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称《东都事略-耿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称《东都事略-耿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称东都事略耿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耿傅者字公弼。祖昭化,为蜀州司户参军。盗据城,欲胁以官,昭化骂贼不屈而死。傅?尊抄自,后以将作监丞知永宁县,通判仪州,徒庆州,为任福行营参军。山外之战注,诸将尝戒傅少避贼锋,而傅愈前,指顾自若。及贼骑大至,武英又劝傅曰:“君非主兵者,李伊欲与英俱死也?”傅作书遗福,戒以持重。未几,福战没,傅亦死。或谓福之败,由傅督诸将稍急。韩琦得其书上之,尹洙亦作闵忠辨诬二篇。闵忠曰:“甚哉,世人谋其身之周也。山外之战,诸将以力死,明白不可欺。或者咎其失计,且不与其死。噫!趁利以违节度,其失计信然;秉义不屈,奈何不与其死也
2、?忠义,世之所高;死,人之所难。以甚难之节,负至高之名,苟与之,则已当蹈之矣,恶所以谋其身哉?善谋其身者不然,必非之曰:“丧兵沮威,虽死吾弗与。”然后享其富、保其生为无愧,为身之谋,岂不周乎?寇仇在境,师兵在行,欲其以保功,难乎哉!乌摩!丧兵沮威以取死,岂诸将心邪?亦不幸而已。为凰塞置无便途甚量煮经其主及义置重丕主To辨诬曰:“山外之役,参军事耿傅在行,战合,虏骑益至,或以傅文吏,无军责,劝其避去。傅不顾,被数创,死于阵。或诬之曰:“傅督诸将进,与大熬卒遇。败,傅致也。,后得傅与诸将书,戒以持重,虐乃虚浮,此岂督诸将进邪?宋兴八十载,文吏死事者,或以城守之责,或不幸与祸会,其死义也至如临大敌不
3、慑,与骁雄之士争致其命如傅比者亦鲜。悲夫!谋既不用,又从之死,犹不免于诬,为诬者岂喜于立异邪?恶夫为思邪?“洙文既出,其谤遂止。朝廷赠傅右谏议大夫。(选自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忠义传,四库本)【注】山外之战: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北宋与西夏好水川之战。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为国家者A无使B谋C其身者D终E其幸F死义者重不幸G则节H士劝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荫补官,也称荫补,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一般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任官的待遇。B. “奈何欲与英俱死也”中
4、的“奈何”与荆轲刺秦王“为之奈何”中的“奈何”含义相同。C. “且不与其死”中“与”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失其所与,不知”中的“与”含义不同。D. “虑为虏诱”既是省略句,省略“虑”的宾语“宋军”;也是被动句,“为”在此表被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耿昭化不愿担任伪职,不屈而死;耿傅作为文吏,并不负责领军打仗却甘心与将士们同生共死,最终战死沙场:祖孙二人都堪称“忠义”。B.有人认为山外之战宋军的失利是耿傅急功近利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韩琦通过给皇帝上奏疏、尹洙则通过写文章分别来为耿傅辩白。C.闵忠批判了善谋其身者的自私行为,辨诬驳斥了耿傅因催促诸将导致失败
5、的观点,文章面世后,当时对耿傅的攻击才得以停止。D.任福等人为国战死却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耿傅敢于赴死最后还遭受毁谤,尹洙为任福、耿傅等人而悲哀,也为小人颠倒黑白的言论而愤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将尝戒傅少避贼锋,而傅愈前,指顾自若。(5分)译文:(2)至如临大敌不慑,与骁雄之士争致其命如傅比者亦鲜。(5分)译文:【答案解析】10. AFG(每处1分,共3分,四处以上给0分)11. B(前者意为“为什么”,后者意为“怎么力、”)12. B(“韩琦通过给皇帝上奏疏”错)13. (1)许多将领曾经劝诫耿傅稍微回避一下贼军的攻势,然而耿傅更加勇敢向前,指挥镇静自
6、如。(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至于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不畏惧,与勇猛雄武之土争相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像耿傅一样的也很少啊。(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耿傅字公弼。耿傅祖父耿昭化,曾任蜀州司户参军。当时有叛军攻占蜀州,想胁迫耿昭化做官,耿昭化不肯,大骂叛军,最终被杀。耿傅凭借父荫得以补授官职,后来以将作监丞的身份执掌永宁县,后又升任仪州通判,不久调任庆州通判。西夏元昊入侵,耿傅充任主帅任福行营参军。好水川之战,诸位将领曾经劝诫耿傅稍微回避一下贼军的攻势,然而耿傅更加勇敢向前,指挥镇静自如。当敌骑越来越多,武英又劝耿傅说:“您并不是执掌兵权的将帅,为什么要跟我一起赴死呢?
7、”耿傅写信给任福,告诫他行事要谨慎。不久,任福战死,耿傅也战死。有人说,任福兵败的原因,是耿傅督促诸将作战太急。韩琦得到耿傅写给任福的书信后,将书信转呈朝廷,反驳耿傅督战太急而致任福战败的说法;尹洙也写了闵忠辨诬两篇文章为耿傅抱不平。闵忠一文写道:“世人为自己的利益谋划,太周密了!好水川一仗,诸将竭尽全力,不幸战死,这是明明白白不能掩盖的。有人责备他们谋划失误,甚至否定将士们的牺牲。唉!为了战胜而违背主帅的部署,确实是失策;但坚定志向报效国家,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为什么不值得赞美呢?忠义,是社会所推崇的;死,是人所畏惧的。牺牲性命去追求忠义,假如一个人赞美这种精神,那么他就可能会去实践这种精神,
8、哪里还有什么谋身的行为呢?善于谋身的人就不这样。他们一定要说:牺牲了那么多的将士,辱没国家的威严,即使战死,我也不表示肯定。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贵并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惭愧。这样为自己打算,难道不算周密吗?敌人已经侵入国境,将士们想要既保全自己又打退敌军,太困难了啊!唉!让军队蒙受巨大损失、辱没国家威严而死,难道是各位将领想要的结果吗?也是不幸啊!执掌国家政权的人,不让那些天天为自己考虑的人有好结果,不让那些为忠义献身的人奉献生命还背负骂名,那么忠义的人就会努力为国效力了。”辨诬一文说:“好水川之战,行营参军耿傅在部队中。两军短兵相接,敌军越来越多,有的人认为耿傅
9、是文吏,没有指挥打仗的责任,劝他逃跑。耿傅没有听从,多处受伤,最终战死沙场。有人诬陷他说:耿傅催促诸将进兵,让诸将突然遭遇大敌。任福兵败,是耿傅督促诸将进兵导致的。后来得到耿傅写给各位将领的书信,信中告诫他们作战要谨慎,担心他们被敌人引入埋伏圈,这难道是在督促诸将进军吗?宋朝建立已经八十年了,文官为国事而死的,有些是因守城之责,有些是不幸遭遇祸患,但他们都是因忠义而献身。至于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不畏惧,与勇猛雄武之士争相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像耿傅一样的也很少啊。真为耿傅感到悲哀啊!自己的谋略没被采纳,又因此而死,还不能免于被污蔑,是因为那些歪曲事实的人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呢?还是憎恶那些行为忠义的人呢?”尹洙这两篇文章一问世,对耿傅的非议就消失了。朝廷追赠耿傅谏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