或其它
12、防洪措施。2.4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中部淮远河内采取了1件地表水进行腐蚀性测试。经调查,场地周边无制造酸、碱等的污染源,无污染性厂矿企业,无污染水源流入场地,钻探表明地基土无污染迹象。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1、12.2条的评价标准和地区经验进行评判,素填土为强透水层,2.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在土层、岩石中赋存条件,将场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全新统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
13、气降雨补给,在接受补给后,向下渗透及迳流的方式向低洼处排泄至地表冲沟,部分渗入基岩裂隙中,补给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季节性影响,具较大的动态变化特征,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本次勘察对土层采用小水量和无水钻进过程中,因此除地表冲沟两侧钻孔有测出水位,地下水较丰富,其余地方此类地下水较贫乏。(2)基岩裂隙水根据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未见岩溶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体中,旱季接受河流倒灌的补给,雨季同时接受大气降水与河流倒灌的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排泄,部分向下部基岩渗流。拟建场地上覆第四系土层可分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素填土孔隙发育,透水性强,为透
14、水层,粉质黏土结构致密,属相对隔水层。根据土层结构特点,拟建场地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沿土体孔隙,向地层深部渗流,局部于陡坡处沿孔隙或土岩界面渗出补给地表水。基岩裂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以及汇水面积的控制,水位水量动态变化大,受季节变化明显。主要分布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泥岩为弱透水层;砂岩裂隙张开多无充填,为中等透水层,其导水及富水性相对较好。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裂隙,向低洼处排泄,具就地补给,就近排泄,以泉的形式出露;分布不连续,不均匀的特点,无稳定地下水位。本次勘察在ZK1O钻孔做了稳定流抽水
15、试验。钻孔ZKIo抽水试验流量、降深及时间关系曲线图如下:确定;8、岩土与挡墙底面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1.2.3,并结合经验确定;9、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8.2.3-3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10、表中带*号建议值为地区经验值。岩土体设计参数选取依据试脸成果和经验,取值如下表3.3T2.8施工中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1)挖方段边坡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跳槽开挖。(2)既有施工弃喳不能直接作为基础,应重新按相关规范要求分层夯实。(3)填方段应清除表层松软土,斜坡挖成台阶状方可填筑。(4)加强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不乱弃乱倒,施工废水应经处理后方可排放。2.9建设场地地物条件拟建道路沿线存在的民房回填形成的边坡可能会对居民产生影响,建议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施工前应与周围片区的相关部门、居民做好沟通、协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