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2808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精神病患者家庭长程介入服务的个案探索一、案例背景小刘,女,1984年出生,单亲家庭,小刘的母亲在生弟弟时难产去世,随后父亲再婚,生了一个妹妹,起初家庭相处还算和睦。小刘初中毕业后曾在博物馆做前台工作,收入稳定且能帮忙照顾家庭。但1997年起继母惹上赌博,家庭经常发生矛盾并常常吵闹,几年后小刘父母因情感不和离婚。在与继母相处期间,继母对小刘态度恶劣,不单没有尽一位母亲的责任,还曾多次威胁小刘,声称要找人欺负她,给小刘的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之后小刘便出现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有自杀倾向,有攻击倾向,有强迫洗手、洗澡等强迫行为,回避社交,有幻视、被害妄想等症状,后经专业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患有精神分

2、裂症。父亲因在无奈之下求助于社会工作者。二、案例分析预估(一)生理层面2008年2月,小刘在当地医院检查左额叶小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脑软化灶或脑沟增宽可能;服务对象当时总说自己有严重妇科疾病,肚子痛。向服务对象父亲了解到小刘之前得过严重的妇科疾病,有盆腔积液,父亲对此表示困惑,一个未婚女子为何会得严重妇科疾病。小刘当时生活作息总是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看电视。(二)心理方面通过社会工作者调查了解,小刘从08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幻觉、妄想,例如:有被害妄想,不吃父亲煮的东西,认为父亲会投毒加害自己;有时候自语自笑,答非所问;出现幻视,她说看到死去的哥哥,并且坚持说有鬼,有时半夜对着窗外大叫;有强迫洗手

3、洗澡等症状,对于同一个问题会重复提问;情绪不稳,暴躁易怒,有自杀、攻击倾向,摔家私家电等行为。回避社交,不与家人沟通,终日不出门,生活无法自理。(三)家庭层面家庭支持网络薄弱,服务对象在六七岁的时候,生母便去世,自幼母爱缺失,家中长兄早年因车祸去世,生活起居都由父亲1人照顾。父亲组建的新家庭关系不好,经常吵架,继母又服务对象多次对她进行威胁、恐吓,不良的家庭关系给小刘的心理成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四)社会支持层面社会人际关系受损,小刘因为家庭关系复杂,遭人嫌弃,常遭受邻里朋友议论嘲笑,亲戚也疏远他们家庭,基本没有相关帮助。服务对象终日在家,没有社交,没有朋友,缺乏同辈支持。通过长期关系的建立,

4、社会工作者才从服务对象口中了解到另一个长久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之所以会得严重妇科疾病,是因她曾经与一位有妇之夫交往,当时她自己不知道对方是已婚人土,与其发生关系,导致她得病,后来又将她抛弃,这也成为她问题的诱因之一。三、案例服务计划(一)服务理论模式1、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个人是家庭系统的一部分,而良性的互动和沟通会促成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的照顾、关爱、育养、庇护等等功能才能发挥得好。但当家庭中出现沟通问题和障碍,家庭的功能就会缺损,家庭不单不能成为个人的安全处所,有时甚至会伤害系统中的成员。服务对象跟父亲和弟弟共同生活,父亲平时对她的抱怨非常多,抱怨她用水多、只会吃不会做,甚至骂她是蛀虫。弟弟

5、只顾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基本不理会姐姐的事情。家庭中的沟通支持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甚至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需要改善家庭互动关系及生活环境,恢复家庭功能。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景中”,该理论要求把服务对象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理解和认识。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视角挖掘问题原因,形成服务方案。对于精神病患者,专业的精神科治疗是非常关键,而社会工作者更多的是做好家属的工作,让他们接受科学的治疗方法。还

6、要认识和发挥亲戚邻里、社区生活等社会网络支持系统在解决困难家庭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服务目标及计划1、个人层面目标:帮助、鼓励和支持服务对象坚持精神专科治疗,解决精神方面问题;改善个人行为、生活习惯,促进和发展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社交。计划: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给家属做好精神病知识普及工作,并给予情绪疏导及情感支持,建立正确治疗观念,让家属接受患精神疾病的事实,鼓励服务对象家庭人员勇敢面对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到精神专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在个人情绪和行为方面,每周进行个人咨询和行为指导训练,改善问题行为,培养社交技能,帮助恢复生活能力。2、家庭层面目标:培养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

7、改善家庭关系,缓解家庭精神压力。计划: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支持,是服务对象康复的重要因素。对于服务对象父亲,要改变其对服务对象错误的教育沟通模式,父亲平时以抱怨、责骂为主,让其认识到如果服务对象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不利于她病情恢复,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父女关系,学习良好沟通的技能和方法,给予女儿更多的耐心与支持,积极配合专业医院的治疗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改善他们的家庭互动模式。同时对于服务对象弟弟,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学习科学的精神疾病知识,理解接纳姐姐的问题,激发其同理心,重新培养姐弟情谊,与姐姐、与家庭一起勇敢面对困难。3、社会层面目标:链接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构网络

8、,改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融入社会。计划:长期以来服务对象父亲都不能接受其女儿生病的事实,碍于面子问题不愿别人知道,不去联系和寻求相关的社会服务支持,因此,要帮助其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分别从医疗资源、社会关系、公益服务机构等不同方面寻求和链接资源,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四、社会工作者介入第一阶段:建立关系个案跟进之初,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对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充满了抗拒,这个阶段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前进过程。一是服务对象家里并无精神病的家族遗传史,对于精神病没有正确科学的认识;二是碍于传统的面子名声问题,“精神病”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和她的家人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对于女子未来的婚姻造成一定影响;三是经济上,服

9、务对象住所离专科医院远,治疗费用高,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压力非常大,也害怕治疗不一定有效果。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秉持耐心、无条件理解和接纳的原则,结合服务对象当前的具体情况,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积极与服务对象家庭建立关系。利用“熟人心理”,社会工作者每周通过走访、电话、各种社会活动、邻里朋友关系,增加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机会,让服务对象感觉到尊重和接纳,逐渐使服务对象主动向社会工作者谈论困难问题,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内心深度的理解和感受,建立更深的良好关系,期间也辅助进行精神病知识、家庭沟通知识的教育和传统“面子心理”的疏导。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服务对象最后终于接受社会工作

10、者的帮助和建议。另外,本案例更是体现了尊重服务对象“自决权”的重要性,注意尊重服务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决定,不能着急强迫服务对象接受建议。如:在建立信任关系之初,服务对象父亲始终无法接受服务对象患精神病的事实,于是,他寻找各种方法帮女儿,他找偏方,给女儿作法,但是都于事无补。对此,社会工作者始终坚持服务对象自决权的原则,但不放弃建议服务对象父亲带服务对象去专科医院接受治疗。最后,服务对象父亲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让社会工作者陪同小刘去专科医院治疗,医生确诊其为“精神分裂症”,要求住院接受治疗。第二阶段:入院治疗、家庭关系教育、构建社会支持网络。1、协助住院治疗。在服务对象住院期间,社会工作者积极与主治

11、医生沟通,向服务对象家属更详细讲解治疗进展情况,给予支持与关怀,还跟服务对象家人一起去医院看望服务对象,给予服务对象关怀与鼓励。2、进行家庭教育。服务对象住院期间,是针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关系重建教育的良好机会。一方面,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认知,向服务对象父亲和弟弟详细了解家庭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家庭关系重建的教育,让他们认识致使服务对象的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鼓励和指导他们在服务对象结束治疗回家后以新的良好方式相处,建立一个有助于服务对象康复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同时注重服务对象弟弟的关怀和教育,疏导因家庭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深入探讨姐姐和家庭的相关问题,培养他对姐姐的正向情感,在配合

12、建立新的家庭关系、帮助姐姐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其成长。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主要从亲戚关系、邻里关系、医疗资源、社区资源、政府资源几个方面着手。(1)亲戚、邻里方面,主要通过上门走访方式,对他们进行精神病防治知识教育,讲解服务对象家庭困难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帮助。(2)医疗资源方面,社会工作者凭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服务对象的住院治疗期,联系服务对象所在医院的社会工作者给予康复训练。对接生活当地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关注其精神康复情况,帮其申请残疾鉴定、残疾证、特定门诊及医疗救助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3)社区资源方面,积极与社区沟通

13、,纳入社区帮扶对象,发挥社区在人际关系、社区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帮扶。(4)政府资源方面,为服务对象了解一些相关的帮扶政策,联系残联和康就中心,为服务对象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准备。第三阶段:院后康复治疗。服务对象在接受四个月的系统住院治疗后,顺利出院,除了一些不良行为问题,如重复言语和动作外,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效果良好。但出院后服务对象出现了新问题,她因习惯在医院规律的生活,在家里服务对象失去外在约束的环境下,无法自律吃药,甚至拒绝服药。服务对象处于精神病康复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关键期,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增加上门沟通和指导的次数,每天关注服药情况和其它家庭问

14、题,及时对服务对象提供行为改变教育、情感关怀等,对其家人及时沟通协助解决问题困难,实践和巩固在之前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坚持与主治医生沟通,汇报服务对象在家里的情况,并定期陪同服务对象回去医院复查。另外,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转介至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接受监督吃药、康复治疗,促进融入社会生活。服务对象在残康中心认识了一群小伙伴,每天工作日跟他们一起“上班”,周末偶尔会约出去玩,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支持系统。随着服务对象情况的改善,父亲与她的沟通相处方式、弟弟对她的态度也有所改善,对服务对象的康复起到重要的正向作用。五、结案经过十一年的跟进服务,目前服务对象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

15、改善。生活上能自理,精神状况良好,家庭关系有很大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模式,社会交往明显改善,只是偶尔有一些反复提问的刻板行为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有几位固定朋友,能主动去找工作,虽然由于个人问题没能长期坚持从事同一份工作,但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小刘基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自理,家人表示对她也省心了很多。2023年,小刘如父亲所愿走进婚姻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六、专业实践反思(一)对精神病人员的社会偏见和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影响服务的进程。在起始与服务对象家庭接触时,服务对象家人本身对于精神疾病完全没有科学认识,甚至父亲与弟弟都非常厌恶和排斥服务对象的问题,认为是“作了孽、鬼邪入侵、

16、倒大霉”等,采用许多不科学的方法去“治病”,使病情恶化,难以接受现代科学的治疗方法。与这类家庭在建立关系阶段比较困难,引导服务对象去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二)社会工作者的耐心、无条件尊重与接纳是重要切入点。整个服务过程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社会工作者依然能做到尊重和接纳,耐心化解问题,采用专业技巧给予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在出院康复期,社会工作者依然沉下心来一点一点解决问题,没有因为问题反复和各种困难打击而气馁和放弃,对于一个长达10年以上的个案,是对社会工作者的极度考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的成长。(三)社会支持系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本案例中,服务对象融入康就中心的过程对其康复有着重要正向循环作用。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在康就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后,问题的改善进度相比以往有跨越式的进步,通过建立良性的朋友社交,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