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一、“非常态”政策推动经济“非常态”复苏(-)供给面显著修复,物流链、供应链仍存掣肘一是疫后复工复产进度加快。2023年4月以来多地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预防式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效果显现。据工信部消息,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已经全部复工,江苏、浙江、安徽规上工业企业复工达产情况好于预期,上海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也达到96、3%,达产率超过70%o二是工业增长快速修复。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月规上工业增速较上月回升3、6个百分点至0.7%,31个省(区、市)中22个地区工业增速回升,上海和吉林工业生产降幅收窄超过30个百分点。制造业
2、增速较上月回升4、7个百分点,是带动工业增速回升的主要力量。三是服务业增长边际略有好转。1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5月边际回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较上月回升5、9个、7、1个百分点至47、8%,47、1%o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至55、2%,反映出服务业企业预期边际好转。但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与疫情相关性较高的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于40.0%。四是供应链稳步修复,但仍存掣肘。5月全国货物周转量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至3、4%,铁路货物量、公路货运流量均有所回升,但恢复程度仍为疫情前的八成左右。PMI指数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
3、上月升6、9个百分点至44、1%,仍处收缩区间。(二)政策拉动需求面复苏,投资稳增长作用明显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5月增速大幅上扬。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较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高达24、9%、15、7%o5月当月,基建投资增速较上月大幅加快约3、6个百分点至7、9%,地产投资当月增长较4月反弹2、2个百分点至7、8%二是汽车消费拉动社零小幅回暖。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至一6、7%o供给对汽车产销的韧性制约减弱,促销补贴等带动汽车类零售额降幅较4月大幅
4、收窄15、6个百分点,对消费贡献作用明显。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6%,较14月加快0.4个百分点。三是服务消费边际回暖。5月份观影人次逐步走高,6月中旬已达1300多万人;同程旅行数据显示,6月上半月的国内景区门票出票量环比5月下半月上涨44%,机票出票量环比上涨31%。四是出口保持较强韧性。1一5月份,出口累计增速达到11、4%,对东盟、欧盟、美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均保持在近两位数。5月当月,全国出口增速达到15、3%,较上月加快13、4个百分点。二、多重因素叠加使经济运行仍有风险在经济持续复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运行的风险,主要是疫情冲击、外部经济环境持续变差、财政收
5、支压力加大、稳就业难度加大和房地产市场压力较大。(-)疫情冲击仍不可忽视疫情的影响仍持续。一是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冲击仍未结束。疫情过后,物流、工厂、研发、外贸环节复工复产不平衡,加之多点散发疫情,产业链、供应链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二是疫情对外企、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影响较大。外企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理解存在偏差,疫情冲击造成生产经营困难,2023年14月,外企利润总额大幅下降16、2%o1一5月,中小微企业注册注销比小于1。(二)外部经济环境持续变差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下滑。近期,世界银行、IMF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增长正进入一个明显放缓的时期,并都下调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主要经济体需求
6、放缓,5月美国制造业PM1环比下滑2、2;欧元区制造业PM1环比下降1、1,为2023年以来最低值。另一方面,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6月16日,美国加息75个基点,是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6月9日,欧央行宣布自7月起加息25个基点,为11年来首次加息。这都将影响我国出口。(三)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受土地收入下滑、留抵退税等影响,财政收入下降明显。2023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0.1%,税收收入下降13、6%,财政收入下降减少了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不利于经济增长。东部地区财政收支压力尤为凸显,例如,14月,深圳、杭州、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下降12、6%、3、7%.3、8%o东
7、部地区财政压力还体现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降薪o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降薪将降低相关人员消费,并拉低社会预期。(四)稳就业难度加大总体就业压力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23年底的5、1%升至2023年4月的6、1%,但5月回落至5、9%o一方面,失业人口较多,按就业总人口约8亿人计算,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对应约800万失业人口。另一方面,新增就业人口减少,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9万,较2023年同期下降7、8%o在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的历史峰值情况下,6月之后将形成新的就业压力。重点领域就业难度增大。受平台经济、教育培训、房地产销售等服务业收缩及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影响,年轻人、大城市人口
8、就业难度增大。1624岁人口失业率从2023年底的14、3%上升至5月的18、4%,31个大城市失业率从2023年底的5、1%上升至5月的6、9%,这些具有较大消费潜能、发展活力的人口就业困难将影响经济增长。(五)房地产市场压力较大2023年四季度起,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但2023年房地产销售、投资均鲜有起色。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下降28.1%.34、5%,跌幅较14月分别扩大2、7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1一5月,房地产投资、到位资金分别下降4%、25、8%o房地产销售、投资负增长将大幅减弱房地产企业投资动能,还将减弱土地购置需求,影响地方财政,冲击地方实际可支配财力。三
9、、“常态化”防控助力经济“常态化”增长在疫情形势平稳和稳增长政策作用下,2023年下半年供需双向都将呈现持续复苏态势,经济增长将回归常态化轨道。基建投资增速将继续提高,三季度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一是资金供给有保障,且专项债可用范围扩宽。按照财政部工作安排,2023年6月底前要完成大部分今年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8月份基本使用到位,并且专项债的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兴基础设施等。6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调增政策性银行8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也将支撑基建投资增速放量。二是水利、铁路等领域投资增速较高。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
10、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要支持发行3亿元铁路建设债券。水利部目标是新开工水利工程30项,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亿元,前4月完成近2亿元,同比增长45、5%,后续仍将保持高增长。三是三季度一般是基建施工旺季。由于二季度基建项目受到天气、疫情等因素扰动出现阶段性停工,三季度有阶段性赶工需求。地产投资或将在四季度实现累计增速回升。一是供需压力仍然较大。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去化率较低,行业信心仍处于低位,风险尚未出清。加之疫情影响下,居民部门信贷收缩明显,收入和就业预期回落,且当前居民杠杆率已经处于相对高位,预期偏弱、购房意愿不足对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投资的掣肘仍较强。二是政策进一步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预售
11、资金方面,据统计,2023年5月以来超过10个省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房企资金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同时,下半年可能仍有部分非核心二线以及三、四线商品房库存较高的城市进一步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拉动地产销售需求。三是商品房销售和土地市场有所好转。6月前两周,商品房销售面积边际回升,土地购置面积已出现边际拐点,土地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两端均有望逐步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土地成交面积与房地产投资之间存在大概二至三个季度的领先,因此预计房地产投资或将在四季度实现边际回升。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一是政策支持引导下,企业的资金供给和成本都会显著改善。一方面大规模留底退税政策节奏加快、规模扩大,另一方面,
12、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企业投资提供资金。二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能力和意愿都较高,在政策引导下,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速。但企业利润增长承压,预期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消费增长有望持续回暖。一是疫情期间压制的部分需求在疫后得到释放,购车、婚宴、旅行等消费都有望得到一定补偿。二是疫情之后,部分城市向居民发放消费券,对汽车、家具、餐饮等消费定向投放,有助于提振消费。三是今年财政重点发力科教文卫和社保就业领域,公共消费有望快速增长。四是本次出台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享受减免的车辆排量限制从以往的1、61提高到2、O1,基本覆盖市场上85%以上的车辆,预计政策效果将强
13、于以往。但也要注意到,疫情反复影响下,居民失业率提高,收入不确定性增强,将对消费增长形成一定制约。制造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是下半年随着海外流动性逐步收紧,有色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预期高位回落,中下游制造业成本有所减缓,加之政策端持续让利,企业费用逐步下降,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二是在稳增长政策下,基建、房地产链条相关的建筑、建材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对部分中游机械制造行业也有一定推动。三是在消费逐步复苏和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中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增速有望加快。四是保供稳价系列政策作用下,煤炭等能源供给能力提高,加之稳增长压力加大,预计今年如拉闸限电等对工业生产的干扰因素将减少出口增长的量价
14、驱动减弱。一是主要贸易伙伴需求面临回落。海外流动性加快收紧,欧美等经济体下半年衰退压力增加,面临再度回落的可能。同时新兴市场也受到美联储流动性收紧的冲击,需求也有一定走弱。二是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对出口仍有一定支撑作用,但下半年价格支撑作用减弱。三是人民币贬值对部分出口企业竞争力有一定提升。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一是PP1指数同比涨幅仍将呈回落态势。预计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可能会加剧全球需求收缩,并刺激相关产品供应扩大,市场供需条件出现变化。同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全球流动性收缩,预计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走高将受到限制。从国内看,我国主粮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煤炭资源能够满足
15、需求,保供稳价系列政策持续发力,加之下半年翘尾因素持续回落,预计未来几个月我国PPI指数同比涨幅将持续回落。二是CPI指数将总体保持温和,剪刀差将保持持续收窄趋势。从未来几个月看,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主粮库存充裕,为粮食价格保持总体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处于绿色区间,预计年内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牛羊禽肉产量保持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供给能力充足。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裕,供给稳定。预计未来几个月CPI指数涨幅将继续保持在温和区间,PPI和CPI指数的剪刀差将持续收窄。预计2023年全年CP1增速在2、3%左右。四、长短期政策结合,防止短期困难长期化当前经济下行
16、压力加大并非完全由疫情冲击造成,而是中长期下行趋势和短期因素叠加所致。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逻辑和结构改变,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也要进一步拓宽,防止政策效果衰退,防止短期困难向长期化转变。促消费政策要从“透支型”转向“增长型”。当前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本质是促进消费者购买入手,即要求消费者在收入下降时进行消费,既是对消费能力的透支,也是对后期消费欲望的的透支。因此建议,一是针对消费者实施减税降费,改善分配结构,进而提振收入、改善消费。消费者也是市场主体的构成部分,也是生产、流通、消费的重要一环,畅通经济循环,不仅要保企业这个市场主体,还需要保住消费者的消费能力。4月为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仅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项,就支持了8亿以上。但与企业的救助措施相比,消费者难以直接获得政府的救助,导致消费能力承压。二是稳定消费增长的政策可以从具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