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互联网”理念下的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 互联网”理念下的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互联网”理念下的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杜娟【摘要】“教育+互联网”理念是从教育本质出发,发挥互联网技术对调配教育资源、调整教学结构及优化教育评价等的功能,从而促进教育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就将以教育需求为目标,以解决新时代教育矛盾为根本。本文从当前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问题入手,从“面向教育需求,解决教育问题”“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保障积极应用,发挥育人作用”三个维度来回答“谁来建设什么样的资源” “如何应用资源”以及“如何建好用好资源”三个问题。【关键词】教育+互联网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育+互联网”理念在中共
2、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22) 26号)中首次提到“教育+互联网”,提出“推动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与“互联网+教育”相比,“教育+互联网主要是从教育本体出发,把互联网当作传播与技术工具,发挥其对教育资源调配与促进教育目标达成功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当然,原有的教育也会随着互联网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教育的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互联网+教育”是从互联网产业本体出发,将技术渗透至教育系统各个要素,统整教育运作和管理模式,从而彻底创新教育形态,催生新业态
3、。笔者认为:“教育+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教育视角的“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而迸发的效果,其核心及目的更加明确,摒弃了 “互联网”等资本产业不良方式运作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保留了教育本质与初心。在“教育+互联网”的理念下,“技术”与“教育”不断地交融,技术不断以内生变量促进教育变革,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管理机制等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够朝良性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现代化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二、当前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当今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成为中小学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我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22022年)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及历年的教育部信息化工作都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点。2022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2000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以来,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有效地指导了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名校名师教学教研、丰富课程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为全国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空间和服务。同时,“三个课堂”在很
5、多中小学校的开始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不断形成,很多教师开始发挥线上资源优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建设与应用初具规模。但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及各地区体制机制差异,我国中小学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L资源开发较为分散,质量不高。相比高校的MOOC (慕课)、网络课程等线上资源开发,中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主体还不明确。部分地区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多为微课遴选,但各地资源开发质量标准不统一且整体质量不高,还没有形成系统开发的有完善课程体系的优质教学资源集成,资源汇聚共享和开放应用格局仍未形成。2,资源内容类型单
6、一化、碎片化。目前,中小学线上教学资源多为课堂教学资源,类型多为PPT、教学设计等围绕现行教材知识点开展的课堂教学资源。具有教育辅导性质的资源(如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等)、专题资源、辅助性资源尚不完善;资源类型多为素材类教学资源,课程类、平台类教育资源建设不足,具有完善的智能精准推送、多元精准测评功能的线上平台尚未形成。3.资源应用意识不足,应用固化。中小学教师对于现有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应用意识还不成熟。很多教师还习惯于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自制课件;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形成“转化为线上资源并有条件共享”的意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思维尚未完全建立,固化地
7、将资源作为辅助教师讲授的方式较为普遍;灵活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研没有形成常态,利用线上资源开展共同体实践较多,研究较少。4.资源供给机制及保障有待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能够迅速地扩大资源普及覆盖面,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时,供给途径、保障措施、供给标准、服务支撑等还有待完善,服务供给模式还需要创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夯实。三、“教育+互联网”理念下的问题解决路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体现出“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优质教育服矜需求与现实尚未达成”的矛盾。因此,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和运用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应主要聚焦在“谁来建设什么样的资源” “如何
8、应用资源”以及“如何建好用好资源”等相关问题上。在“教育+互联网”理念指导下,笔者尝试提出如下问题解决路径。(一)谁来建设什么样的资源一一面向教育需求,解决教育问题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从教育需求出发,以解决教育问题为根本目标。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由政府部门牵头,以学校(师生)为主,社会企业团体(有关机构)支持参与,形成“G (政府)-S (学校)-S (社会)”三层联动的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方式。L以国家层面为主体,建设体系完整的优质普惠性线上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教育公平问42A7F734-B60A-4B3B-9C02-0E957DF4B9DE众所周知,我国教育发展在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充分不平
9、衡状态,特别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仍较突出,这就有必要发挥线上教育资源传播广、受益快的优势,建设开发面向全国统编教材(或主要教材版本)的科学、完整、系统的线上教学资源。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汇聚大量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正进一步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也是着眼于大力推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工程。同时,教育部也应继续加大“三个课堂”的建设与应用,从而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提升薄弱地区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与教学素养,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2 .以区域政府为主体,建设区域范围的专题教育资源、教研资源和数字化工具
10、,解决区域特色需求。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区域联合优势,建设具有区域(跨省域或市域)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如德育教育、安全教育、乡土教育、家庭教育等资源,然后通过省级、市级平台进行共享;要充分发挥区域范围内名校、名师资源,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使名师资源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共享;要开发建设适合中小学的线上数字化教学工具(包括学科工具、教学工具、管理工具等)。特色资源通过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共享并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形成联通汇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3 .以学校为主体,鼓励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整合形成实用性资源,解决个性化教学需求。对
11、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原则上不鼓励其花费大量精力、时间开发课程资源,而是在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级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的前提下,分析学生特征和实际水平,创新性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使其适用于自身教学,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适切的实用性资源。在资源应用导向上,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尝试利用资源进行线上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要防止以线上教学简单替代线下教学;在资源应用形式上,避免“仅仅课堂用”的简单形式,而是要发挥线上资源多媒体性、丰富性、智能性、交互性等特点,合理融入自身教育教学中,解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需求;在资源应用时机上,要对资源形态、作用进行研究,在分析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对资源应用时机进
12、行设计,避免以“简单播放”代替原本丰富的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在资源应用推广上,要进一步加强教研力度,树立正确应用线上资源典型,推广科学应用资源的方式方法,营造全员应用的良好局面。4 .协同社会机构、企业等力量,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线上资源有益补充和优化,解决动力需求。坚持资源为教育服务的公益属性原则,积极协同社会各界力量(包括企业、培训机构、团体等)开展竞争与奖励机制,遴选并提供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促使社会资本为教育服务。防止资本市场打着“互联网+教育”的旗号,以追求企业利益为目的而进行无序扩张、引流变现,从而造成人民群众“内卷”“焦虑”,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因此,教育监
13、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育资本市场管控,规范校外线上教学科学有序发展。当然,三层联动的线上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三者还需要不断地联动、协作,要以需求为目标、以平台为纽带、以协作为机制,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如何应用资源一一发挥资源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 “教育+互联网”下构建新型教育教学环境。互联网环境正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教育教学环境。包括以网络课堂、MOOC、SPOC (小规模限制性课堂)、翻转课堂的教与学双空间环境;“三个课堂”、网络学习空间等体现多元主体、高位均衡的教育教学空间;AR (增强现实)、VR (虚拟现实)、MR (混合现实)等新技术
14、构建逼真沉浸的体验性智慧学习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运作和管理模式营造的教育管理环境;个性化、体验化、智能化、协作化的“家、校、社区”多方协同办学环境这些都将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新型教育教学环境,为未来教育办学、管理、教学提供新的生机。2. “教育+互联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拓展为具有批判性思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4C型人才,这也符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因此,要探索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思维、跨学科思维、信息素养等能力的培养成为关注点。因此,教育专家、学校、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
15、树人”的理念,创新基于互联网的“学生自学、教师导学、技术助学、智能伴学”等学习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标准、教育资源统筹机制等方面多做研究。3. “教育+互联网”下教育教学、教育治理模式变革。人才培养目标变革将带动教学模式变革,教学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加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基于网络环境的“因材施教” “探究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 “跨学科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被提倡;互联网条件下,大数据支持的教学评价和管理方式也让“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到综合性、过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评价”成为可能;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云一网一端”模式教育管理使得动态监测更实时、管理服务更到位,促进教育服务供给精准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管理精细化。(三)如何建好用好资源一一保障积极应用,发挥育人作用1.建立在线教育的“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