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57927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XX.-1-刖5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州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能源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全省“十三五”期间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对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发挥国家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作用,促进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是贵州能源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能源行业以转变发

2、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完成了规划预期目标任务。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1能源产业稳步发展,能源工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15年达1117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1.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6虬在各重点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2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多元供应格局初步形成能源

3、生产总量稳步增加。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51亿吨标准煤,较2010年增长15.3%;发电量1930.62亿千瓦时,居全国前15位;2015年煤炭产量174亿吨,居全国第5位。电力装机大幅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省全口径电力装机5236万千瓦,年均增长11.7%,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煤电装机2813万千瓦,水电装机2056万千瓦,新能源电力装机367万千瓦。油气供应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中缅、中贵油气管线建成通气,可供贵州省下载量每年30亿立方米。2015年省内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取得突破。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2.98亿立方米,是2010年的3.1倍;成品油消费59

4、5万吨,较2010年增长50.7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3 .能源结构明显优化,清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截至2015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2415万千瓦,占全部装机的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风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实现了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飞跃,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7%o火电“上大压小”成绩显著。“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201.85万千瓦,建成节能环保先进火电机组936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的95%,较2010年底提高35个百分点。大中型煤矿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取得进展。“十二五”

5、时期,建成松河、五轮山等现代化大中型煤矿48处,产能3630万吨/年,关闭小煤矿约600处。截至2015年底,30万吨/年规模以上煤矿占比由2010年的27%提高到45%o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综合利用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23吨标准煤/万元,较2010年下降22.4%,“十二五”期间累计节约能源达2000万吨标准煤。2015年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27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0年降低4.1%。2015年煤矿瓦斯、煤阡石利用率分别达到30%、60%,累计利用煤矿瓦斯35亿立方米、煤阡石4000万吨。4 .能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用能条件大幅改善电网结构

6、进一步完善。大力实施“西电东送”外送通道、省内500千伏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小康电”建设工程。省内500千伏日字形环网、“黔电送粤”500千伏“五交两直”大通道均已建成,能力达到IOoO万千瓦。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环网、链式网络已经形成。煤炭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交易网络基本形成。2015年底,全省公路营运里程183812公里,铁路2955公里,内河航道里程3661公里,基本形成内连外通的运煤网络,为煤炭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建成盘县西部红果煤炭交易中心、中航南方煤炭交易中心、滇黔桂煤炭交易中心等信息化交易平台。油气管网建设加快。围绕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沿线贵阳、遵义、安顺、

7、都匀等重点城市,开展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天然气支线管网217公里、城市中压管网5000公里。建成成品油支线管道和航空用油管道共计361公里。5 .能源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动力活力显著增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培育煤矿主体企业119家,全省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数量从1845处控制到800处,建成机械化示范矿井100处,全省煤炭产业集约化、信息化、机械化、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开展。2012年以来,贵州按照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先行的要求,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累计交易电量230亿千瓦时,2015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为全国首批综合试点省份。实行输配电价改

8、革、组建电力交易中心、解除代管兴义地方电网、建立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新机制,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建立了能源经济运行定期调度分析制度;放管结合、加强监管,调整取消全部行政服务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了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制度;建立油气化安全管理体系及机制;定期举办能源行业“政金企”合作推进会,搭建能源行业与金融机构沟通交流平台,油气管道建设保护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动,能源法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6 .积极推动能源科技进步,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2015年底,采掘机械化矿井达到327处,占全省正常生产建设矿井的41%,较“十一五”末提高18个

9、百分点,盘江精煤、水城矿业、兖矿能化等一批企业集团的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输(配)送电网自动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220千伏变电站有55座实现无人值守,占总数的63%,110千伏变电站有373座实现无人值守,占总数的89虬无人直升机巡视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一批自动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装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全省电网自动化水平。能源装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升。成立了贵州煤矿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家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四大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初步形成输变电设备、采煤机和综掘机、直驱永磁风力风

10、电机组配套的研发和生产能力。7 .深化能源合作,互利共赢迈出新步伐能源外输有力支持了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外送电量达2900亿千瓦时,调出煤炭24000万吨,充分发挥了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作用,支持了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省内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区域合作供应格局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先后与广东、云南、广西、重庆、湖南、四川、江苏等省(市、区)和中石化、中石油、中广核等企业签订能源合作框架协议,能源开发成为“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点内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能源合作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结束了全省

11、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二郎电厂一期工程(2X66万千瓦)送重庆已于2015年底建成,华润毕节送重庆煤电项目(4X66万千瓦)已核准。专栏1“十二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情况指标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率()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13100150612.8其中:煤炭万吨15954173661.7非化石能源万吨标准煤1321257714.3能源生产结构其中:煤炭%87.082.3-1.1非化石能源%10.117.111.1电力装机规模万千瓦340752368.9其中:水电万千瓦153420566火电亿千瓦183728138.9风电万千瓦0323太阳能发电万千瓦03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17

12、599484.1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煤炭%89.874.4-3.7天然气%0.41.530.3非化石能源%9.813.56.6(-)发展形势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当前,国际能源发展呈现市场宽松化、格局多极化、结构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竞争复杂化等一系列新特征,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正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技术进步促进了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页岩气、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可燃冰、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

13、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国内呈现能源消费增速回落、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双重更替加快、能源发展动力要素驱动向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能源系统形态向集中式供能与分布式供能并重的系统形态转变。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深入实施,我国能源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能源战略已从能源资源开发为主扩展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都将对贵州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经济“赶转并重”,能源转型升

14、级任务迫切。“十三五”时期,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快于全国快于西部的发展态势没有变,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打赢扶贫攻坚战,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全省能源必须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以改革为动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着力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提高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突破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三)主要问题传统能源

15、落后产能占比较大,能源结构尚不合理。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数量占全省总数的45%,60万千瓦以上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占比52队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3.5%,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1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推进机械化升级改造任务艰巨。现有生产矿井中,采用炮采工艺的数量和产能占比分别为62.7%和37.9%o煤矿瓦斯、水、顶板等灾害仍然严重,安全生产基础仍较薄弱。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械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加工转化程度不高。煤炭深加工仍以煤焦化、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为主,煤层气(煤矿瓦斯)、煤歼石、矿井水利用率和煤炭入选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14个、33个和3个百分点。煤制烯烧、煤制清洁燃料等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滞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高。煤炭消费占比偏高,终端消费清洁替代任务重。2015年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目前油气管网覆盖率低,配送成本及管输费高,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部分边远贫困地区多为山区,负荷较为分散,变电站布点少,线路供电距离长,故障率较大,实施电能替代,天然气替代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能源产业技术水平总体偏低。能源行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