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选题供参考,可根据选题自行确定具体研究题目,但题目方向的建设内容要求不变,各类项目建设的成果均需加强特色凝练,形成一个可供宣传的脚本。)1 .新工科选题指南与建设内容要求1.1 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探索与实践目标: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显著提升工程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内容:研究产业发展特征及其规律,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推进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孕育产生新专业;对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
2、适配性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建立专业设置及其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预期成果:形成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的机制模式案例,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高水平研究报告1份。1.2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目标: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新技术与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探索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实施路径。内容:研究分析新经济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传统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形成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探索传统工科专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的途径与方式;探索传统工科专业多学科交叉复
3、合改造的途径与方式;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基于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方向、新领域。预期成果:改造升级一批传统工科专业的报告1份,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改造升级的专业培养方案1份、形成课程体系或实施案例1份等。1.3新工科通专融合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教材体系。内容: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系统梳理新工科专业知识逻辑体系,构建以项目为链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新工科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从学生主体认知特点出发,构建节点化、关联化的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有关要求
4、,注重凝练本土化案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伦理意识;吸纳相关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凸显前沿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的教材内容;探索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形式。预期成果:构建新工科专业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上2篇;编写出版新工科专业教育系列教材、通识教育系列教材。14面向区域产业急需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目标: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发挥企业等教育主体作用,推动部分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研究多元化办学机制和路径,构建产学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路径。内容:科学研判
5、现代产业学院的内涵要素和功能特征;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理论建设研究,探索现代多样化的产业学院发展路径;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精准分析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应关系,研究分析高校自身优势,明确学院服务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区域集聚的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需求,深度探索政府搭建平台、校企深度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项目化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突出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紧密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探索建设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推进现代产业学
6、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建设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深化产教融合。预期成果:形成可借鉴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迭代模式的案例1个,形成研究报告1份,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开发1套有亮点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1个项目化课程或工程案例。1.5新兴技术范式下的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目标: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法与路径。内容:围绕混合式学习、在线开放课程、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翻转课堂等,从学习者的“学”出发,探究智慧环境下新工科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7、;推进新兴技术在新工科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性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虚拟仿真、教育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研究新兴技术促进工程教育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与路径。预期成果:形成相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制度改革创新的方案和典型案例,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1.6.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构建与新工科建设课程体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新工科专业教育有机互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重点培养工科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
8、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的课程开发;适应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等课程管理制度;创新创业课程重点教材编写。预期成果:建设1门新工科教育创新创业类课程,包括在线开放课程视频一份,具体视频制作要求请参考安徽省MoOe示范项目课程建设规范及标准;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报告1份;完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或讲义1部等。17新工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模式探索与实践目标: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建立
9、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管理体制机制。内容: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打破体制壁垒,探索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模式,并配套完备的运行制度和组织载体;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办学模式创新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开展“政产学研用”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高校办学特色,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工程教育示范样板,形成可推广的改革成果。预期成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践试点建设产业学院,形成产学研融合的示范化样板,产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可推广的标志性典型
10、案例1个;形成多元主体有效协同、社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1. 8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目标: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汇聚校内外要素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工程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内容: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产业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工程实践(技术、实验室)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良好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实践育人基地;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面教育资源,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共建共管一批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支持建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联盟,促进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
11、协同和管理机制协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预期成果:建设一批区域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联合创新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的战略联盟机制,整合相关专业和教育资源,面向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新文科选题指南与建设内容要求2. 1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立项要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高校“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模式、机制研究。发挥文科教育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特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
12、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预期成果: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政策建议等。2. 2原有文科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立项要点:夯实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原有文科专业深入融合,推动文科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促进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的更新,探索原有文科专业内涵提升、改造升级的实施路径。预期成果:国家级和省级文科类“一流专业”、原有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等。2. 3新文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实践
13、立项要点:着眼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整体设计面向新文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推动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及时转化融入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和针对性。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建设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开发一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推动数字化教材及配套资源建设,建设及共享一批中国特色的文科教学案例及案例库、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及案例库,开展中国特色新文科教材的国际推介。预期成果:国家级和省级文科“一流课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高质量文科教材、课程教学案例及案例库等。2. 4政产
14、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立项要点:调研分析各学科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和相关行业发展新需求,推动育人要素与创新资源共享互动,建立健全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的新机制。预期成果: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有效运行机制和模式、典型案例等。2. 5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立项要点:面向全体文科学生,探索完善文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开发文科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推进分类培养和特色化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专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推动以“敢闯会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范式改革,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
15、力和综合素养提升。预期成果: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和典型案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2. 6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立项要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新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方法路径,探究智慧环境下新文科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进新兴技术在文科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探索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有效模式,创新课内课外师生互动机制。预期成果: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方式、教学制度改革创新的新方案和典型案例。3.新农科选题指南与建设内容要求3.1 新农科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立项要点:分
16、析比较国内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研究国内外高等农林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间的互动规律,探寻高等农林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新农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借鉴。预期成果: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政策建议等,形成高水平(北大核心期刊)研究论文1-2篇。3. 2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研究与实践立项要点:调研分析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问题,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和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校地协同育人、科技成果协同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共建等服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预期成果:建设面向新乡村的乡村振兴研究院、面向新生态的生态文明建设学院,形成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提交基于案例、数据的研究报告、政策建议等,高水平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