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356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甲亢控制后肢体震颤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一般资料】患者,女,50岁,在职休假。【主诉】四肢不自主震颤13年。【现病史】患者于1997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怕热,多食,易饥,心慌,汗出,入睡困难。全身肌肉紧张等症状,当时就诊于西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药物及碘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但上述自觉症状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双侧肢体不自主震颤。左侧为重,双足轻度内翻。肢体震颤以精神紧张时明显,而入睡后症状消失为特点。患者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亦受到彩响。10余年来曾就诊于市内多家医院羟影像、检验等多种理化检查而未明确诊断,亦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为求中医药治疗而来我院就诊。初诊(202

2、9-04-25):四肢不自主震颤,以双上肢平伸及下肢悬空时震颤明显,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如持针穿线、写字、持筷子夹菜等),精神紧张时震颤幅度加大。严重时头部亦呈明显点头样运动。双足轻度内翻。自迷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自觉四肢肌肉紧张,体内燥热感,口干而不喜饮,夜间入睡困难,食少,纳呆,饭后腹胀,便;唐,每日2次或3次【查体】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暗、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滑。初步辨证颤症肝风内动肝卑虚生理性、原发性震颤痣症甲亢并发症中医诊断颤证(虚风内动)【治则】养血柔肝、健牌益气【治疗经过】方选乌梅丸合甘麦大枣汤化裁。处方:乌梅30R ,黄连10g ,当归15g ,白芍15g ,山茱萸15g ,五味

3、子10g ,木瓜15g ,党参15g ,白术10炙甘草10g ,淮小麦15g ,大枣10go 10剂,水煎服,每日2次。二诊(2029-05-06):服上方后,饭后腹胀减轻,大便已成形,舌边齿痕消失,余症同前。原方去白术,加娱蚣3条、地龙15g、阿胶15g、川苛5g ,生地黄10ge共服10剂。三诊(2029-05-17) : 口干及饭后腹胀消失,四肢肌肉紧张及燥热感较前明显减轻,夜间较易入睡,睡后多梦,二便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滑,余症同前。原方去淮小麦、大参,加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18g。共服7剂。四诊(2029-OS-25):四肢肌肉紧张感基本消失,可以持筷子夹菜,燥热感消

4、失,头部点头样运动消失,右足内翻消失,肢体震颤以肘膝以远明显,近端颤幅较前明显减轻,夜间安然入睡,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桃仁10g ,红花10g。共服10剂。五诊(2029-0(5-05):四肢肌肉紧张感消失,左侧肘膝关节以远震颤明显,右侧肢体见细微震颤,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拟白头翁汤合逍遥散、四物汤化裁。处方:白头翁10g,黄连10g,秦皮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o茯苓10g ,白术10g,川苜5g ,生地黄15g ,炙甘草10剂。六诊(2029-06-16):左足内翻亦消失,左侧肘膝关节以远震颤较前减轻,右侧肢体略有震颤,平卧休息时震颤消失,可穿针引线,精神紧

5、张时震颤无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上方加娱蚣条、地龙15g、天麻15g、钩藤15g。共服7齐山药后患者肢体震颤较前进一步缓解,精神紧张时无加重。能完成一些精细动作。嘱其平时移情易志,避免情志紧张、焦虑、急躁,保持饮食清淡。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病例讨论】此症根据中医古籍记载。属颤证范畴。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指出: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痣疯,其势为缓。总由各种原因如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失节、劳逸失当,导致阴血亏虚。难于濡养筋脉,虚风内动。筋惕肉瞄而发病。其病在筋脉,与肝、脾、肾相关,尤与肝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肝藏血,其充在筋,为将军之

6、官。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该患平素性格总躁易怒,日久肝W化热。郁热内蕴。实证久延,肝阴内耗。肝体失养。血不荣筋而发为此症。其症虽著。而其本为虚。正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患者睡则震颤消失,乃为人卧血归于肝之理,因肝主藏血,而心主行血,人动则血行于诸筋,而人静则血归于肝,肝体得养,肝风自熄,故而入睡症状消失。舌边尖红,脉细滑亦为血虚蕴热之象,此患病机特点为阴血亏虚、内有蕴热、虚风内动。治疗应以养血、柔肝、清热、熄风为主。今患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食少、纳呆,便滤,显系脾虚失运,细思病因乃是肝气久郁乘脾,脾不得运使然。治疗必佐以健脾益气,待脾气健运,阴血得后天培补,方能荣润诸

7、筋。因虑其脾虚,初治不宜以大队滋阴养血及苦寒清热之品为治,故未以定风珠、一贯煎等化裁,以防克伐脾土,转以乌梅丸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方选乌梅丸因其为酸、苦、甘、辛之合剂,酸苦可泄热,酸甘以化阴,苦甘可坚阴,辛甘以化阳,其泄热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滞脾,用于阴阳两伤,木火内盛最为允当。前贤吴鞠通认为乌梅丸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切合此病病机。缘于患者阴血亏虚之体,故去方中辛热之品,并减苦寒之黄柏,以防伤阴劫液,取其酸苦甘复法,以奏泄热、化阴、坚阴之功。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施以治疗脏躁的代表方剂甘麦大枣汤,此方药性甘润平补,滋而不燥,补而不壅,可缓肝滋脾,再佐以白芍、山茱萸、五味子、木瓜、白术、

8、炙甘草,酸甘味倍增,正合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之意。初次服药后,脾之运化功能即明显改善,但患者阴血久亏,内有蕴热,且肢体震颤以左侧为重,左为阴,属血分,故二诊时减温燥之白术,加阿胶、川苜、生地黄,使补血、养血,而不滞血,并依据叶天士 久病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必以虫蚁疏通逐邪之言,加虫类药娱蚣、地龙以通络、熄风,三诊时患者口干及腹胀消失,肌肉紧张及燥热感明敏减轻,药证相符,阴血得补、脾得健运,故去淮小麦、大枣之补。因其睡后多梦,乃郁热内扰心神,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清热安神,平肝熄风。四诊时脉转弦细,蕴热已减,但舌质仍暗,必为阴血久亏,血燥生瘀,脉道不畅,

9、故加质润平和,活血而不伤血的桃仁、红花,且与方中虫类药物相伍可加强活血通络之功。五诊时肢体震颤已明显缓解,舌转淡红,脉弦细,可见其瘀象已减,唯以肝郁、血虚、郁热为主,前期虽滋阴养血以配阳,但缘其郁热久蕴,非投以苦寒而不能清,故选E4头翁汤合逍遥散、四物汤化裁,在养血补血、疏肝理脾基础上,投以白头翁汤清肝中血热。原方主治厥阴热极下利,与乌梅丸正为厥阴病气血呼应之方。昔日赵树屏老中医,屡用白头翁汤与逍遥散化裁治疗神经系统以震颤、麻木、瘤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白头翁为凉血药,本草备要有: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其象像肝,治血热风动的记载,合黄连,黄柏,秦皮,四味相伍清肝凉血,缓肝之急。恐方中药物过于苦寒,故去黄柏以防耗伤阴血,留秦皮清肝热。全方在酸甘苦味基础上加重苦味药以泄热,且方中蕴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之清热而不伤阻之效,故而在原有疗效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六诊时已见肢体基本无震颤,加娱蚣、地龙、天麻、钩藤,即是仿前期强化熄风之功。纵观施治过程,全在于守法一酸甘苦合化,一以贯之。因肝为五脏之贼,为病最杂而治法最广,选方用药,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以经方之法为本,随证加减,遂使多年痼疾得解,由此可见临证之时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并非老生常谈之语,实乃遵循经旨,提高临床疗效之不二法门。一病例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