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5623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潍坊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市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潍坊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25年。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2、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综合减灾,加强应急准备,增强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二工作原则(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科学认识和把握地震成灾规律,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努力减少受灾范围和受灾程度,有序推进“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公众弄明白”防治格局建设,确保综合减灾工作取得实效。(二)坚持问题导向、服务社会。从政府、社会和公众地震安全需求出发,聚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3、中的短板和弱项,推动地震基本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三)坚持创新驱动、信息化引领。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将信息化作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有效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推进地震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在我市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

4、震监测预测预警、灾害风险防治、应急救援响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等核心能力显著提高,“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乡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重点行业地震灾害风险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影响明显减轻,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完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业务现代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十四五”主要量化指标类别指标内容预期值震测测警力地监预预能地震监测能力潍坊及近海地区达到1O级,震中定位精度优于5千米。地震速报时效3分钟内自动初报,10分钟内正式速报。地震预警时效全市范围内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时效20分钟完成地震

5、烈度速报。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不低于90%o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时效震后1小时内。震害险治力地灾风防能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完成量新完成不少于2项,新建园区等实现应评尽评。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率应评尽评风险调查和隙患排查完成量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全覆盖科普阵地建设全市建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地震科普场馆1个,具有地震科普功能的场馆10个,地震科普宣传展室100个,新命名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不少于20所,新认定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不少于1处。中小学生地震科普普及率不低于95%震急援力地应救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情况修订完善市级地震应急预案,其他各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不低于95虬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现代

6、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初步建成,提供7义24小时的应急指挥保障。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时效实现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12小时之内受灾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级专业救援队伍不少于2支,实现全市航空救援实现80公里飞行半径全覆盖。注册志愿者达到1万人,打造1-2支具备品牌化、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通信保障能力公网通信中断24小时内临时应急重点保障率100%o公共服务面向公众服务事项不少于6项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不少于6项面向政府的决策服务不少于8项行业满意度不低于90分公众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5分四、重点任务深入开展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在全市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

7、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等方面强弱项、补短板,全力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水平1完善地震监测台网。优化地震台网运维保障体系,提升地震监测效能,增强重要构造区域地震监测能力。强化地球物理场站点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手段多样、反应灵敏的地震前兆观测体系。实施监测台站标准化改造,提高地震监测智能化水平。2 .强化地震预测预报。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推进地震数值概率预测,加强胶东半岛及两侧海域、沂沐断裂带等区域震情跟踪及预测研究,健全完善区域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震情会商中

8、的应用,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加强群测群防队伍管理和业务培训,拓展获取地震宏观异常信息的渠道和范围。3 .科学发布地震预警。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程序。通过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精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二)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1 .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查明区域防震抗灾能力,建立全市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完成国家第六代地震区划编制市域内基础性工作。2 .实施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及

9、时更新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信息,完善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台账化管理制度,优先完成地震易发区重点区域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房屋设施抗震加固,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3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建立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推进区域地震安全评价,加快建设项目落地。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加强建筑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推广应用,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4 .强化地震科技创新与应用

10、。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地球科学、地震工程、结构抗震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防治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推进地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地震科技与防震减灾业务深度融合。(三)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1 .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地震应急预案建设落实到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健全预案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 .强化地震应急指挥协调。打造一体化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初步建成现代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提供7X24小时的应急指挥保障。建立军地配合

11、、市县联动、上下贯通、部门协作、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能,加强应急、消防、公安、气象、电力、燃气等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等方面的能力。3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依托消防、军分区、武警等应急救援力量,在每个县市区打造1至2支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地震应急救援培训,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形成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4 .强化地震应急响应。构建“震前预评估、重点隐患排查,震时快速评估、开展烈度评定,震后破坏调查、服务恢复重建”业务体系

12、。重点地区每年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和震后灾情快速获取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快速响应能力,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建立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机制。(四)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应急等部门要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统筹做好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建设。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列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之中,形成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有机联动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建立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深入推进科普宣传“七进”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防震减灾文化。定期组织学校、社区、企

13、业等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引导公众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升防范地震灾害风险意识,增强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五重点项目实施“潍坊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应急救援保障和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4个分项工程。(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分项工程1 .建设全市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显著地震、台站位置、主要断裂、监测数据及视频会议等功能整合到全市应急指挥系统,探索开发集约高效的地震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地震服务信息化水平。2 .实施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专业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国地震局“一带

14、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华北科学台阵等项目统筹安排,在安丘新建重力观测项目、GNSS站和跨断层基线观测项目,改造位于沂沐断裂带上的安丘流体观测井,提升观测数据连续性和可靠性。开展科学台阵监测项目,做好我市5个站点建设和运维任务。3 .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完成我市11个基准站、12个基本站及127个一般站仪器安装,为地震预警示范学校配备发布终端。建设我市预警信息中心,实现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产品服务,为重大工程地震应急处置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国家应急广播和各种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对行业、社区、农村、个人发布地震灾害风险

15、预警信息,为部分镇街、重点领域行业配备地震预警发布终端。(二)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分项工程1 .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编制全市和县域地震构造图、重点县活动断层分布图。通过资料分析、现场勘察、遥感解译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概率评估,编制全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2 .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对全市城镇住宅、学校、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和电信网络、水库大坝、危险化学品厂库等进行抗震加固。3 .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建设。依托专家、防震减灾从业者、青年学者和优秀教师,扩大防震减灾传播师规模,提升宣传效果。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示范学校、基地、企业建设,做好现有资源的正常运行维护工作。(三)地震应急救援保障分项工程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城管、应急等部门要结合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统筹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至少建成1处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2 .地震应急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上下贯通,行业部门横向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