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11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李鸿玲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文献研究表明,尽管父亲的参与有增加趋势,但母亲仍然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家庭特征及两性的个体特征,传统观念及社会发展因素如人口流动、离婚率上升等,都会影响两性的家庭教育参与。理性看待,以社会发展推动亲职教育归位;更新观念,倡导亲职共育新风尚;家校协同,弥补亲职缺位缺憾,是新时期改进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的应有之义。关键词家庭教育;两性家庭教育参与;教育母职化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 2095-1183 (2022) 04-0038-04母职惩罚指女性因生育之后大幅增加对

2、家庭照料等的投入,从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李鸿玲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文献研究表明,尽管父亲的参与有增加趋势,但母亲仍然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家庭特征及两性的个体特征,传统观念及社会发展因素如人口流动、离婚率上升等,都会影响两性的家庭教育参与。理性看待,以社会发展推动亲职教育归位;更新观念,倡导亲职共育新风尚;家校协同,弥补亲职缺位缺憾,是新时期改进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的应有之义。关键词家庭教育;两性家庭教育参与;教育母职化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 2095-1183 (2022) 04-0038-04母职惩罚指女性

3、因生育之后大幅增加对家庭照料等的投入,从育的参与处于整体偏上水平,表现出较平衡的特征。7但整体而言,母亲仍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两性家庭教育的参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宏观上,既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发展及变迁层面的因素。微观上,家庭特征及两性的个体特征,对两性的家庭教育参与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传统观念:文化基因根深蒂固中国作为深受父权制家庭观念影响的国家,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文化阻力很大,“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根深蒂固。父亲的主要作用被认为是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而照料及教育子女则是母亲的首要职责。受此影响,传统性别角色观念较强的父亲群

4、体,会较少参与到家庭育儿中来。8另外,性别角色观念较强的母亲群体,与单亲同住或双亲均不同住家庭的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生概率均高于双亲同住家庭的青少年,11而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也显著低于农村一般儿童。12调查表明,因人口迁移流动导致的两地分居带来父亲育儿功能的极大弱化。132 .离婚率上升致使父职教育缺失加剧我国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两次离婚高峰期。此后,伴随着社会变迁,离婚率一直呈现缓步增高的态势。人口学家认为中国已进入第二次人口转变时期,伴随而来的是婚育年龄的推迟及离婚率的上升。14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的裂变,首先带来的是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根据传统,离婚后子女大多会跟随母亲生活,父职

5、缺失现象将更加明显。3 .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导致亲职教育双双缺位中国隔代抚养的现象很普遍。一方面基于传统观念,很多父辈把协助子女照料下一代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上升,双职家庭逐渐成为主流。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列全球第55位,排位高于大部分社会 家庭昭料口能借子女的时间减少,母亲学历对于子女教育的边际贡献降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些高学历父母的家庭,反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22而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子女教育的程度也越高,但关怀交流却不显著。23(三)家庭特征及雨性个体特征:社会阶层影响亲职参与程度什么样的家庭,以及具

6、备哪些个人特征的两性,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会高一些,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大一些?这些问题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推动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跨越。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指出,不同阶层家庭教育投入的差异导致子女在发展上的不平等。17从家庭特征来看,相较于家庭低收入、父母低学历的弱势阶层,中产及以上家庭的父母,有能力、有意愿为子女的教育进行投入,且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参与家庭教育,18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教育的参与程度正相关。19而家庭的人口结构和居住格局也会影响男性的育儿投入水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具有较高的育儿投入水平;而多代

7、同住的家庭中,隔代抚养会影响父亲的日常事务性育儿投入;人口流动导致的两地分居明显影响父亲的育儿投入。20高学历父母是否一定会培养出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这是劳动经济学关于代际传递的一个经典话题。研究表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受母亲的学历影响较大。21但有着较高学历的女性参与劳动市场的时间大大增加,对子女教育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母亲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也不断提升,陪伴和照顾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父母亲职共育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但亲职(尤其是父亲)缺位却是不争的、普遍存在的现实。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累积。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可以无所作为。

8、相反,努力作为,用自己的行为推动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的进步,才是应有的态度。(一)理性看待,推动亲职教育归位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架构的裂变,如人口流动、隔代抚养等导致的两性家庭教育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知,进而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之道。以广为人们关注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问题为例,这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区域发展不均衡而带来的必然结果。要让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的亲职教育,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需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藩篱,需要乡村振兴的真正实现。对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以时代责任感,帮助这些孩子拥有同样的童年快乐生活。

9、用教育的爱弥补父母亲职的爱的缺失,关心他们的学生、生活、成长,是新时期师德内涵的应有之义。(二)观念更新,倡导亲职共育新风尚父亲家庭教育缺位,传统文化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要让父亲回到孩子身边,观念更新是前提。但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靠法律的规范和家长学校的宣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让爸爸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让优秀的父亲为父亲作专场报告;开展“学爸活动”,让孩子和爸爸一起成长;创设“爸爸课堂”,让爸爸成为老师,以自己的专长去教孩子。24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的创新实践,值得借鉴。(三)家校协同,弥补亲职缺位缺憾亲职缺位,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问题。因此,只有家校紧密协

10、同,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家校协同存在诸多问题。相当多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缺位并无不妥;而学校则抱怨,因为家长的缺位,孩子没办法教。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很好的抓手。首先,明确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让家长明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其次,创设育人机制。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教育实践中促进家校

11、合作的有效载体。学校、家庭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弥补亲子缺位不足,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第三,创新家校协同机制。以亲子共读为例,既可以让孩子与父亲在同一个空间里,同读、同悟、同写感想,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让父亲与孩子在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做到工作、亲子交流两不误。参考文献:1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家庭论M.王献生,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50-60.2M.E.Lamb. TheHistoryofResearchonFatherlnvolvementJ.亲职缺位,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问题。因此,只有家校紧密协同,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家校协同存在诸多问题。

12、相当多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缺位并无不妥;而学校则抱怨,因为家长的缺位,孩子没办法教。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很好的抓手。首先,明确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让家长明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其次,创设育人机制。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教育实践中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学校、家庭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职

13、能,弥补亲子缺位不足,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第三,创新家校协同机制。以亲子共读为例,既可以让孩子与父亲在同一个空间里,同读、同悟、同写感想,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让父亲与孩子在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做到工作、亲子交流两不误。参考文献:1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家庭论M.王献生,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50-60.2M.E.Lamb. TheHistoryofResearchonFatherlnvolvementJ.亲职缺位,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问题。因此,只有家校紧密协同,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家校协同存在诸多问题。相当多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缺位并无不妥;而学校则

14、抱怨,因为家长的缺位,孩子没办法教。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很好的抓手。首先,明确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让家长明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校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其次,创设育人机制。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教育实践中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学校、家庭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弥补亲子缺位不足,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第三,创新家校协

15、同机制。以亲子共读为例,既可以让孩子与父亲在同一个空间里,同读、同悟、同写感想,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让父亲与孩子在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做到工作、亲子交流两不误。参考文献:1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家庭论M.王献生,王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50-60.2M.E.Lamb. TheHistoryofResearchonFatherlnvolvementJ.亲职缺位,既是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问题。因此,只有家校紧密协同,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家校协同存在诸多问题。相当多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缺位并无不妥;而学校则抱怨,因为家长的缺位,孩子没办法教。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为破解这一难点提供了很好的抓手。首先,明确主体责任。一方面,要让家长明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