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68773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第十二课 预防侵财犯罪.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学生安全教育第十二课预防侵财犯罪教案(共2学时)一、授课题目认真遵守法律法规严防涉赌涉毒问题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使同学们能够大力加强法律素质的培养,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法律观点,增强法制观念,从而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防止酗酒滋事、赌博、涉毒问题的发生,并积极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思政目标:在学习各类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强法律素质的培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2、难点: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四、学时分配2学时五、授课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学

2、主要内容第一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征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同学们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担和压力,个别同学心理上不堪重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导致违法犯罪。同社会上人员的违法犯罪相比,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范围、性质及其危害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念淡薄,无意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但很多同学存有草率应付考试的心理,忽视了自身法制观念、法律知识、法律素养的提高。许多同学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比如,有的同学把偷别人东西当成是件无所谓的事;有的同学把打架斗殴看成是哥们义气;有的同学把参加赌博看

3、成游戏等。典型案例2016年11月27日,江西省赣州市某高校学生陈某、边某和彩票公司员工饶某被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法院以伪造有价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两年不等,并处罚金10万元到15万元不等。陈某在买彩票期间认识了彩票公司的饶某,饶某和陈某商量做一批假彩票混搭在真彩票中卖。饶某收集、提供已刮开废弃的彩票,陈某购买伪造彩票的工具和材料,负责伪造彩票。后来,陈某邀请边某入伙。截至案发,饶某售出伪造彩票2.3万余张,3人获利I17万余元。二、思想幼稚,感情用事个别家庭教育缺失的同学,性格孤僻,性情粗暴,情绪急躁。由于缺少生活阅历和交往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后,便回避与人交往,以

4、致陷入无端的自我封闭之中,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感情用事,采取偏激的、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典型案例个别家庭教育缺失的同学,性格孤僻,性情粗暴,情绪急躁。由于缺少生活阅历和交往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后,便回避与人交往,以致陷入无端的自我封闭之中,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感情用事,采取偏激的、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三、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在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中,有的明明知道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明,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的甚至是攻读法律专业的同学,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或

5、好恶行事,直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典型案例2016年6月6日,某高校大四女生张某在南洛高速沈丘出口被河南周口警方抓获,民警从她驾驶的车辆上搜出冰毒1000克。张某考上大学后,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在朋友的怂恿下尝试了毒品。毒品的诱惑让她难以自拔,曾有过两次戒毒经历,最终还是在毒友的引诱下复吸。吸毒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张某以贩养吸,以卖养吸,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四、心理迷乱,故意突发当今大学生不再拥有昔日身为“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更多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少数同学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而突发犯罪行为。大学生违法犯罪一般很少有事前充分的考虑和酝酿过程,往往只是受到某种影响或

6、不良刺激,一时心血来潮,立即萌发违法犯罪意图。典型案例2016年5月13日凌晨2时许,商丘市某高校大二学生任某持刀抢劫商丘市睢阳区亚太加油站。据任某供述,他向朋友借了500元钱,说好4月底还,眼看已经5月多了,一直还不上,感觉朋友没钱花,还将钱借给他,面子上过不去,再加上自己也没有生活费,所以就想到了去抢。“拿着刀进去时我也害怕,也犹豫了,但想到借朋友的钱迟迟还不上,就硬着头皮进去了。”任某哭着对民警说。五、动机单一,不计后果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动机主要有贪财、仇恨、报复或极端的嫉妒等心理。从犯罪目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目的

7、中盗窃、诈骗和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居多,伤害次之,杀人最少。典型案例2016年1月1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的武汉市某高校学生王某执行死刑。王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手机,听同学说教室里可能有人落下手机。2013年6月10日,王某来到隔壁高校的教室捡手机,发现一名女生独自在教室里学习,于是假装学校工作人员去其他教室说今天端午节提前关门,把同学们清走,然后来到女生所在的教室,抢走了女生的手机。不仅如此,王某还对女生进行了猥亵强奸。因为害怕女生报警,他连捅了160多刀,残忍地将女生杀害!六、手段智能,类型多样大学生70%以上的违法犯罪案件主要涉及盗窃罪、诈骗罪等罪种,故意伤害、杀人等

8、案件也有逐步抬头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种类,如侵害计算机网络、编制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等高智能性犯罪,且犯罪手段十分隐蔽,犯罪方法非常高端。典型案例2016年6月19日,武汉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虞某得知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代充话费、游戏卡的手机APP有漏洞,利用该漏洞,在充话费或游戏卡时,可以使用其他软件篡改网络传输数据,然后修改支付金额,使得实际支付金额远远低于充值金额,以此获利。当日,虞某就在该电子商务公司的APP平台上注册了多个账号,连续20多次使用软件拦截、修改网络传输数据,以不出钱或出几分钱的价格,为自己和他人充值话费总计2200元。最终,长沙市芙

9、蓉区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虞某六个月拘役,缓刑一年,并处罚金4000元。七、主体扩大,女生增多大学生犯罪主体范围扩大化主要包括:一是由高职和民办院校逐步向重点院校甚至名牌院校蔓延。二是高学历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多,其中不乏硕士生和博士生。三是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大学生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朝低龄化趋势发展。五是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增加。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女大学生竟然走上了卖淫的违法道路。典型案例2017年12月20日,武汉市警方查获一个全链条网络制售非法出版物的团伙,武汉市某高校研究生唐某等5人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据唐某交代,她于3年前开始写小说,不但在国内某知名网络文学论坛开有

10、专栏,而且个人微博“粉丝”达10万以上,由于她写的小说含有色情、低俗等不良内容,曾多次被网站删帖,她的账号也被网站管理方封号处理。2016年,唐某在网上认识网店老板董某,并与董某合作制售无出版社、无书号、无定价的非法出版物,通过淘宝网店向全国各地售卖。第二节不断打牢遵纪守法的法律基础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使自己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很难想象,一个满腹经纶却心理扭曲、道德低下、无法无天的人,会成为一个广受尊重的科学大师,会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栋梁。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一)宪

11、法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根本法律保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学们首先应当学习了解宪法基本知识。(二)刑事法律知识。学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可以划清合法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可以掌握刑事诉讼程序,学会怎样打刑事官司。(三)民事经济法律知识。学好民法、合同法以及民事诉讼法,可以及时辩明自己的民事经济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可以掌握民事诉讼程序,学会怎样打民事经济官司。(四)行政法律知识。学好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可以及时辩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侵害,可以掌握行政诉讼程序,学会怎样打行政官司。

12、(五)学习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规。除了学习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了解的基本法律法规,还应学习与大学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规定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等。典型案例2014年1月14日,广西某艺术院校两名同一宿舍的女生突然出现中毒现象,经送医院检查,是亚硝酸盐中毒。两名女生的室友曹某落网后,称她因受不了嘲讽欲服毒自杀,在倒水过程中不慎将亚硝酸盐掉入饮水机里。曹某喝了一口含亚硝酸盐的水后放弃轻生,而两名室友因饮水而中毒。典型案例曹某在明知亚硝酸盐是毒害性危险物质、服用后可以致死的间接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最终造成两人中毒,其主观

13、方面属于间接故意。曹某往饮水机投放危险物质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危害了公共安全,其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二、认清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一)违法的定义与分类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等。刑事违法对社会危害较大,是违法中最严重的一种。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因其危害较小,通常称为一般违法。(二)犯罪的定义与特征犯罪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

14、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三)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只不过因社会危害性大小程度上的差异,应受的处罚不同而已。可见,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是犯罪的先导,犯罪是违法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平时没有严格的法律修养,关键时刻就难以用法律约束自己。一般违法行为不注意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滑进犯罪的泥潭。典型案例2016年10月29日成人高考开考后不久,河北省衡水警方接群众举报,称有人替考。经过民

15、警20多天的蹲守,警方将20多名团伙成员一举抓获。此案涉案考生170多人,“枪手”100多人。犯罪嫌疑人程某、刘某在石家庄开办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为牟取暴利,建立了临时作弊团体,在成人高考中替考,由程某通过网络找愿意花钱找“枪手”的考生。此案中的两名女犯罪嫌疑人张某和郑某是石家庄市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偶然和团伙组织者接触,充当了物色替考“枪手”的中间人,联络的“枪手”达40多人。三、善于运用法律思维(一)以法律为准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准绳来判断。这就是说,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处

16、处都有法律,人人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二)以证据为根据证据是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我国证据的形式和种类在诉讼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证据的形式、取得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并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三)以程序为中心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明确的程序规定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程序规定在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四)以理由为支撑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适合、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同学们要在理解法律精神、熟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