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签了劳动合同还需要赔偿双倍工资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签了劳动合同还需要赔偿双倍工资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补签了劳动合同还需要赔偿双倍工资么劳动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当然,如用人单位已尽到诚信义务,而因不可抗力、意外情况或者劳动者拒绝签订等用人单位以外的原因,造成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其不属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所称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也就不需要承担支付二倍工资的责任了。正常来讲,对于员工入职后,单位未与员工在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而后期又补签的,在企业实操中通常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称之为补签,另一种称之为倒签,这两种情况,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都要了解一下。那么劳动合同中的补签
2、与倒签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两者的定义是这样的:劳动合同补签,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签订劳动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签订日期为补签合同的时间。劳动合同倒签,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事后补签劳动合同,并将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时间,也就是签订日期是造假的,签订日期并非签合同当天的日期,而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开始的日期。可见,倒签与补签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签订劳动合同的落款时间的真假,补签劳动合同的时间是写在真正签订合同之时,倒签劳动合同的签订日期是写在劳动关系建立之初。显然,今天这个话题案例中描述的情况属于补签的情况。虽然从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上来讲,无论是补签还是倒
3、签劳动合同,都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协商达成了一致,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体现和对未来预期的承诺一般不会给双方当事人造成损害,但是却与劳动合同法要求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立法本意不符,是不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至于话题中所问的补签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赔偿双倍工资的事,当前阶段的话,有两个因素是影响这个问题裁决的主要点,一个是民法典的实施,一个是各个地区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差异。其实,我所辅导过的众多企业中,在辅导之前,确实是有少数企业曾经是用过这些方式的,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企业受到损失的,因此,对于合同签订这种问题,
4、作为企业的责任对口部门的HR们,必须要予以重视。比如,其中有一家A企业,有员工甲于2017年4月1日入职,但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企业A与员工甲在入职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一直到2018年3月5日企业A才通知员工甲去补签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17年4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而合同签订时间原本应该是2018年3月5日,但当时企业A告诉员工甲,签字日期应该写入职时间,也没说什么理由,只让员工甲签字就行。但是,到了 2018年3月31日,企业A通知员工甲,因为双方的劳动合同到期了,公司不再继续聘用他了。事后,员工甲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请,要求公司A支付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5日
5、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但被仲裁委驳回了。随后,员工甲将企业A告到了法院,但庭审时,企业拿出了上面那份劳动合同,称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但员工甲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份劳动合同系在用人单位胁迫或者有重大误解的情况下签订的,最后,法院也驳回了员工甲的诉讼请求。虽然这个案子最终是公司方胜诉了,但企业也失去了人心,寒了在职人员的心,后面也受到了很多其它的苦果的打击。可谓是一场企业与员工双输的结局。关于补签或者倒签劳动合同是否应该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曾经出版过民事审判前沿的文件,我们认为,二者应适用不同的法律后果:补签劳动合同,能证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日期,有利
6、于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如果补签行为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就是有效的,补签劳动合同就不应该付双倍工资。倒签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是相悖的,不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用人单位为规避二倍工资的借口,因此倒签劳动合同应付二倍工资。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问题在于这个事情的举证很困难,而且现在很多劳动者都知道不签订劳动合同是要给二倍工资的,所以,如果企业一点都不做掩饰的去要求劳动者倒签,劳动者可能会拒绝签字,或者他要求补签的合同期限,是从补签当时算起的,那单位就需要支付两倍工资了,这样也就达不到单位的目的了。当然,有一部分地区认为,即使是补签或倒签,也不能改变之前双方未签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者在未签劳动合同的当时得不到劳动合同的保护,单位仍需支付之前未签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包括对于双倍工资赔偿的时效规定,各个地区的规定也是不同的,至于是不是需要赔偿,这个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省份的具体规定来看。总之,这些是和各个地区的法条解读和执行不同是有关的。所以,我们最好的做法还是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才是最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