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679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语(符号 clo) , lclo=0.155m2KWolmet=58.2Wm2, lmet等于一般人在静坐2 术2.0.7服装热阻表征服装隔热性能,单位为克罗2.0.12单位时间代谢产热量,单位符号为met。时单位身体表面积所产能量的平均值。2.0.15紊流强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可以按下式计算:=vVa100(1)式中:Sdv空气流速标准差;Va空气流速平均值(m/s)。该公式参考了美国ASHRAE55标准。2.0.17体感温度是指具有黑色内表面的封闭环境的平均温度,在该封闭环境中,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交换的热量与人体在实际环境中交换的热量相等。36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的“主要功能房间或

2、区域”指的是:这些功能房间的数量和/或房间的累积总面积等,在一个建筑中占有最大的比例的房间或区域。例如:办公建筑或写字楼中的办公室、旅馆建筑中的客房等。3.0.3本条规定了申请室内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建筑应提供的资料,主要有:1 相关审批文件,如:立项批文、规划许可证、建筑红线图等;2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各有关专业(主要是建筑和暖通空调专业)的施工图纸、计算书等;3 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和审查报告等。3.1 .5本条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按照冷热源方式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两类,主要是考虑到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实际建筑的不

3、同情况和使用要求。这两类热湿环境的评价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分别作出了规定。3.2 .6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目的是为了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气候、适应性等条件,合理控制室内热湿环境,鼓励营造舒适、节能的室内热湿环境。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 一般规定4.1.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建筑围护结构要避免结露,是因为结露利于霉菌的生长,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设计评价阶段检查设计计算书,尤其是围护结构表

4、面温度是否大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工程评价阶段采用现场查看围护结构表面是否出现结露、发霉等现象。4.2 评价方法4.2.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方法选用条件及原则。参照国际标准ISO7730,由于吹风感而造成局部不满意率(LPD)不应大于20%。当LPQW20%时,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t = 60 %. 0 li11_ 后左18 20 222426/ lQ. I图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关系图根据实际情况,夏季室内紊流强度较高,取为40%,空气温度取26,得到夏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流速约为0.25m/s;冬季一般室内空气紊流强度较小,取为20%

5、,空气温度取18,得到冬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流速约为0.2ms.室内热湿环境参数通过热湿环境模拟(设计评价)或现场测试(工程评价)获得。当采用问卷调查法时,为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根据统计学理论,当随机抽取的样本数量大于等于30,视为大样本。4.2.5 本条规定了图示法进行人工冷热源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步躲与方法。图4251和图4.2.5-2参考美国ASHRAE55标准。图4.2.5-1给出的I级区,适用于代谢率1.0met1.3met,分别对应于着装情况为0.5clo和 1.0clo评价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时,在含湿量小于12gkg(干空气)的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 一般

6、规定4.1.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建筑围护结构要避免结露,是因为结露利于霉菌的生长,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设计评价阶段检查设计计算书,尤其是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是否大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工程评价阶段采用现场查看围护结构表面是否出现结露、发霉等现象。4.2 评价方法4.2.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方法选用条件及原则。参照国际标准ISO7730,由于吹风感而造成局部不满意率(LPD)不应大于20%。当LPQW20

7、%时,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t = 60 %. 0 li11_ 后左18 20 222426/ lQ. I图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关系图根据实际情况,夏季室内紊流强度较高,取为40%,空气温度取26,得到夏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流速约为0.25m/s;冬季一般室内空气紊流强度较小,取为20%,空气温度取18,得到冬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流速约为0.2ms.室内热湿环境参数通过热湿环境模拟(设计评价)或现场测试(工程评价)获得。当采用问卷调查法时,为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根据统计学理论,当随机抽取的样本数量大于等于30,视为大样本。4.2.5 本条规定了图示法进

8、行人工冷热源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步躲与方法。图4251和图4.2.5-2参考美国ASHRAE55标准。图4.2.5-1给出的I级区,适用于代谢率1.0met1.3met,分别对应于着装情况为0.5clo和 1.0clo评价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时,在含湿量小于12gkg(干空气)的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 一般规定4.1.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建筑围护结构要避免结露,是因为结露利于霉菌的生长,

9、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设计评价阶段检查设计计算书,尤其是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是否大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工程评价阶段采用现场查看围护结构表面是否出现结露、发霉等现象。4.2 评价方法4.2.1 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方法选用条件及原则。参照国际标准ISO7730,由于吹风感而造成局部不满意率(LPD)不应大于20%。当LPQW20%时,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t = 60 %. 0 li11_ 后左18 20 222426/ lQ. I图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和空气紊流强度关系图根据实际情况,夏季室内紊流强度较高,取为40%,空气温度取26,得到夏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

10、流速约为0.25m/s;冬季一般室内空气紊流强度较小,取为20%,空气温度取18,得到冬季室内允许最大空气流速约为0.2ms.室内热湿环境参数通过热湿环境模拟(设计评价)或现场测试(工程评价)获得。当采用问卷调查法时,为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根据统计学理论,当随机抽取的样本数量大于等于30,视为大样本。4.2.5 本条规定了图示法进行人工冷热源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步躲与方法。图4251和图4.2.5-2参考美国ASHRAE55标准。图4.2.5-1给出的I级区,适用于代谢率1.0met1.3met,分别对应于着装情况为0.5clo和 1.0clo评价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时,在含湿量小于12gkg(干

11、空气)的标准大气压下,水蒸气355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5.1 -般规定5.1.1 本条规定了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5.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对于非人工冷热源室内热湿环境,同样要避免建筑围护结构结露,是因为结露利于霉菌的生长,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设计评价阶段检查设计计算书,尤其是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是否大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工程评价阶段采用现场查看围护结构表面是否出现结露、发霉等现象。对于非人工冷热源(即:设计图中不设计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采取合理的自

12、然通风等有效措施,可以较大的改善室内热湿环境。5.2 评价方法5.2.2本条规定了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的计算方法。1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原理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稳态热平衡模型可用图3表示。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MV)可用下式表示:PMV=G(2)式中:物理刺激量;G人体感受量。 G PMV图3稳态模型框图热湿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调节,从而形成负反馈,其过程可反映于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模型当中,见图4。 G ; APMVL K W;图4适应性模型框图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可按下式计算:APMV = G-APMVKsG(3

13、)式中:心大于。的系数,取决于气候、季节、建筑形式及功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385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5.1 -般规定5.1.1 本条规定了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5.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对于非人工冷热源室内热湿环境,同样要避免建筑围护结构结露,是因为结露利于霉菌的生长,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设计评价阶段检查设计计算书,尤其是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是否大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工程评价阶段采用现场查看围护结构表面是否出现结露、发霉等现象。对于非人工冷热源(即:设

14、计图中不设计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采取合理的自然通风等有效措施,可以较大的改善室内热湿环境。5.2 评价方法5.2.2本条规定了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的计算方法。1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原理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稳态热平衡模型可用图3表示。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MV)可用下式表示:PMV=G(2)式中:物理刺激量;G人体感受量。 G PMV图3稳态模型框图热湿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调节,从而形成负反馈,其过程可反映于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模型当中,见图4。 G ; APMVL K W;图4适应性模型框图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可按下式计算:APMV = G-APMVKsG(3)式中:心大于。的系数,取决于气候、季节、建筑形式及功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475.2.4在评价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时,根据建筑所处地区分别选用表5.2.4-1或表524-2,表5.2.4-1和表5.2.4-2限定的I级和级区如图5.2.4-1和图5.2.4-2所示。表5.2.4-1和表524-2及图524-1和图5.2.42是根据全国民用建筑(不包括阳光房、窑洞等特殊类型建筑)大范围室内热湿环境现场测试和问卷调研,结合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我国国情确定的。室内体感温度I级上下限分别为18和28。级下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