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辐辏泉州响彻新涛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商辐辏泉州响彻新涛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万商辐辕,泉州响彻新涛声泉州洛阳桥杨福安摄扫码看视频聆听“光明之城”动人故事【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70马可波罗,那是见多识广的意大利旅行家。当年,目睹了刺桐港的景象后,不由得惊叹:“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刺桐,就是今天的福建泉州。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初具雏形。同时,汉朝使者渡海抵达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海上丝路分为东海、南海两条航线,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南海航线,便以广州、泉州为起点。唐中期以后,由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重心南移,“海路”逐渐盛于“陆路”。开埠于唐代的泉州,因港深水暖、风力充沛,很快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
2、,元代已是“东方第一大港”。“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泉州,是外国商旅口中夜不歇市、光华璀璨的“光明之城”。如今,漫步在这座“光明之城”的街头巷尾,满目皆是海上丝路的“活化石”。“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诗人余光中笔下的洛阳桥,就是海上丝路遗迹的代表。岁月已逝,古桥犹在,游人纷纷在北宋书法家、时任泉州知府蔡襄手书的碑刻前驻足,细读这座桥的历史。洛阳桥建成于105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正是这座洛阳桥,将泉州港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联结在一起。有桥,必有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元寺馆区内,陈列着镇馆之宝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海船
3、。“瞧,方头尖底、水密隔舱,这是典型的福船,体现了古泉州高超的造船技艺,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优的远航船只之一,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船队里,最多的就是福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告诉记者,1974年,这艘沉船在泉州湾后渚港被发掘,月仓内有2350多公斤未经脱水的香料、药物。这是我国迄今出土的罕见的、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对海上丝路的研究具有极高价值。走出博物馆,穿过烟火气十足的水门巷竹街,一方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映入眼帘。市舶司的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是宋元时期政府设在泉州的行政机构。市舶司在泉州存在了386年,见证了泉州港当年的繁盛。明清两朝,长期海禁
4、,海上贸易主导权逐渐落入西方冒险家和殖民者之手。鸦片战争后,中国海权丧失、家国蒙难,古老的海上丝路迅速衰颓,繁华落尽的泉州港惟余萧条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泉州城重获新生。但一个梦想,始终萦绕在泉州百姓心中昔日“千帆竞渡、万商辐辕”的盛况,能否再现?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开启了国际合作崭新篇章!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蓝图中,八闽大地被寄予厚望一一2015年,福建承担起“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大使命,泉州随之明确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城市定位。一系列举措迅即推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泉州建设2
5、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建设海上丝路国际文化名城、海上丝路华侨特区、泉台共促海上丝路合作示范区,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推进海上丝路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积极拥抱“一带一路”的泉州,再次讲起“光明之城”的动人故事。今天,走上古泉州湾重要外港、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的石湖码头,但见:色彩鲜艳的集装箱、“力拔山兮”的龙门吊、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奏响节奏明快的乐章。“今年2月,港区新投产了两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泊位,开启了大船大港时代!”石湖码头管理站管理员周浩兴奋地介绍。与海上丝路交相辉映,泉州还开行了20列中欧班列,开通了覆盖1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5个城市的航线航班,“一带一路
6、”立体互联互通网正越织越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量侨胞回泉创业,我们积极用好相关政策,鼓励双向投资,助力双向奔赴。目前,中心已经在23个国家设立了海外联络处,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出海。”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招商负责人林育二告诉记者。步入位于泉州石狮市南洋路的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鳞次栉比的产业馆里,晋江鞋靴、安溪茶叶、德化白瓷、泰国橡胶制品、菲律宾水果世界各地产品琳琅满目。十年来,泉州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约80个,投资总额近12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来泉设企88家,展现出日益强大的外向型经济活力。如今,在这座“光明之城”,无论你置身哪个角落,都能听到海上丝路传来的不息涛声(记者陈雪高建进)(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