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22065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4山大经济学考研】宏观名词解释重点总结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 .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2 .国民生产总值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

2、价值。GNP是衡量的所有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人口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如下: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一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3 .GDP平减指数答: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

3、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该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一支出模型1 .均衡产出答: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

4、可用公式表示为:y=C+ZO。、z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消费等于计划储蓄,即z=s.2 .乘数效应答: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效应考察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等变动一定量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比如投资乘数,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实际上,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以及净出口的变动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3 .节俭悖论答: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

5、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于社会来讲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1M模型1托宾q比率答:托宾q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

6、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乡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2 .流动性偏好理论答: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它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一一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7、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3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只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都要留在手中,因而流动性偏侧好趋向于无限大,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1庇古效应答:庇古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化,而实际

8、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庇古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提出的,他指出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自然失业率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它是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

9、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2.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

10、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可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 .挤出效应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1M模型中,若1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

11、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1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2 .货币创造乘数答: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的变化能使货币供给量变化的量。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如果用C表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Rd表示法定准备金,用Re表示超额准备金,用H表示基础货币,则有H=C+Rd+

12、Reo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考虑到货币供给(严格意义的货币供给M1M1=C+D),即为通货和活期存款的总和,M/H就是货币创造乘数。第十八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汇率答: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

13、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表示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第十九章经济增长1稳定状态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Dk=sf(k)-dk=0o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上*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左*。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2.内生增长理论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

14、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内生增长理论就是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增长是可以内生持续的,不会达到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内生增长也得到了与索洛模型不同的结论:储蓄率的提高能够使经济的增长速度持久的提高。因为内生增长模型中投资是“增长引擎1投资的外部性足够大,以至于它能够带动经济内生持续增长。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棘轮效应答: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

15、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棘轮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示范效应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地向上移动。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称RBC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

1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2 .理性预期答: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它的含义有三个: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所作决策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作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