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215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 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19. 1%,占GDP比重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80. 9%,占GDP比重31.2%,产业数字化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同时,也缓解了疫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 9%、21.0%和40.7%,约为1:2:4,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 9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策略分析(一)区域协同、东接西联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其产业规划除需

2、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因此,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采用区域协同的发展策略。向东主动对接上海、承接辐射,与上海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落地,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向西主动辐射太湖城市群,输出数字产业成果,助力周边城市产业发展。通过东接西联的区域协同策略,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参与长三角数字创新共同体建设,协同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二)市域协同、齐头并进苏州市全域范围内综合发展水平高、发展均衡,下辖各市、区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基于此优

3、势,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适于采用全域协同、齐头并进的发展策略。即各市、区均可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独蹩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环阳澄湖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形成各市、区奋勇争先、协同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各市、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同时,各地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数字产业,形成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特色数字产业示范效应,推动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引领全国,走向世界。(三)产业协同、相互助力苏州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世界范围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但在新的时期,受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宏观影响,受苏州市空间、环境

4、、资源等因素制约,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高端化来继续推动苏州市经济迈上新台阶。苏州市应以数字产业为抓手,深度挖掘数字技术所产生的潜在价值,实现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应用,精准发力,推动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苏州经济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主导产业在数字化领域的成功应用,树立数字产业标杆,带动数字产业良性发展,形成产业互动,相互助力的产业发展格局。二、发展原则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坚持定位高端、超前谋划,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发展思维,有序推进产业、创新、市场和治理体系建设,构建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生态。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新

5、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融合发展、安全有序。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构建数字化融合场景供给多元态势,以场景应用为抓手,完善融合发展生态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数字化融合发展创新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防范化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风险,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确保数字经济发展安全可控、规范有序。突出特色、示范引领。坚持立足苏州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紧密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方向,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路径和产业集聚区,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

6、化转型为主要突破口,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能级的创新集群演变。谋划一批具备前沿性、典型性、基础性的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分情况建设国内、省内、市内发展示范,鼓励优秀企业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以行业应用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本地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对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需求进行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形成多方参与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三、构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5G、人工

7、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和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感知体验。提升服务感知体验。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优化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 “苏周到”,推动高频事项市域全覆盖,建设“一人一码一库”,让自然人只登“一个APP”就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法人服务总入口 “苏商通”,聚焦法人全生命周期,丰富服务事项、涉企政策和办事指南接入,建设“一企一码一库”,让法人只进“一个入口”就能高效办理“一批事”。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建设苏州市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中心(DTIOC),有机统一 “观、研、处、督、赋”五大职能

8、,实现“一屏总览全局、一网统管全域”。优化智慧医疗体验。围绕“健康苏州2030”战略规划要求,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医疗健康产业体系,通过对传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革命性升级”,全面提升医疗领域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苏州)医院。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健康档案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中应用,通过健康苏州云平台,实现市民授权查询。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完善苏州市域分级诊疗协作应用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双向转诊。加快健康市民“531”协同救治体系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协同救治信息体系。推广智慧教育应用。以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建设苏州市智

9、慧教育大平台及教育大数据汇聚、治理、分析与服务体系。深度融合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线上教育中心智慧化程度,支撑广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同城帮扶课堂建设,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打通省、市、县级市(区)三级教育数据平台,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社服务水平。建设“就在苏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各类人才数据服务,打造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全市人社系统业务协同运行和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落户住行、社会服务等事项在线便捷办理。四、创新驱动,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一)打造国内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高地不断夯实新型

10、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5G网络、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打造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二)争创国内领先的数字创新体系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引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化延伸,打好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硬科技”集聚地,深化数

11、字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提升苏州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三)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要素市场化示范高地推进数据汇聚,形成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政务大数据治理平台,建立数据血缘关系图谱,打造全流程治理闭环。推进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统筹协调机制,实现目录同步、一点申请、跨级审核、便捷共享、全程可溯。推进数据开放,加快数据开放立法,依托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开发和创新应用。(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基础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

12、高端迈进,壮大新兴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进新业态、新模式运用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高地深化战略,加快苏州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推出一批智能化创新产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智能化标杆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智造中心。(

13、六)打造引领国内的数字化治理高地适应数字技术融入社会治理新趋势,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数字协同创新,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助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苏州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好数字基础,率先建成全国数字政府样板城市。(七)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探索政府数据分级分类,推动政府数据确权管理,加强政府数据安全责任管控。加快构建安全的保密技术体

14、系,加快信创产品应用推广力度,加大商用密码应用和安全性评估。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企业数据安全。增强数字安全领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A)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园区,引育一批产业创新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长三角协同创新,建立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资料参考:苏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