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人杀厉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人杀厉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人杀厉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经曰:“羞用五事。五事:一日貌,二曰言,三日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艾。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已,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等狂也。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告公曰:“晋将有乱J鲁侯曰:“敢问天道也?却人故也?”对日:“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芨之容绐必确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谊,足以步目。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
2、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曰绝其谊;足高,曰弃其德;言类,曰反其信;听淫,曰离其名。夫目以处谊,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后二年,晋人杀厉公。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节选自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上)材料二: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大夫莫对,里革日:“君之过也。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且夫君也者,将磐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愿无由省之,益邪多
3、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也,将安用之?桀奔南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灭于戏,皆是术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泽也。行而从之,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节选自国语鲁语里革论君之过)【注】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视、听、思五件事。艾:治理得好。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非瞽A史B焉C知天道D吾见晋E君之容F殆G必祸者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其咎狂也”中的“咎”指过错,“故国将无咎”中的“咎”指灾祸,两者词义不同。B.抑,指或者、还是。与五代史
4、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抑”词义相同。C.爽,指违背。与诗经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爽”词义不同。D.牧,指修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认为修身只有重视貌、言、视、听、思五事,才能做到庄重严肃、耳聪目明、善治善谋、为人圣明。B.单襄公从晋厉公视远步高中判断出晋国不久将有动乱。后来,晋厉公被杀的事实应验了他的预测。C.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和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由于过错太多而失掉威严,最终身死国灭。D.君主是舟,百姓是承载舟的川泽,水流的方向决定了舟的航向,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
5、的缘由。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译文:(2)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译文:14 .成公君臣讨论晋厉公被大臣杀害一事时,里革指出了晋厉公哪些过错?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DF11. D12. D13. (1)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2)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14. 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
6、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吾非瞽史”是判断句,后面B处断开;“焉知天道”是反问句,且“知天道”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吾见晋君之容”主谓宾齐全,应在宾语后F处断开。“殆”是状语,修饰“祸”,不断开。故选BDF。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所以国家将没有灾祸。B.正确。都是“或者、还是二句意: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过程。C.正确。违背;差错。句意: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品行却一变再变。D.错误。文中的“牧”是治理、管理;“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
7、的“牧”是养。句意: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并加强身的道德修养。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的缘由”错,原文“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强调的是“国君起决定作用,百姓无法左右国君的意志二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判断句,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合”,会聚、聚合;“于是”,从这里。(2)“君”,统治;“至于”,以至于;“杀”,被杀。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
8、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可得出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经典著作说:”要慎重地对待五件事。五件事分别是:一是外貌态度,二是言语,三是视觉,四是听觉,五是思维。态度要恭敬,言语要正当,视觉要明亮,听觉要清晰,思维要通达。恭敬就会严肃,言语正当就能治理的好,视觉明亮就能够智慧,听觉清晰就能有谋略,思维通达就能成为圣人。”外貌态度不恭敬,这就是不恭敬的表现。“肃”就是“恭敬”的意思。在内叫“恭”,在外叫“敬”。君主立身行事,体态容貌不恭敬,态度轻慢、不顺从,就不能敬畏各种事务。过失在于疏狂轻率。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历史记载成公十六年,晋公
9、在周柯陵大会诸侯。单襄公见晋厉公眼睛只看远处,走路脚步抬得高。单襄公说:“晋国很快会发生内乱J鲁侯说:“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回答说:“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有道德的人眼神决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
10、)。如果国家没有什么祸患,它的君主参加会盟,走路说话看物听言,必定都没有可指责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着远处,一天天自绝于正义;脚步抬得高,一天天抛弃了仁德;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听多了奉承话,一天天背离君主的名声。那眼神用以表现道义,行步用以表现德行,说话用以庇护信誉,耳朵用来分辨万物的声名,不可以不谨慎啊!丧失了部分,本人有灾祸,全部丧失,国家随之而灭亡。晋侯已经丧失了两样,我才有这样的推测”这以后二年,晋国人杀了厉公。总之这种类型的,都是外貌态度不恭敬的灾祸。材料二:晋国人杀了晋厉公,鲁国防守边境的官员把这个消息传回国内,鲁成公正在朝堂上。成公听到后说:“臣子杀死自己
11、的国君,这是谁的过错?”大夫们无人应对。里革回答说:“这是国君的过错。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倘若国君放纵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抛弃治理百姓的职责,百姓中发生的邪恶事件没有人关注,就等于极大助长邪恶之人的气焰。倘若用邪恶的办法治理民众,政事就会败坏而无法挽回。施行仁政不肯专一到底,就无法指使百姓。国君到了灭亡的地步也没人体恤,还要这样的国君做什么?夏桀出逃到南巢,商约王死在朝歌,周厉王被流放到地,周幽王在戏山身亡,都是出于同样的过错。国君,就如同滋养万民的川泽。国君推行的政令百姓都听从,好坏都由国君决定,百姓怎么能左右国君的意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