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发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发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进入党的决议,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3年),明确普惠金融概念,该规划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农业银行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队和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一直紧跟时代发展大潮,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深耕普惠金融领域,与广大小微企业共同成长,努力探
2、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践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担当。1 .深刻把握中国式普惠金融的价值内涵普惠金融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高度契合,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普惠为民,有效提升民生领域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首先,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普惠金融专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旨在为广大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
3、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既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让金融领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其次,发展普惠金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我国GDP、税收、专利发明、就业等方面占有很高的比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业致富的重要群体,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发展普惠金融,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支持其
4、干事创业,帮助稳定就业与服务民生,助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再次,发展普惠金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普惠金融重点服务于小微市场主体,通过金融支持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升经济实力和水平,能够有效扩大内需、畅通供给渠道、打通“毛细血管”。发展普惠金融,拓宽小微市场主体融资渠道,有利于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进步。最后,发展普惠金融是助
5、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是帮助脱贫人群增收的关键举措。普惠金融不仅保障了人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权益,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社、小农经济主体等群体发展,有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随着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延伸,农民征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金融基础环境不断改善,这些反过来又可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 .努力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银行持续深耕“三农”,天然拥有普惠金融基
6、因。作为国内最早对普惠金融实施专业化管理、数字化经营的商业银行之一,农业银行积极开展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依靠科技赋能和加快数字化转型,秉承与生俱来的普惠和“三农”底色,依托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城乡融合、数字赋能、专营专管、线上线下协同的国有大行普惠金融发展模式。3 .坚守金融为民,持续加大“三农”普惠金融供给农业银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将“三农”普惠战略列为三大战略之首,建立横跨城乡、独具特色的“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银行充分
7、发挥支农传统优势,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实施金融服务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助力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全力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村级综合服务水平提升等工程建设,推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量突破1万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乡村产业贷款、乡村建设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和县域贷款平均增速。坚持扶小助微。农业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长期深耕厚植细育“三农”普惠
8、沃土,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普惠贷款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覆盖面有效扩大。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超3.2万亿元,是2018年的近5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速超40%;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小微群体超320万户,近三年累计为3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近五成普惠贷款投向农村、七成信贷客户源自县域,切实做到惠农、扶小、助微。推动惠农利农。农业银行积极落实中央“把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放在乡村”的要求,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不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优先在县域乡镇增设或迁建网点,目前全行县域网点达1.26万个,是全国唯一一家在
9、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商业银行。持续深入开展“惠农通”工程,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突出做好普惠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信贷服务,为广大农村居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提供全面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6月末,农户贷款余额达1Q4万亿元,是2013年末的7倍。4 .强化科技赋能,深入推进“三农”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使小微企业融资这一世界难题在中国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业务模式进行深度重构和全面再造,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新型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丰富数字化产品体系
10、。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微市场主体进行多维度、多场景精准画像,重构批量获客、自动审批、自主用信、集中风控的小微线上信贷模式,持续推出并不断丰富信用类、增信类、产业链类三大数字化产品体系“小微e贷”,创新推出自助可循环的农户线上贷款“惠农e贷”,满足多场景融资需求。目前农业银行近八成的普惠贷款来自线上产品,“小微e贷”累计投放超3.2万亿元、累计贷款客户超200万户,“惠农e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服务农户近600万户,线上产品为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构建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覆盖风险识别、限额管理、风险预警、催收和核销全流程的风控体系,将数字化风控嵌入贷前、贷中、贷后各个
11、环节,实时监测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精准预警、及时处置。2023年,农业银行成立数字化风控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普惠信贷风险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累计集中处理1000多万条任务线索,大幅提升了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为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底线。5 .深化改革推动,持续完善“三农”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农业银行持续优化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五专机制”,从信贷政策、资本管理、资源配置、激励约束、尽职免责方面倾斜资源,不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构建了一整套有别于大中型客户的差异化政策制度、业务流程与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建立差异化的
12、政策制度体系。按照零售化、数字化、线上化思路,建立差异化的“三农”和普惠信贷政策制度体系,按年制定“三农”和普惠信贷政策指引,出台了二十余项“三农”信贷政策和一批区域信贷政策。制定专门的小微信贷业务和互联网小额贷款管理办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小微企业进行“云评分”,创新线上化的贷后管理办法。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授权管理,设立“三农”和普惠产品创新基地,鼓励开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创新。完善差异化的资源保障机制。对“三农”和普惠金融业务实施专项考核,提升考核权重,引导分支行因地制宜做好“三农”普惠金融服务。优化经济资本管理,充分运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政策措施落实对普惠小微、普惠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单列“三
13、农”和普惠信贷计划,足额保障“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将固定资产、财务费用、薪酬补贴等向“三农”和普惠金融业务倾斜,激发基层经营动力。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快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单独制定服务小微群体的客户经理管理办法,针对相关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组建内训师队伍,丰富培训方式,分层分类培养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服务小微群体的专业化人才。实施县域英才工程,加大乡村振兴帮扶干部选派力度,为服务“三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多方联动,协同推进“三农”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各类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要素不断涌现,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农业银行立足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
14、依托大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优势,持续丰富“三农”普惠金融服务,努力满足“三农”普惠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深入推进银政合作。先后与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文旅部、全国工商联等,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乡村旅游等领域开展专项合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开展信贷直通车活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超70万个。深化政府增信模式,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推出“国担e贷”,与国家农担公司合作推出“农担贷”,缓解普惠小微群体融资担保困难。积极开展行司联动。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开展债券承销和理财融资等多元化方式加大“支农支小”投入。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承销乡村振兴主题债券和地方专项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
15、领域的支持力度。先后在江苏、海南等地参与设立多只乡村振兴基金,将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围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推广“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等金融服务。持续加强银企互动。与国资委辖属涉农央企开展共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助力央企投身乡村振兴领域;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等合作,构建“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商户”等服务模式。依托大型核心企业,构建“融资融信+账款管理+支付结算”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上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累计信贷支持企业10万户。6 .普惠金融发展方向及思考经历十年发展,中国普惠金融绘就了一幅
16、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再到飞速发展的历史画卷,普惠金融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仍面临诸多挑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仍存在差距。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合作,金融机构更要坚守初心、坚定信心,一以贯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目前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老年人、残疾人、新市民、初创企业、困难学生、低收入人群等的金融服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金融资源向更广泛的普惠群体倾斜,将产品服务向更多的弱势领域延伸,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普惠群体能够获得公平、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是坚持数字化道路,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