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是互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与意识是互补的.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物质与意识是互补的一意识是能量所谓精神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与物质相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情绪、决心、干劲、政策、方针、计划、办法等等,都是精神性的东西。唯物论只承认物质是存在而不承认精神是存在;反之,唯心论则只承认精神是存在,而不承认物质是存在。他们认为真实的世界只是人们观念的映像,黑格尔就持这种观点。用马克思的话说叫头脚倒立。诚然,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存在的观点是正确的,然而,不承认精神、思维也是存在则是不正确的。如我们的社会科学词典中对 存在的词条是这样解释的: 、存在,,相对于思维而言,即物质
2、2指有(存在着的东西),既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的东西。面对这样的词条解释,人们不可能不糊壅。因为,第一种解释与第二种解释完全相逆。如果按第一种解释,即把物质与存在看成是等同重合的同一个概念,那么,思维、精神、意识就成了不存在的东西。既然是不存在的东西,你研究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之,按第二种解释,即认为存在就是有,或说凡是 有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东西,它既包括物质存在,也包括意识存在。由此,我们就可以发现第一种解释是不正确的。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研究哲学势必陷入机械论的泥坑。我们翻开哲学词典和哲学教科书,就可以看到对 意识的词条是这样解释的: 意识,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所
3、特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我们这里先不说意识既然是和物质相对而言的,那么,意识就不能是物质,将意识看作是特殊物质,是对意识和物质概念的混淆。同样,我们这里也不分析意识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而且可以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我们这里只从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这一点来看,既然意识是人的属性,那么,人是不是存在呢?如果无法否认人本身的存在性,那么,也就无法否认意识、精神、思维的存在性。因为,人本身可以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人本身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就是自然人,如意识、思维、精神、主观性、认识性、理性等等就都属于自然人意义上的存在。与其相对应,从人与人的关
4、系来看,人又是社会人,如人们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等就都属于社会人意义上的存在。由此就可以发现,意识也可以分为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自然意识是和自然物质相对而言的,而社会意识则是和社会物质相对而言的。如实践性、客观性、非理性等就属于自然物质的范畴,而主观性、认识性和理性等就都属于自然意识的范畴。社会物质包括经济物质和政治物质;而社会意识包括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如资本、劳动就属于经济物质的范畴,而资本意识和劳动意识就都属于经济意识的范畴,如拜物观就属于经济意识,而不是政治意识。国家机关、军事设施、法庭、监狱等属于政治物质的范畴,而国家制度、军事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就都属于政治意识的范畴。自然物质和自然意
5、识都属于自然存在的范畴,而社会物质和社会意识都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看到,教科书和词典将存在与物质混为一谈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当然,说物质是存在无疑是正确的,但却不能反过来说存在就是物质,因为,存在比物质的概念要宽泛的多,包括意识也是存在。如果否认意识的存在性,就无法说明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观的对象。况且,意识的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果认为意识是不存在的,又那里来的能动性力量呢?发现意识的存在性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国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老先生在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一期发表的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一文中,明确提出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同属于社会存在。
6、这就是说,思维与存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同样,物质与存在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因为:其一,物质的本质是质量,而意识的本质是能量。质量决定于粒子性,而能量决定于波动性。波粒二象性说明这个世界离开粒子质量不能存在,离开波动能量也不能存在,所以说,只有物质和意识的互补、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存在。其二,物质的本质就在于它的实在性,然而,意识则不具备 实在性的特征。因为,意识是虚在的。实在的物质是有体积的,而虚在的意识则是没有体积的。这就说明物质具有空间特征,而意识不具有空间特征。物质是标量,意识是矢量;物质是三雉的,意识是一雉的。物质不具有方向性,而意识具有方向
7、性,人有回忆能力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其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是意识的载体,而意识则是物质的推动者。没有物质,意识就没有依托,这就是唯物论所说的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然而,没有意识,人就不会有能动性,这就是唯心论的依据所在。由此,也可以说明物质和意识的互补、统一才能有完整的存在形态。其四,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力图改变客观世界,所以,将意识能量仅仅理解为客观世界的 主观映像,是远远不能说明意识能量的本质特征的。其五,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可能代替人类智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本质上只是一种机械能,而人类智能则是生物能。生物能可以进化,而机械能只能按既定的模式运行。由上可见,物质和意识二
8、者根本不存在先有谁,后有谁的问题,宇宙一开始就是质量和能量的互补、统一。没有质量就没有世界的稳定性,而没有能量就没有世界的发展变化性。当然,这就涉及到了世界到底是怎样统一起来的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显然,这种观点是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因为,如果只承认物质存在的世界统一性,就等于是将意识存在排除出了统一的世界之外。要真是那样,那么,意识的能动性又怎样发挥呢?或者说,意识能动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又如何解释呢?当然,意识对于物质具有依赖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又一基本原理,然而,依赖性不等于它不存在,如果不存在还谈什么依赖性。比如,一个家庭中,女人
9、依赖于男人而生存,你就说女人是不存在的,这符合事实吗?还有,如贪官的小三依赖贪官而生存,你就说 小三是不存在的,这符合真实情况吗?所以说,物理学已经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波粒二象性,或说质能互补性,当然也叫时空互补性。无论是依赖的一方,还是被依赖的一方,它们都是存在,不承认依赖的一方的存在性是不符合自然科学的实验证明的。真实的世界是互补的世界,而不是唯一的世界。它是粒和波的互补,是质量和能量的互补,是空间和时间的互补,是物质和精神的互补。在自然界表现为质量和能量的互补,而在人类社会则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的互补。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为粒与波的互补,实在性和虚在性的互补,三维性与一维性
10、的互补以及被动牲性与主动性的互补。所以说,世界的统一性既不在物质性,也不在精神性,而在于它们的互补性。二物质是绝对的精神是相对的物质与精神是互补而存在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问题的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物质是绝对存在的,而精神是相对存在的。这是因为:其一,物理实验已经证明,质量是绝对的,而能量是相对的。因为,质量是守恒的,而能量是不守恒的,证明能量不守恒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内谷。其二,物理实验已经证明,质量是不变的,而能量是可变的。爱因斯坦用质速方程证明质量是可变的,在接近光速时,质量可以无限大,这叫相对论质量。爱因斯坦的这一理论遭到全世界物理学家的反对。一是,相对论质量违反物质不灭
11、定律。其二是,相对论质量违反质量守恒定律。二是,宇宙自然中不存在无限大的东西。最后,爱因斯坦自己承认,他说的相对论质量其实是动量。其三,质量是绝对的能量是相对的,这就意味着空间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证明了时间是相对的是正确的,但他认为空间也是相对的是有误的。因为,他用来证明尺子短了的依据是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是不能作为物理实验的依据的。比如他认为: 1,火车相对于路基而言是运动的;2,路基相对于火车而言是运动的。显然,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1,火车相对于路基而言是运动的;2,路基相对于火车而言是静止的。可见,爱因斯坦为了它的相对论能成为涵盖一切的理论体系,不惜将人们的视觉效应
12、也当作物理理论的依据。真理多迈半步就是谬误,爱因斯坦在这里不适当地扩大了相对论的范围。其四,物质是绝对的,精神是相对的,但二者并不存在第一性、第二性;原生、派生的问题,二者都是原生的。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物质是被动的,而精神是主动的;精神是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而物质是在精神的推动下才有活力的。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全部关系之所在。三物质与意识是互补的人是物质与意识的互补,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任何违反这一原理的理论都是错误的。目前,由于世界观的差异与不统一,人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区域性的认识当中,这就导致了人类在整体认识上的欠缺与不成熟。这既表现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力的不统一、不成熟上,也表现在经济
13、学中价值理论的不统一、不成熟上,同时,也表现在政治学中社会体制理论的不统一、不成熟上。但随着全球化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日益高瞻远瞩,对自然、社会、心灵的认识,会日益趋同成熟与统一,这就是互补世界观的使命。只要持之以恒去研究,就必将会获得成熟的、统一的物理学,成熟的、统一的经济学与成熟的、统一的政治学。只有在高端上认识智慧的太阳,才会有各姿各雅而欣欣向荣的万物生长。人类社会目前纷争不断,战乱不停,灾难难消,其原因盖出于此。所以,人类社会要和合,要太平,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对世界的认识问题一一互补统一的世界观问题。这是全人类的新任务与新使命。所谓互补统一世界观,就是以宇宙自然中的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相互补
14、的大统一世界观。这是牛顿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世界观之所以没有统一起来,就是由于没有将世界上的各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力量相互补起来,自然就形不成互补统一世界观。其实,最完善的互补世界观是太极互补世界观。阴与阳是互补的。它的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要把两大派世界观理论圆满地统一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互补世界观,试图把东方与西方在本体上不同认识的流派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理论体系。一个国家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来自于文化的力量。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人类最早的文化是巫文化,或者说,人类最早的文化人是巫师,他们掌握着人类
15、最初的所有知识,包括测象观天,结绳纪事等。再后来,有了宗教信仰,就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的重任。因为,宗教的本质是宇宙信仰,他们敬天敬地,崇拜太阳,他们知道太阳能给世界带来光明。十字架、“生”字符与太极图,都真实地反映了太阳与地球,恒星与行星的运行关系。所以说,纵观全世界就可以发现,文化信仰强则国民力量强,反之亦然。当然,文化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强不等于宗教极端主义,任何极端化的东西,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中国历史上是有教训的。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3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第一版讨论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包括那些内容?3自然哲学的基础是什么?4社会哲学包括那些内容?5什么是互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