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灸话24节气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滴灸话24节气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滴灸话24节气灸小雪节气滴灸话24节气灸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b=1o小雪是冬季的第二节气,气温继续下降,阴寒继续增加。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防寒保护阳气。养生重点是养肾气,温暖情绪。此时灸要强调温补,可调理小肠经。可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什么是节气灸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胸穴
2、进行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灸为何择节气?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1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膜,其气必虚。2、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
3、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形象地道出了大自然阴阳交替的特征。因四季阴阳的消长变化而产生了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秩序之中,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无疑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换而言之,人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规律变化密切相关。古语有顺四时者昌,逆之则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不去遵循这个法则而与之相违背,虽不一定会立即
4、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便如同交通规则,当你违背了交通规则时,不一定会出事故,显然会大大提高发生危险的几率。那么何谓节气呢?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节段,称为节,气候在演变过程中的气象和气候的变化,称为气。两者大约相隔半个月变化一次,十二个月也就有了二十四节气。其顺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严格地讲,节是节、气是气。这里的节,实际上就是阴阳的消长转归在某一节段的节点。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节段为立春、立夏、
5、立秋、立冬;季节的转折点为春分和秋分;阴阳消长的起始为冬至和夏至。上述四个立、两个分和两个至共八个,统称为节,其余十六个统称为气,合之称二十四节气。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冬至和夏至,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逐渐生长而阴气渐消,继而出现阳气的春生、夏长,即春之温、夏之热,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而到了夏至,又发生“夏至一阴生,由此开始了阳气的秋收和冬藏,从而出现秋之凉和冬之寒。天地规律如此,与之相应的人体自然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如某些寒性哮喘、腰腿痛、心脏病等所谓冬病,冬至过后,随着阳气的渐生渐长病情会有所减轻,而夏至过后随阳气的渐收渐藏便会加重。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熟知的某些公众人物或英年早逝或猝死的时
6、间,大约都临近节三、五天时发生。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季节交替导变化对人的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生理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节是个转折点、节骨眼儿、关键点。灸具有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以求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之妙。在冬至、夏至灸神阙、关元等。后人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创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诸多方法,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先培阴阳,以固之本的原则,又从一定意义上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节气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节气灸的作用一滴灸温经止痛作用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把
7、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从而治愈疾病、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节气灸的临床应用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灸,大暑(7月22日)天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节气灸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节气灸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内科疾病:治疗与预防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胀、腹泻、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胆固醇高、甲亢;阳痿;慢性肾炎。外科疾病:颈椎病;急、慢性腰扭伤;各种关节炎;尊麻疹(风)o妇科病症: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儿科病症: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
8、小儿发育迟缓。五官科病症:过敏性鼻炎(鼻敏感)。1、冬至前灸关元预防中风,感冒,保健强壮;2、春分灸曲池预防眼病;3、秋分灸足三里强壮脾胃,预防肠胃病。冬至前后的关元灸应用频率较高。许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达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2
9、4节气灸时间表穴位图小寒(公历1月57日)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大寒(公历1月2021日)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立春(公历2月35日)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雨水(公历2月1820日)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惊蛰(公历3月57日)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
10、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春分(公历3月20-21)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清明(公历4月46日)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膜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谷雨(公历4月19-21日)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立夏(公历5月57日)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皖、天枢、
11、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芒种(公历6月57日)谨防梅雨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灸肝俞、肾俞健脾祛湿。夏至(公历6月2122日)日吃补;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汗蒸可以调理脾胃,清暑利湿。小暑(公历7月68日)避暑湿;道德经说:“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的人长寿,不会养生的人早亡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大暑(公历7月2224日)防中暑;大暑,冬
12、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养脾胃;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素问.金医直言论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灸各个关节、脾俞、足三里、丰隆可以祛湿养胃。处暑(公历8月2224日)防温燥;秋三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灸腹部穴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白露(公历9月79日)当养阴黄帝内经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灸血海、内关、神阙、关
13、元、气海、天枢预防着凉易泻肚,和养阴。秋分(公历9月2224日)防燥凉黄帝内经讲: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灸气海、中脱、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寒露(公历10月89日)防寒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艾灸肩井、天宗可防肩周炎。霜降(公历10月2324日)宜进补中医上有句古
14、话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痰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就在于它是管湿气的,湿气多了化不出去就变成痰饮了,所以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健脾。另外,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就是说气虽出于肺,但却是根于肾的,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灸风门、风池、肺俞、肾俞、中月完、天枢、足三里可化痰祛湿。立冬(公历11月78日)养精补肾精黄帝内经讲冬三月,些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灸背部膀胱经可养护阳,补肾精。小雪(公历11月2223日)温肾阳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刚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这里所说的风寒暑湿,包括燥火中医称之为六邪。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大雪(公历12月78日)要温补避寒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冬至(公历12月21-23日)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