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对待文字错讹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是如何对待文字错讹的?.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毛泽东同志对消除文字错讹非常重视,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报上天天讲群众路线,可是报社自己的工作却往往没有实行群众路线。例如,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当有人指出自己文字错讹时,毛泽东同志总是欣然接受并改正之。可举五例。(1) 1946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起草对长江战线的电报,秘书沈世英拿去发报。在读电报时,沈世英发现电报上似乎写错了一个字,“主
2、席是连笔写的,把长江下游误写成长江上游。沈世英拿着电报询问毛泽东:“主席,长江上游是不是应是长江下游?”毛泽东接过电报一看,先是一惊,接着又笑着说:“对对对!小鬼,问得好!是笔误。”说着提笔把“上”字改为“下”字。(2) 1956年1月14日,诗人臧克家与毛泽东在谈及沁园春雪一词中的“原驰腊象”时,建议将“腊改为蜡说:如写作蜡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毛泽东听后点头赞许,欣然接受。(3) 1957年1月25日,诗刊创刊号出版,发表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同年1月30日、2月10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黄任珂、湖南资兴煤矿职工业余学校教师冯文冰在读了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一词后,对
3、其中的“把酒酎滔滔”中的“酎”字提出质疑,分别致信毛泽东询问该“酎”字是否为“酹”字之误。毛泽东阅后欣然接受,于是将“把酒酎滔滔”改为“把酒酹滔滔”,还在黄任珂的来信上用铅笔作了批示:“复以他的意见是对的。”为此,中央办公厅秘书室遵嘱给黄写了如下复信:“黄任珂同学,你的来信毛主席已看过,他说你提的意见是对的。”止匕外,毛泽东对冯文冰的来信用铅笔批示道:“复以他的意见是对的。”(4)江苏省泰县的威小学校长孟运荣读了诗刊上发表的毛泽东致臧克家的一封信后,认为“遗误青年”的“遗”字使用不当,致信毛泽东,建议可否改为“贻”字。毛泽东用铅笔批示道:“复以他的意见是对的。”(5)1957年,诗刊发表了毛泽
4、东的部分诗词后,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专门对自己的诗词作了说明式批注指出,其中七律长征原诗中有二句:“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后来根据一位读者的建议,将“浪拍”改为“水拍”。对此,毛泽东在批注中写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即东北师范大学讲师罗元贞一一笔者注)建议如此改的。”并强调:“可以说,这位朋友是我的一字师。”原来,1952年1月1日,罗元贞致信毛泽东,除向他拜年外,谈及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说:“金沙浪拍的浪与上句腾细浪的浪重复,不要一篇有两个浪是可以的。建议浪拍改为水拍。毛泽东欣然接受了罗元贞的意见,并于同年1月9日复信罗元贞:“元贞先生: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