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15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百年历程与未来展望周袁宏摘要:文化自信的重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展要求不断引领中华文化向前发展,不断筑牢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制度、理论与实践基础,民族文化自信自近代以来逐渐消减的局面得以彻底扭转并达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展望未来,推动民族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继续塾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需要继续基于时代发展条件对中华文化进行创新创造,需要继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并注重维护文化安全。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2、文化自信;百年奋斗中图分类号:D23;G12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 issn. 1009-6922.2022.03. 002文章编号:1009-6922 (2022) 03-12-07文化是民族康续传承的精神基因,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有充分的内涵认知、高度的价值认同、真切的情感归属、坚定的发展信心和自觉的实践践行。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2。“文化自信”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理论命题和文化理念。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作为“四个自信”之一纳入治国理政框架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已经

3、事实上担负起了重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同时也伴随着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努力探索。一、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长期辐射、影响着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人民也在历史上长期怀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清朝中后期,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中国错过了生产力变革的最佳时机,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破坏而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文化也受到来自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尤其当中国的先进分子们学习西方“技术救国”“实业救国”“制度救国”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人们开始将中国近代贫

4、穷落后的根源归结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内部信任危机,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渐被消减。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儒家学说“万世经典”的地位受到猛烈冲击,关于如何评价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更是在传统学者和新文化倡导者之间爆发许多激烈的争论。由此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打破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阀门,为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外来思想的涌入和传播创造了合适的环境,也为国人观察思考民族文化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逐渐推动中华文化发生变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也为中国文化危机的解决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提供了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的、先进的科学理论,它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文化观和中

5、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其对西方文明的深刻批判帮助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弊病,让他们开始反思并且不再盲目推崇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蕴含的辩证思维也帮助他们克服缺乏批评精神看问题绝对、片面的缺点,引导其自觉纠正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及其时代价值一味否定的片面认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社会目标也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在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重视将文化建设熔铸其中,传承弘扬并不断发展创新民族文化,深挖精髓内涵、

6、革新表现形式、明确发展思路,使它持续焕发出时代生机,让中华民族摆脱了近代以来的文化危机,逐步重塑了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中国共产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担负起中国文化发展和重新建构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之持续努力奋斗。百年来,党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不断筑牢重构民族文化自信的制度、理论与实践基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初步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是宣传马克思主

7、义,既注重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论战,同时也逐渐探索思考将其与中国文化发展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建构。L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相结合。在1923年党的第三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中,党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文化思想上的问题亦当注意,这是吸取知识阶级,使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工具的入手方法。” 2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充分肯定文化在国家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认识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并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最终创

8、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对它的内容、性质、服务对象、发展方向等做了明确的阐释,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2 .开始建构伟大的革命文化内核。长期艰苦的斗争既磨炼了党坚强的意志品格,也锻造了伟大的精神文化。革命文化,从内涵源头看是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革命历程中经整合、转化、创造而成;从具体构成看则是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而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宝贵的生命,他们身上怀有的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诸多优良作

9、风等凝聚成了伟大革命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此后,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与接续奋斗,革命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我们今天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78FA2785-CD5C-4D13-8081-F731C97503553 .开始有了文化自信的理念。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论述带有强烈的文化自信的气息。一方面,他对中国文化有清晰的认识,重视文化建设的民族内涵。他饱读经典,对传统文化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强大的生命力,也能辩证地看到其中的封建糟粕。他不保守,更反对盲目“西化”。他说:“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

10、信心的必要条件。” 3另一方面,他能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劣,作出了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的理性判断。他指出:“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4因此,新民主主义文化既重视民族特点、民族内涵、民族形式,同时又注意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而不断发展。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外文化、中国文化建设的这些理念、方针和创立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做法表明,党在领导革命斗争时实际已经开始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已经在思考并且具体着手重塑国人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索。新民主主义

11、文化的创立为中国文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提供了基本的立场、框架和方向等,是非常好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为文化自信的重塑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从这时起,国人开始逐渐摆脱了文化自卑的情绪,民族文化自信逐渐重新塑造起来。(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居于指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国家体制下也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并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方针政策,继续推动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进程。1 .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并加

12、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1950年的“识字扫盲”运动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的措施,逐渐建立起基本的国民基础教育体系,提升了全民族基本文化素养,国人的文化认知基础得以夯实。同时,为了进一步肃清旧文化、旧思想的影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党和政府印刷出版了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并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以进行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全面、辩证、发展等基本观点在社会中的广泛普及培养了国民的辩证思维,进而引导国人树立起了科学的文化观。这不但夯实了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所需的认知能力基础,也增强了文化辨别能力与评析能力,对营造全社会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发

13、挥了重要作用。2 .党依据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确立并实施了 “双百”“二为”“二用”等具体方针,大大地推进了文化建设事业的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文学艺术流派之间存在着发展和争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思考关于正确处理思想领域中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明确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1956年,他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5 “双百”方针得到了文化界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青春之歌等许多具有民族形式和风格、反映民族精神、歌颂人民革命事业和人民生活新风貌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关于文化的创新创造问题,毛泽东同志主张

14、要在吸收借鉴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提出了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双用”方针。一方面,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稳固我们的文化根基,以此提高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发展需要,要积极吸收学习国外文化的一切优点。他强调:“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6关于文化发展方向和服务对象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明确了社会主义文艺要扎根于群众,要展现民众的实际生活,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这一时期,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针政策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原则、内容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具

15、有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为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进程虽然在这时期的一些阶段经历了曲折,许多好的方针政策没有一直坚持下去,但是整体上仍然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文化领域的“双百”“二为”等方斜也得以恢复,我国的文化建设重新回到正轨,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文化自信大大提升。1.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明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在集中精力重点进行经济建设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推进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7因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缺一不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