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好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导向的好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核心素养导向的好课作为一线教师,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公开课经历,也都有作为观摩者的经历,当然作为观摩和学习者的机会更多,各级各类公开课和赛课都饱含了老师们背后辛勤的汗水,其实每位教师经过认真打磨,都会上出一节精彩的课例,在当今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时代,什么课才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何才能培育学生学科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培养?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当下,自南而北的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STEM教育等等,广大教师同行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科研课题、论文等铺天盖地而来,本轮新课程改革提炼的核心素养极大转变了课堂教学现状,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课堂学习方
2、式上早有探索,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内自本轮新课程改革以来,也催生了很多名家名师,很多理论专著问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理论不断创新,但是关键还是看一线教师的课堂是否转变,形式不论多么新颖,如果没有转变课堂学习方式,都没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忽视学生学科思维和核心素养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课堂。下面就“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对好课的认识。1、师生的精神面貌。课堂上师生的精神面貌很重要,良好的精神面貌会相互感染,沉闷无聊的精神面貌也会相互传染。首先教师的精神面貌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充满投入、激情的面貌会时刻影响整间教室的气氛。想象一下这样的课堂:教师讲自己
3、的,学生干自己的,各说各话,各忙各的,这是可怕的课堂;或者教师“一张死鱼脸”,丢向学生的必将是无聊透顶的、低效的课堂。记得多年前阅读过国外一本专著,书中提及一所美国办学非常成功的学校,这所学校成功的秘诀是全体教师必须充满激情,凡是一副“苦大仇深”面孔的老师,是会被拒之门外的,激情的教师意味着激情的课堂。为此,激昂、兴奋、愉悦、和谐、民主、务实、倾听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2、课堂节奏。节奏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词之一,松松垮垮,貌合神离的课堂是低效的、无聊的。好课的节奏一定是张弛有度,有的放矢,有的课堂,教师刚提出问题,教师就急着向学生要答案,生怕学生思考问题的空挡会造成课堂的冷场,殊不知,只有深度思
4、考才能培育学生学科思维,信口拈来的问题大多是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在当今试题由解答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的情势下,没有思维含量的设问是无效的设问,结果就是打乱了课堂节奏,拉低了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的发展,良好的课堂节奏应该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充实、紧张、有序。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要动起来,产生思维碰撞,才会建构知识,生成素养,静默的时间意味着学生深度思考,激烈的辩论意味着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生成。3、教师的主导作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课例很多,但不论是基于何种新课改理念的课堂,如果没有转变课堂学习方式,都是“假把式”罢了,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碎片化、浅
5、表化的学生活动是低效的,现在流行真实情境一词,很多公开课都试图创设真实情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概念化学科规律和原理。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所谓的真实情境没有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入境,那么仍然是教师的自说自话。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关键,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具备有效策略引发学生思考?是否利于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从而培育学生思维,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教师的“导”的价值所在,教师的点拨是否奏效,设问是否具有生成性,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合作探究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多元互动是否有深度等等,关键都取决于教师“导”的水平,教师的“导”源于教师的学科领域“底气”,“底气”不足,“导”又谈何容易呢。4、学生的主体
6、地位。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喊了几十年了,在一节常态课下,究竟有多大转变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是否主动,有没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只有眼里有学生,内心才会有光,不要为了进度而进度,更多的应该为了素养而素养,连拖带拽的课堂,一定是哭笑不得的课堂,结果就是教师急三火四,学生不知所措。学生是演员,不是听众,更不是观众;教师是导演,关键看“导”的水平,而不看“演”的水平,代替学生“演”的课堂是虚假的民主课堂,教师必须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5、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
7、的愿望,而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类别,即: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O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回忆。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转换、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分
8、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高效课堂的师生对目标一定是了然于胸,教学指向明确。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知识掌握层次的要求高度一致,比如分析与评价层面的知识一定是在探究中完成的,如果小组合作完成的是基本知识或领会层面的问题,那就是张冠李戴了。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避免旁逸斜出,要做到思路清晰,直奔主题。6、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正所谓严而有格,爱要得法,班主任工作需要严和爱的有机结合,作为科任教师同样离不开这两个字
9、。教育是由教和育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记住了“教”,忽视T“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不重要育重要,管不重要理重要。课堂上,师生之间要有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情感需求。严而无爱的课堂一定是一潭死水,爱而无严的课堂一定是一潭浑水。只有构建尊重、和谐、共情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7、思维容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当下我们课堂教授的知识都是人类已有的认知,而我们的学生是要十余年后才会走入社会,那时的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情境,课堂习得的知识是解决不了那时的困扰的,何为素养?素养就是学生离开学校后留在头脑中的智慧。课堂教学中,思维容量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只有
10、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发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策略很多,我比较推崇概念化策略,这在杰伊麦克泰和哈维F西尔维的为深度学习而教一书中有非常精彩的阐述。需要注意的是,思维的发展要循序渐进有节奏,课堂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生成的,基本的预设当然需要,但课堂的生成更具生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意外生成问题,不要因为学生没按照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而恼火,那恰恰是师生碰撞、生生互动的良机,既可以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回来,也可以在这契机中生发出学科智慧。课堂教学送的不是“金子”,送的是“点金术”,学生掌握的是思维和素养,而不是知识本身。死记知识、规律、结论的课堂,面对当下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是没
11、有杀伤力的。8、建构与迁移。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掌握或记住那些碎片化知识,即使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课堂还在让学生记结论,甚至背典型题目,这是愚蠢的做法,只有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建构,才能产生学科智慧,这就好比蜘蛛织网的过程,只有按照学科规律建构知识,才能形成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思维,发展学科素养,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迁移知识、应用知识,甚至达到评价维度。碎片化、浅表化的学科教学是低效的,只有采取有效策略和学习工具,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有效衔接,才会不断发展学生。在当下素养导向的课堂,我们一定要理念先行,注重课堂实践,一味空谈理论是没有实践意义的,没有理论支撑的课堂是很难走出“误区”的;一味追求形式的创新也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不论什么形式,什么模式,只有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才能培育学科思维,发展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