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典型案例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典型案例经验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典型案例材料篇1:XX县XX镇八名村“创三站、走三路”,把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落脚点,活化载体、创新内容,做到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安排,用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以“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在优质阵地中打造“活动站”,百姓走上“阳光路”。八名村根据五大平台建设和“8+N”志愿服务要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处,占地5000平方米,融合儿童玩乐、老年健身、移风易俗、扫黄打非等资源于一体。近年来,借助文明实践大舞台进行文艺演出和科技讲解100余场,群众自发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
2、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普法教育、移风易俗等内容,弘扬正能量,高歌新时代。建立集图书阅览、微电影观看、歌曲演唱等多元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室;依托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党的理论进万家”活动40余次,组织观看、学习党的二十大盛况等时事热点,为村民传播新思想、新理念;面向每个屯户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时代新风”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群众参与度达到80%以上。八名村建立的集宣讲、教育、文化、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活动中激活了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在文明实
3、践中打造“服务站”,村民走上“暖心路”。八名村在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志愿者与村民搭起“连心桥”、“暖心桥”。以“天鹅湾一期”小区网格为工作试点,积极探索党小组与小区物业联合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点工作新模式。志愿者在实践试点开设六点半课堂,为7户家庭解决生活难题。实践试点收到居民各类问询15条,回复率100%,提供服务20余人次。疫情期间,村党员志愿者共开展为老弱病残人员测体温、量血压等服务450余次,为居民解决生活类诉求12件,医疗类诉求32件,合计配送物资约2吨。除此以外,八名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农村书屋、镇文化站等阵地资源有机结合,通过“镇+村+户”三级发力,
4、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在结对帮扶中打造“加油站”,农民走上“致富路”。八名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职能,成立了农技推广、农活帮扶、新农村建设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了结合农业领域实际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春天开展的“抢农时、保春耕、强服务”主题活动,村干部带头组织党员、种植大户、志愿者等成立春耕生产志愿服务队,发挥各自所长,与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检修农机具3台,维修机电井2眼,协调银行为2户农户贷款4.3万元,帮助2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全程摆盘、播种。在春耕生产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八名村已解决“两保障”问题33个,助力农产品销售额增收3.7万元,累
5、计为村民提供了农技培训、春耕生产、农产品帮销、电商培训50余次,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篇2:黑龙江省XX市XX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构建实践“大舞台”、唱好文明“大合唱”、推动城乡“大变化”,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黑龙江省XX市XX县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传播科学理论、弘扬时代新风、强化思想教育、开展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在聚力做好“三大”文章上下功夫,着力推动文明实践“活”起来Q搭建实践“大舞台”。统筹盘活线上线下零散阵地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服务”平台矩阵,搭建实践“大舞台。整合实践阵地。以县档案馆为基础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县委党校、老年大学、青少年
6、活动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等6个分中心,各镇依托文化站、村依托村委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服务阵地。打造理论宣讲、思政育人、司法普法、文化文艺、科技科普、健康体育6大服务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服务联动。整合网络平台。依托“极光新闻”、县政府门户网、党员远程教育、“通天下”手机APP魅力XX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小程序搭建线上“指尖课堂”,开展网上教学40余次,向群众推送学习内容2万余条,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次。唱好文明“大合唱”。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优势,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唱好文明“大合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烈士
7、陵园等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教育“实境课堂”,组织参观学习活动123期。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文艺才能,挑选出优秀学员宣讲、组织有表演才干的同志编排短剧或拍摄微电影,组织集中播放、文艺演出活动345场。结合周五学习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集中学习230余次,累计参加学习5800余人次。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专题培训班8期,8支宣讲小分队“五进”专题宣讲127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3万余人次。全县9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177支县镇村及社会各界志愿服务队伍,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魅力XX”、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公众号、沿街电子屏、户外广告牌、82个村广播喇叭
8、等线上线下载体开展广泛文明实践宣传。文明实践中心和各所、站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689场次,举办“党的声音进万家”“红领巾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60余场。推动城乡“大变化”。聚焦“四个结合”,切实让文明实践服务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大问题”,推动城乡“大变化”。与推动惠民工程结合。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基层社会治理、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等重难点问题,实施7项惠民工程,建立项目台账33项,整治和解决各类问题630件。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全县1.28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发挥“德美XX志愿有我”品牌效应,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卫生清洁
9、、医疗保健、助力春耕、义务植树等志愿活动2500余人次。与助农促收相结合。从产业振兴入手,因地因村制宜,每个镇村都确定1至2个产业项目,组织线上培训46场次,发放农技指导手册1800余份。推行智能催芽补贴,累计催芽1400余吨,为农户节省资金140余万元。出动执法人员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13家,立案处罚14件,罚没7万余元。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务工就业870人,发放救助金38.78万元,落实“小菜园”等庭院增收项目1253户,依托全国消费扶贫平台注册消费扶贫产品73个、销售贫困户农产品58.4万元,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Q篇3:XX市XX区新伟街道万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社团活动
10、为牵引、以公益志愿服务为轴心的模式,探索“社团+”工作法。通过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社团来,通过社团吸引力把人凝聚在社区,触动共鸣点让心住在文明实践上,吸引群众走进来,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实践活动“火”起来,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社团+文化。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内党建、阵地、人文等资源,创建15大社区团,涉及文艺体育等,以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好婚丧嫁娶、升学就业、新兵入伍等人生重要节点文明仪式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唱歌跳舞、读书朗诵、戏曲文艺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让居民喜参与、多参与;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鱼皮画等优秀文化进社区,
11、编织、书法进社团,丰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社团+志愿。依靠社团与居民建立的良好的群众基础,主动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吸纳一批社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拥护党组织的热心居民,并相继成立了小红花志愿服务队和小红旗应急摩托队。从清洁家园到疫情防控,从服务群众到治理社区,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带头作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并结合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对6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行动不便、身体欠佳等老年人群体进行摸排登记、建档立册。采取“居民点单一服务站派单一志愿者接单”的互动方式,围绕老人需求开展日常结对帮扶,并在传统节日开展探访慰
12、问等关爱活动。目前志愿者队伍有5支,注册志愿者249名,志愿服务时数32475小时。做到有呼必应、有求必帮、有难必助,万米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社团+网格。建立“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利用万米社区工作号以及56个微信居民功能群,把社团活动录制后进行线上传播,并利用公众号招募社团成员扩大影响力,同时以老年文体服务、儿童综合服务为切入点,培育服务类、文体类、互助类等居民社团,累计面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士等开展主题联欢、民俗文化宣讲等活动百余次。通过文艺展演、经典诵读等形式,宣讲党史知识,让居民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着力将居民群公众号打造成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
13、工作的坚强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篇4:XX镇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中,用好志愿服务,走好“群众路线”,探索“网上推送讲理论、一村一策破旧习、群策群力享成果、文明实践主阵地”的文明实践特色路径,走出一条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文明实践之路。XX镇聚焦镇域群众,积极整合阵地资源,凝聚共建力量,以“群众路线”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动能”,助力移风易俗,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聚焦“公众号、小板凳”,创新理论传播方式。秉持着“群众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开辟线下阵地、创设线上场景,让村民的耳朵不断被“唤醒”。一是“用心”打造公众号。精心推出的每期公众号
14、包罗万象,从理论宣讲到时事新闻,从乡风文明到法治宣传,从种植知识到养殖方法,真正发挥公众号“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推送什么”。二是“板凳”提供大舞台。在遍布镇域的农村文化礼堂、实践站,几张板凳围坐一起就形成一个“板凳课堂”,宣讲员以拉家常的方式聊政策、话文明。板凳一摆,拉近了距离,白话一出,倍感亲切,理论政策越讲越透,板凳越挨越近。聚焦“群众忙、百姓帮,打响全域志愿品牌。紧盯“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需求导向,通过力量充分整合、机制创新建设,推动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强起来、活起来。一是关键少数“共享服务”。统筹职能部门资源,构建6支常态志愿队伍,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一起去做志愿”已经成
15、为党员干部之间的“流行语”O二是联盟结对“抱团服务”Q横向突破地域限制,推广“村村联盟、村企走亲”,每月常态开展“一站式”便民活动;纵向激活上游资源,推广“部门结对、村村结亲”,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志愿服务的种类变多了、规模扩大了,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生活“小需求”,解决了一个个民生“小难题”。聚焦“民之问、民来答”,破解移风易俗难题。针对村域酒席大操大办的乡风文明“痛点”,依靠群众自治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新风良俗。一是“一村一策”立规矩。根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实际,不搞行政命令,走村入户听取意见,集体议定符合村情民意的婚丧嫁娶操办规章,纳入村规民约。二是“群众说服群众”倡新风。
16、广泛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建红白理事会,婚事提前介入、白事第一时间上门,当好“服务员”“记账员”,切实做好事主思想工作。篇5: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刻把握城乡居民群众实际、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有效整合宣讲队伍、整合学习教材、整合零散时间,以“三个整合”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走深走实。理论宣讲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XX市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新形势下理论宣讲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基层、多措并举、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突出“1+2+N”,整合志愿宣讲队伍。“1”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整合区委党校、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十余个党政部门党员干部,组成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担任队长,随时接受所、站点单,开展理论下乡、理论下社区宣讲活动;“2”是引入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列学院和市社科联两支“外援”志愿服务队,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