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十三五”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康市“十三五”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康市“十三五”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根据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安康文化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章现实基础“十二五”以来,全市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弘扬汉水文化、建设人文安康,办人民满意的文化”的思路,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艺创作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广播电视宣传、文化对外宣传交流和文化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全市文广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基本成效(一)公共文化服务
2、体系逐步完善。安康文庙、安康博物馆、龙舟文化园、西城阁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陆续建成,院地共建安康图书馆、汉调二黄文化园、一江两岸文化设施加快推进;汉阴县、平利县、宁陕县文化艺术中心等县级重点文化项目及石泉县池河镇等一批重点镇文体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实施“公共文化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基本实现配套;市“三馆”、县“两馆”、镇(村)文化站(室)全部纳入免费开放;电视“户户通”工程和“小片网”整合基本完成,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4%。(二)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安康汉江龙舟节被评为全国十大节庆品牌;电
3、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开创全国实名制电影先河,获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五项大奖;安康地域文化先后亮相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北京八大处茶文化节、中央电视台,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平利茶艺、安康小场子、安康美术书法作品远渡重洋,先后在维也纳国家音乐厅、德国、俄罗斯、韩国、意大利等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各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5各县被名为省级文化先进县,紫阳被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呈现繁荣。以重大现实题材为重点,文艺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舞台艺术呈现繁荣态势。在安康市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的催生下,共创作出版各类文艺著作100余部,小戏、小品、音乐、曲艺等作品50
4、0多件,书法美术摄影作品5000余件,全市文艺作品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近百项;汉调二黄现代戏莲花碑,陕南民歌剧巴山情、音诗画舞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民俗歌舞岚宫山之恋等一批剧(节)目产生广泛影响。培育各类文艺社团230余个,业余文化人才过万人,政府主导“抓示范”、社会参与“促普及”的群众文化活动局面已经形成。(四)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成效明显。“秦巴古盐道”、“汉阴凤堰古梯田”、“旬阳古汞矿开采遗址”被列为全省重大文物发现,安康文庙保护、汉江古会馆群和陕南特色民居集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汉滨区刘家营遗址、紫阳瓦房店会馆群被列为“国保”。汉剧振兴七大工程稳步推进,旬阳民歌入列国家级“非保”。共有国家级名
5、录项目4个,省级33个,建立了三批市级名录,共有市级项目161个。现有传承人国家级2个,省级25个,市级53个。(五)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屡创佳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努力提升媒体公信力、影响力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成功策划了“科学发展看县区”、“走汉江”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两台外宣工作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市级台第一,节目评优工作佳绩不断,其中广播电台七彩阳光、电视台黄世和的广播人生、旬阳电视台深度窒息分别获国家广播影视奖。(六)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3,从文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实现了破题,以打造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为重点的26
6、个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截止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650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4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0家,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占GDP达3%,文化产业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作用更加突出。二、存在问题全市文化发展总体上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对安康精神形成和品牌塑造的促进作用仍不明显。(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文化设施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仍需大力推进。(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还不到位。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
7、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亟待加强。(四)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冲击逐步显现,产业政策扶持有待加强,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健全。(五)广电宣传有待提升。广播电视城乡覆盖不平衡,重大主题宣传和精品节目策划薄弱,内容创新新能力不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滞后,亟待转型升级。(六)文化体制机制有待深化改革。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顺畅问题,各文化单位内部改革还需深化,文化发展途径亟待创新。三、发展机遇“十三五”(2016-2023)期间,是我市抢抓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秦巴连片扶
8、贫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安康经济升级版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循环发展,建设秦巴明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市文广事业大繁荣、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国际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经过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已经进入理性发展时期,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资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化
9、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推动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从全省看,在“三强一富一美”战略部署中,
10、突出强调以“文化强”引领西部强省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启动,“丝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陕西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行者,正在走向时代前沿。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我市看,“十三五”期间,我市人均GDP将处于2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旺盛,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新型城镇
11、化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明确了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型产业目标,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文安康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振兴汉调二黄规划纲要、安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3、安康市汉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3等重要文件,将文化建设列入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列入市对县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夯实了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第二章总体思路
12、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二、基本原则文化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原则。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康文
13、化发展水平,以文化引领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文化与精品创作并重原则。在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发展精品文化艺术,提高安康文化影响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导、教育功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结合原则。坚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安康特色的文化产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23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
14、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5%以上,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目标。(二)分项目标1、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扩面升级。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达标的基础上,全面发挥示范项目对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标杆和带动作用,力争省级文化先进县比例达到80%以上、国家级文化先进县达30%o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市级“两馆”上等级比例达到100%,县区“两馆”上等级比例达到100%,乡镇综合文化站上等级比例达到80%,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100%覆盖,全市年人均新增图书0.04册,公共文化服务各
15、项指标均达到省定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3、文艺精品创作取得新成就。打造一批弘扬地方文化、反映时代特色、艺术水平较高的文化精品,创编大型剧目3部以上,争取2部剧目进入中国艺术节演出,入选省级重大文化精品项目5个以上,进入国家“群星奖”作品5件以上,各类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100项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省内有竞争力、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4、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构建门类丰富、体制多元的博物馆群格局,建成安康“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3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区)达到50个;国
16、家级非遗项目达到5个,省级非遗项目达到40个,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建成一批中、省级民间艺术之乡。5、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升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政府为集镇居住集中区域和移民安置小区购买有线电视服务达到80%,基本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三网融合”取得明显进展。6、文化产业全面提速发展。围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00家以上,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0亿元,占全市GDP5%以上。专栏2-3T:安康“十三五”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表指标分类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