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工程概况1.2工程规模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水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道路主线是集锦大道二段的组成部分,起于溢洪道桥,止于现状环湖路,全长139.310m,含溢洪道桥1座,X706连接遭1条。主线设计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双向4车道。本次需工图设计内容为坝顶路面铺装及附属、溢洪道桥上下部结枸.大坝拼宽路并设计详见水利工程相关设计.本册设计范围为涪陵区水磨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支挡工程。具体情况布置情况如下:表1.1挡墙设置分段表挡墙编号位置及桩号挡墙形式挡墙高度长度(m)1#挡墙主线K3+8917桩板挡墙9.64-17.20m42.70
2、2#挡墙主线K3+912.6桩板挡墙8.45-22.17m50.762设计依据2.1 采用的规范和规程(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3) 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32018);(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2;;(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6)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3);(7)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3);(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O476-2OI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3、);(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O2-2013);(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3);(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11-2010,2016年版);(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2(H2);(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1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速设部建质201357号
4、文):(20)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1386-2007);(21)(24)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1379-2007);(22)(2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1“5057-2009);(23)(26)土石坝灌浆规范(SD26688);(24)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2.2相关文件资料(1)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项目范围内1:500现状地形图;(3)项目范围内管线物探资料;(4)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控规规划方案;(5)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路网研究成果;(6)首开区半岛设计资料;(7)水磨滩生态
5、修复工程设计方案;(8)基本农田资料;存在相变现象,分布于河床坝基及两坝肩下部。3.1.3 地质构造坝区位于黄草山背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55/16,倾向下游;坝区无较大断层发育。小断层、节理在补充勘探及灌浆中有发现,分别简述如下:(a)断裂构造:通过19761978年补充勘探,濯浆施工于右坝肩43Om以下见F1、F2小断层。F1位于坝体右岸,产状191/8190,仅发育于砂岩层内,与坝轴线斜交,可见长达25m,错距小,泥岩岩芯见光面及擦痕,灌浆时断层漏浆,为张性断裂。F2位于F1南西侧,相距约17.5m,产状为走向北西302,倾角8190,可见长20In左右,断距较小,泥岩岩芯
6、见擦痕,压水试验见沿断层缝流出,为张性断裂。(b)层间错动:分布于右坝肩,见有两层。一层位于右坝肩上部,发生于厚层砂岩间夹层泥质粉砂岩,滑动挤压使泥质粉砂岩成碎粒状;另一层位于中下部,砂岩层间砂质泥岩夹层,滑动使泥岩破碎。砂岩介面节理发育。(c)节理裂隙:根据搜集到的前期钻探和测绘成果,坝区节理裂隙发育有三组。J产状为北西295305,候北东,倾角8090,裂面较平直,延伸较远,多闭合,近岸坡有张开;J产状为北东41-55,倾向南东,倾角为80-90,裂面较平直,多闭合,部份张开,与上组为“X”共鲍剪切节理;J为缓倾角节理(裂隙),产状走向275300,倾向南西,倾角2560,节理面呈瓠状弯曲
7、,张开最宽达35cm,在砂岩表部,分析为卸荷裂隙。3.1.4 不良地质作用库区内未见较大规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体存在,主要表现为岩体的风化和卸荷。风化作用:在砂岩中多以裂隙性风化为主,一般较深,强风化深度一般23m:泥岩多为表层碎屑型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强风化深度一般0.510m,卸荷作用:主要表现在高陡边坡的厚层砂岩沿裂隙风化和下部泥岩风化剥落,造成上部砂岩裂隙加宽,形成一定宽度卸荷带。3.1.5 主要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指标根据勘察报告,工程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见下表。段址区土体物理力学介效重以值(9)重庆市涪陵区水磨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华东勘测设
8、计院有限公司2023.10(10)其他相关资料。3工程建设条件3.1 工程地质条件3.1.1 地形地貌坝址区为侵蚀、剥蚀中丘沟谷地貌。河谷呈两岸基本对称的“V”型谷,属横向谷。岸坡地形坡度一般20。40。,局部大于40;两岸丘顶多呈椭圆状,顺向缓坡,逆向陡坡,丘顶商程510m左右,沟底高程410m左右,相对高差约100m。河流流向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经坝址区,在坝后IOOm左右转向南西流出坝区。3.1.2 地层岩性坝址区地层岩性较单一,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和第四系(M)地层。现从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s):主要为坝体填筑土粉质粘土、沙土和少量碎石土、混凝土砌条、
9、块石等,主要分布与坝体、公路路面及坝后;溢洪道处瓶盖层主要为浆砌块石。沙土为二次回填,以黄色为主,稍湿,中细砂,含粘粒组分,砂颗粒以圆形为主,少棱角状,沙土标贯锤击数范围值为815击,平均值为12击,稍密中密。粘土为二次回填,灰褐色,人工回填,可塑,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成分中含部分砂粒。粘土标贯锤击数范围值为4-7击,平均值为5.5击,呈可塑状态。第四系残坡积(Q4e1d):为灰褐色、紫红色含少量碎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岸坡短斜坡地带,厚约0.54.0m:河床部分较密状,两岸坝肩中下部和河床坝基下部尚留有34m厚未清除。第四系冲洪积(Q4a1p):为砂土、砾石土等,主要分
10、布于库内河床和坝下游沟谷内,厚度不定。第四系湖积(Q41):主要为含淤泥质粉质粘土,长期静水环境沉积,主要分布于坝前河床浅表,厚约0.520m。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主要出露第四段(J2s4)和第三段(J2s3)o上部第四段(J2s4)岩性为青灰色、灰白色厚层至块状中粗粒钙质砂岩、钙质石英砂岩,含泥质角砾或砂质角砾,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夹层,底部为中细粒泥质砂岩,层厚约29%分布于坝址两岸及坝后。下部第三段(J2s3)岩性为紫红色中厚层夹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层厚约28.6m,风化程度比重密度(gcm3)天然含水率(%)和水契%饱吸阜孔隙率(%)抗压强度(Mpa)岩体抗剪强度允
11、许地基承栽力建议值(MPa)水平抗力系数k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天然饱和大然饱和f,C(Mpa)r(MNm,)(MN/m4)强风0.3080*化岩0.32体120*质泥风化2.7O2.532.622.753.48.51050.500.500.200.390.60200*砂2.62.52.53.038().7().70.650.6岩8O22.527.5488502.03.2 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前者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地层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埋藏浅,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并沿节理裂隙储存和运移,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补给
12、附近溪沟。后者分布在第四系冲积堆积地层中,水量小,且无规律,受降雨影响。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随季节而变化。3.2.1 溢洪道改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溢洪道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为浆砌条石,溢洪道结构完好,底板球和边墙无裂缝、破损、变形等现象,溢洪道现状运行较好。溢洪道改造工程通过溢洪道底板加高和边墙加高以满足大坝培厚后溢洪道侧大坝坝体稳定,体称A名密度(g/cnP)含水率(%)比重抗剪强度地基承战力建议值*kpa添透系数(cs)水平抗力k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天然饱和(MNm,)(MN/m4)天然饱和凝聚力C(kpa)内磨擦角巾()凝聚力C(kpa)内磨擦角
13、()坝体土粉质粘土)2.032.0621.32.710.61221920181200.256.0IO525规基士(含碎石桥质粘土)2.022.0521.52.700.63222020191200.258.0IO-515*块碎石夹土2.102.150330301800.301OX1O214排水梭体(千砌石)2.252.350340323.0IO-260”坝体土粘土、沙土)2.032.0621.22.700.622219.52018.51200.251.310810*浆砌条石2.502.512.42.70.080.70.60.60.520000.9IO860*坝址区署石物理力学参数建衩值本次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本次边坡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