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毕节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为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校教育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毕节市贯彻落实推动毕节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可持续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8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
2、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正确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规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二)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突出五育并举,促进全
3、面培养,引导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不同程度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三)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问题反馈、预警和结果运用机制,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现象,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四)坚持以评促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进行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教育过程和结果运用,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示范特色发展。三、工作目标2023年至2028年为毕节市基础
4、教育质量提升年,通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完善教学质量监测、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培育、建强教育科研机构、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强化要素保障等10条措施,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项评价体系,实施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分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8年,全市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500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数量达20所,2024到2028年,全市本科综合上线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四工作措施(一)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突出“两项常规”管理基础,把握工作重点,抓实抓好学校管理常规及教育教学常规,将
5、两项常规纳入市级层面督导视导,明确“两项常规”基本要求和视导规则,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校的内部发展和质量提升,注重校园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提升。1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校长、教师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有关教育的文件精神学习,提高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中执行政策的行动自觉性。2 .抓好学校管理常规。根据毕节市中小学校一日常规管理要点毕节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常规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科学、规范
6、的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校管理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3 .抓好教育教学常规。根据毕节市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试行)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贯彻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科学施教。规范备、教、批、辅、考、研、评等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遵循课堂教学基本原则,落实教学常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坚持课后反思,开展课堂达标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逐渐提高,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二)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专业培养,构建学科型、管理型培训机制。加强国培、省培、市培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加大对名师、名校
7、长等种子教师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4 .建立健全梯级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校长、名校长、班主任、名班主任、教师、名师的梯级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提高性的培训课程,提升领导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可持续学习机制,建立专项培训和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全员覆盖培训机制,建立落实激励机制和跟踪评估细则,确保培养效果和质量。5 .加强教师培训培养。着力提升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遴选一批教育教学能手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加大“送出去”“请进来”培训频次,发挥其在校内、县内、市内的示范
8、引领作用,提高教师学习新知的能力,充分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体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6 .强化教师教学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手段,提供可持续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学校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三)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多方面参与社会实践、文艺活动、体育锻炼等。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树立
9、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7 .注重德育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8 .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学校实施教学,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上好体育课,开好大课间,切实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运动。开设艺术、科学、人文等方面的课程或社团,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标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四)着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测突
10、出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机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9 .突出学段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基础教育学段评价体系,分为义务教育学校学业水平质量评估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质量评估。以结果为导向,注重过程性评价;以进口看出口,实行量化评价;以不同维度学校差异化原则,实行分组比较。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以评价倒逼管理提升、质量提升、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导向与激励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对学校做出全面、科学、客观评价,扭转
11、单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奖惩学校的现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10 .突出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做好学科质量分析,监测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通过考查学生达成学科课程目标情况,指导学校完善集体备课、分层教学等制度,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提升,实现各学科教学学段有效衔接及“备、教、批、辅、考、研、评”一体化。坚持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五)着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
12、制,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I1强化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毕节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评价方案,进行指标细化,确保科学、合理、可操作、可衡量、可比较,评价结果作为对市属学校、县(市、区)级考核重要依据和党政决策参考。12 .强化教师职业评价。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进一步激发教师立德树人内生动力,不断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的,建立我市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职业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
13、学生工作、科研和荣誉5个方面构建。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对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再分配,调动工作积极性。实施教师奖励激励政策,评价结果与学校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潜能,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教学质量。13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依据贵州省教育厅印发的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修订稿)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质量监测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六)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平台开展教
14、育教学,逐步补齐教学硬件短板,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14 .补齐教育资源匮乏短板。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改变资源贫乏的局面。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相关资源平台使用制度,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15 .建设数字化实验室。适时更新常规实验室设施设备,县域普通高中优先配备数字化实验室,弥补常规实
15、验室不足,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七)着力推动优质资源培育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加强交流互动,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和教师培养,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学校管理团队,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口碑好、实力强的优质学校。16 .突出优质资源引入。集中力量引入一批省内省外优质学校资源,名校长名师资源。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筑毕教育协作发展等帮扶资源,结合实际与周边学校或更远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省内重点名校、名师工作室,引进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进行教师和学生交流,正确使用引入资源,并从中受益,有效提高
16、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17 .突出优质学校打造。立足优质资源学校培育建设,推进实施课改,校本研修。深度挖掘资源学校课改经验和校本研修成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及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以学校需求为中心,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通过与其他省、市优质学校、机构合作,共享市内、市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契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性优质学校。(八)着力建强教科研机构重视和加强教研部门建设,确保教研工作的基本质量,按编严格落实教科研机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学科各学段教科研人员,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教科研机构人员及中、高级岗位职数。18 .建立健全教研体系。根据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对市、县级教研部门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构建分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