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势再造战略重塑XX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培训讲座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优势再造战略重塑XX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培训讲座讲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实施优势再造战略,重塑XX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专题培训讲座讲稿长期以来,我省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内需规模等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大规模深层次重构,已有优势面临不断弱化甚至消失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省委提出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为全省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明确了方法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比较优势的内涵与变化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区域中由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本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有力发展条件,基本分为以下4类。(-)资源禀赋优势自然条件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和劳动生产率
2、的高低差异,特别是对于受自然资源约束较高的产业,像农业、采掘业、加工业、旅游业等,自然资源禀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采掘业受矿产资源禀赋影响,大多都布局在原材料和燃料产地,德国鲁尔工业区在20世纪以采煤工业起家,由于资源禀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鲁尔工业区发展成为德国重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的40%,鲁尔区的发展促进了德国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但是由于面临资源枯竭和全球产业变革,导致鲁尔工业区衰弱,经历了长时间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后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现在已成为德国乃至世界的工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地区之一。(二)人文资源优势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历史文化等方面。人口数量决定
3、着一个区域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和消费能力,人口素质决定着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历史文化则是区域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西安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资源一直被全国甚至是世界所瞩目,西安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实施“旅游+”和“文化+”战略,提升国际化程度,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发展全域化旅游,打造出一座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西安文旅“西引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大唐不夜城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步行街,节日期间打卡量多次成为全国第一,去年国庆期间大唐不夜城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万人次左右,商圈消费增速全国第一,旅游业逐渐成为西安市比较优势最明显,在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带动最强的支柱产业之O
4、(三)生产要素优势主要包括技术、资本等方面,体现出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技术优势决定着区域的生产力和生产结构,以及在贸易分工中的地位。资本优势既反映出区域过去生产能力的结果,也代表了今后的生产边界。比如,美国“锈带”振兴,“锈带”指美国中西部一带曾经历辉煌后陷入低迷的老工业区,主要包括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俄亥俄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这里曾经是美国经济的引擎,随着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环境压力、贸易需求的变化逐渐陷入低迷。然而就在困顿中,一些城市以尖端技术强化科技对产业的引导,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升级换代。以匹兹堡为例,它现在已经是全美绿化率最高、连续多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最清洁的城
5、市,在这里的知名公司中,有西屋电气这样的后发企业,也有老牌的美国钢铁公司,匹兹堡还是医疗、教育、科技、机器人制造和金融服务业的栖息地,如今在这里已看不到曾经的烟囱林立,也看不到一度的城市萧败,256米高的美国钢铁大厦依然矗立,告诉人们这个新生的绿都曾经是个钢城。(四)交通区位优势主要是指依托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条件,加速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统计显示全世界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全球财富的一半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比如美国孟菲斯依靠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大力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产业,吸引了美国联邦快递(FedEx)将孟菲斯机场作为枢纽基地,联合
6、包裹(UPS)、敦豪快运(DH1)等著名快递公司也在此设有分支机构,推动孟菲斯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2023年孟菲斯机场货运量达到461.34万吨,排名世界第一。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和劣势,当前的优势某天可能就会成为劣势,今天的劣势也可以发展成为日后的优势,导致比较优势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发展阶段、技术变革、要素流动、政策因素等影响。二、河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关于交通区位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拥有普铁、高铁双“十”字铁路枢纽,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个经过河南,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联通全国主要经济区域的“米+井”综合
7、交通运输通道初步形成。1 .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迅速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北货运区工程主体完工,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大关,跻身全球货运40强,客货吞吐量最高分别升至国内第11位、第6位。2 .国际铁路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郑徐、郑万、郑阜、商合杭、太焦高铁相继开通,郑济高铁郑濮段计划今年“五一”前正式运营,高铁里程1979公里,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成形在即。中欧班列(郑州)辐射境外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实现最多每周去程16列、回程18列的高频次“快跑”。3 .高速公路便捷畅通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16公里
8、,省际出口33个,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4 .内河航道升级加快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725公里,建成周口、信阳、漂河、平顶山等4个以货运为主的港口,沙颍河、淮河两条航道通江达海。同时,我省枢纽对产业和经济的“搅拌器”“放大器”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流量”大于“留量”问题突出,枢纽偏好型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健全、市场竞争力弱,来自周边区域围绕枢纽资源、要素的竞争日益加剧,面临枢纽地位相对弱化、先发优势丧失的风险。(1)交通枢纽建设仍有短板。高效联通长三角地区的东向通道不足,亚欧大陆陆桥、京港澳等主通道部分区段能力饱和,高铁里程居全国第8位,仍落后于
9、广东、辽宁、湖南等省份,“十四五”期间处于在建和前期工作的项目仅有约336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排名跌至全国第9位(20062013年居全国第1位)、路网密度仅居全国第10位。交通枢纽更多承担过境集疏功能,引流、驻流能力不足,客货“始发终到”集聚效应有待提升。运输组织方式落后,经营主体偏弱,近七成物流园区仅具备一种运输方式,全省规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77%,物流市场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2)枢纽偏好型产业基础薄弱。临空产业结构单一,智能终端产业“一家独大”,增加值占航空港实验区规模以上工业的90%以上,且企业多处于来料加工和组装等初级产品阶段。航空关联产业发展缓慢导致本地货源匮乏,
10、郑州机场出口货物中我省货源仅占10%左右。高铁经济拉动效应有限,全省仅郑州东站商务区初具规模,其他高铁枢纽的商务区还在开发过程中。临港经济产业链条较短,周口港、淮滨港等临港经济目前仍以仓储物流产业为主,关联产业延伸和配套产业吸引不够。(3)要素支撑能力不足。空港、高铁、海港、陆港四大枢纽型经济区缺乏产业发展配套和居民生活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促进公平竞争、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仍有短板,制约商品及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的壁垒依然存在,了解产业发展又熟悉枢纽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家十分短缺,枢纽经济区与行政区之间管理不协调问题突出。(二)关于产业基础我省是传统工业大省,工
11、业总量长期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第1位,2016至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16万亿提高到近2万亿元,培育形成一批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支撑性强的产业链。1 .传统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汽车制造、轻工纺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工等8大产业,规模约3.4万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72%,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装备制造构建形成了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盾构装备、矿山装备、起重装备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链;食品产业连续15年稳居全国第二位,肉类、果蔬和面粉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冷链食品和休闲食品产业链;汽车产业形成了郑州整车、新乡动力电
12、池、鹤壁汽车电子等产业集群;铝加工形成从氧化铝、电解铝到合金化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条,氧化铝、预焙铝电解等技术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建材工业形成了汝州水泥、许昌禹州陶安、郑州新密和濮阳耐火材料、洛阳玻璃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特色产业集群;轻纺工业量大面广、门类齐全,拥有新乡化纤、新野纺织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2 .新兴产业快速壮大2018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了10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产业链提升方案,建立健全省级领导任链长的链长制,目前已形成郑州信息技术服务和下一代信息网络、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许昌节能环保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兴产业发
13、展格局。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比201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3 .未来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我省在氢能和储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其中,我省氢源丰富,在氢燃料电池客车、动力系统、车载加氢系统等产业领域科研攻关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示范经验;量子通信产业方面,正在加快建设“一网一中心一基地”(量子通信网络、研发创新中心、应用示范基地);河南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是首批国家级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一,在肿瘤基因检测等领域有较好基础。4 .载体能级持续提升把开发区作为全省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全省
14、共规划开发区184个,区内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等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均超过60%,郑州航空港、郑州经济技术等2个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全省依托开发区培育形成19个千亿级、150个左右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我省制造业多数仍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很多领域创新能力弱、资源消耗大、龙头企业数量少、品牌影响力不强,以中低端为主的产品结构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等问题突出,面临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出局的风险。(1)优势产业能级不高。部分产业链条不完整,大多数位于中低端环节,大而不强、宽而不深,超过60%的企业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仍处于产业链
15、不完整状态,比如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中智能终端主要以代工组装为主,非苹果手机产量低、产值低,缺少“硬核”产品;汽车制造产业中汽车整车产量仅占全国3%左右,上汽郑州、东风日产、开封奇瑞轿车和中重型载货车品种少、产量低,缺少中高档产品;食品制造产业中白酒业河南有近600亿消费市场,豫酒只占20%左右;安钢集团作为省内钢铁龙头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且普钢产品比重大,市场竞争力位于全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30名之外。特别是,部分产业产能流失问题突出,我省作为铝工业大省,氧化铝、预焙铝电解等技术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中孚实业、万基控股、伊电集团、明泰铝业、万达铝业、宝武铝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涵盖从氧化铝
16、、电解铝、合金化加工等完整产业链条,2023年铝材产量1031.6万吨,居全国第2位。受生产成本特别是用电成本等因素制约,自2018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加速向云南、四川、内蒙古等省外转出,目前全省在运电解铝企业仅剩4家、产能185万吨。(2)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弱、总量规模小、产业能级低、产业链不强,缺乏精准有力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4%,大幅落后于安徽(35.5%)、江苏(32.8%)、浙江(31.1%)等省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关联度高的蓝海领域产业链竞争力明显偏弱、后续项目储备不足,面临着脱链、出局的风险。(3)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高端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匮乏,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64%,居全国第18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3%o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全国的5.7%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