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245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认为莫善于乐;如何立德树人,培养人的健康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依然莫善于乐。将古诗词与音乐有效结合,并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大尝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堂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使古诗词教学回归教育体系,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古诗词作品与音乐融合,力图通过古诗词教学使现行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在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有所改变;总结和提炼古诗词教学实践经验,探索适应现实、走向未来的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关键词:核心素养;5C模型;古

2、诗词文化;中学音乐课堂文化史上,艺术和宗教携手数千年,宗教通过艺术传播教义。通观古今中外,人类最重要精神文化的创造、发展和传承莫不与艺术携手,通过艺术承载思想、感化精神、征服民众。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2。近10年,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引起全球关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Thinking )、创新(Creativity )、沟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

3、laboration)这五个元素,此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对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将古诗词融入中学音乐课堂,使古诗词教学回归当代教育体系,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融合,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文学和艺术素养,是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一、古诗词在中学音乐教材的渗透情况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主要有人民音乐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出版的教材。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6册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音乐作品大约有4首,分别是八年级下册的江南好和惊江南,九年级上册的阳关三叠和但愿人长久,其中演唱部分3首,欣赏部分只有1首。而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4、的初中音乐6册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就更少,只有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中的欣赏作品春江花月夜。此外,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音乐鉴赏教材中,关于古诗词的教学一共4首,分别是大江东去阳关三叠广陵散扬州慢。由此可见,在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背景下,音乐教材与古诗词相关的篇目数量并没有增加,并且独立于中学语文教材。在当今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关注学科融合,将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与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相结合。二、古诗词教育在中学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随机抽取本区域235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平时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见表1。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

5、热情极高,有63. 55%的学生喜欢古诗词,只有7. 63%的学生不喜欢古诗词。其次,超过半数的学生愿意主动背诵诗词,但是背诵效率欠佳,甚至有4.2%的学生出现记不住、记忆混淆的现象。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日常积累较少,平时接触古诗词的数量有限。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能够背诵优秀古诗词数量应达到110首。但是,从调查结果可知,只有大概12.79%的学生可以完整背诵超过100首古诗词作品,这也说明了该区域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数量是不达标的。对此,笔者对这些学生进行进一步问卷调查,探求其古诗词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可行性,调查结果见表2。通过对表2分析可知,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愿意将古诗词

6、的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比如,演唱古诗词歌曲的形式,他们认为这种形式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有很大帮助;此外,朗读、吟诵等方式也较为普遍。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演唱古诗词这种形式,认为其较为枯燥、无趣。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是通过语文课、课外阅读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古诗词的。笔者认为,将古诗词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演唱歌曲,会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三、古诗词在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容易出现“记不住” “看不懂” “难以理解诗词意境”等情况,枯燥无味的记忆方式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减弱。在中学音乐课堂引入古诗词教学,结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7、,把古诗词通过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背诵古诗词,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创新等21世纪5C核心素养中的要素。(一)“唱”中创古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诗词的音乐美感在于其韵律、节奏的感受等方面。学习古诗词作品的重点就在于一一吟唱。因此,教师可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乐器”,如将笔、纸当作伴奏乐器,或者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活中的乐器”,如在瓶瓶罐罐中加入豆子、摩擦砂纸等,制造独特的音响效果,为古诗词加入伴奏;也可让学生按照一定节奏有感情地吟唱;又或者采用二声部的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吟唱。这既能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创新素养,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

8、传承素养3。(二)“创”中创在教学拓展环节中,教师除了播放各个作曲家不同版本的古诗词音乐作品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创旋律,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韵律编创旋律,在此基础上吟唱古诗词作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走近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节奏美等,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动”中创“诗言志,歌咏情”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比如,用“声势教学法”、“读思达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文化中的意境,领略其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诗、舞、乐、歌、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与

9、内涵美,并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自由组合的方式创编声势,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声响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4。(四)“演”中创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节目经典咏流传深受大家好押。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多次提出应借助这种方式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并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班班有歌声”“校园好声音”“班级音乐会”“课前三分钟”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最终实现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弘扬古诗词文化的目标5。例如,在“校园好声音”活动中,学生可以穿上

10、汉服演唱古诗词,或配上古典舞蹈动作等,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古诗词内容;在“课前三分钟”环节,教师可引导班级学生轮流介绍古诗词音乐中经典的作品;在“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中,教师可举办古诗词歌曲创作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学校可以通过搭建一系列平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五)“赏”中创当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方式应多元化。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以“微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观赏中自主学习,感受、领悟诗词文化的意境美和韵律美。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结语教师应积极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下的中学音

11、乐课堂古诗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吟唱中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在编创中体会古诗词的旋律美,在律动中演绎古诗词的韵律美,在表演中体会古诗词的经典美,在微课中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进一步培养学生21世纪5C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其领悟古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参考文献田元.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月.音乐天地,2022(01):6-7.李丽娜.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参花,2022 (02):109.王悦雯.古诗词歌唱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浅析J.北极光,2022(03): 46-47.雷明晶.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古典诗词歌曲的渗透J.音乐大观,2022 (11): 18-19.蒋颖.古诗词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作者简介:颜妍(1990. 7-),女,福建厦门人,任教于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