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37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及其特殊素养的培育吴金航王明丹摘要:乡村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乡村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乡村人力资本的培植情况,进而决定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余,可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参与乡村社会的建设。乡村振兴战各赋予了乡村教师的现代农业知识传递者、乡村人才培育者、乡村生态文明传播者、乡土文化传承者、乡村治理参与者的新角色。鉴于乡村教师的角色定位,乡村教师可构建现代农业知识素养、生态文明素养和地方优秀文化素养,这些素养可通过革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构建导向式乡村教师考核要求,搭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平台,乡村教师主动建构等路径加以培育。关

2、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素养中图分类号:G451. 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 (2022) 03-0060-07D0I: 10-15958/j-cnki-jywhlt-2022-03-010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才。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场域中的重要知识分子,既是乡村人才的重要构件,又是乡村人才的培育者。推而论之,乡村教师在全面深化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具体而言,乡村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为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 1贡献应有的智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剖析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的素养及其培

3、育路径,以期进一步拓展乡村教师研究的学术空间,为乡村教师素养的发展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新角色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乡村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托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底部。乡村振兴战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乡村教师社会角色的认知2。基于此,乡村教师除具备教育教学所需角色外,可以构建适应于乡村振兴所需的新角色,便于乡村教师更好地发挥“新乡贤”的价值与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1 .现代农业知识的传递者乡村教师可以为乡村儿童、农民传播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4、,农业现代化本质是生产方式的科学技术化,农村教育是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3。唐智松等从乡村教师的职业作用出发,认为乡村教师具有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与推广的作用4。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型专家学者,能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满足相关专业技术的指导需求5o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赋予了乡村教师教书育人和服务乡村社会的双重使命,特别在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引下,乡村教师在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外,可以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以便更好地落实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活动,培育乡村儿童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为新时代农村发展培育未来的乡村人才,同时参与指导农民获得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为当下的乡村发

5、展培育现实的乡村人才。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除传统的农业知识外,较多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难免会受阻;此外,农村儿童的教育也缺失相应的现代农业知识的渗透,这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梯度发展。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亟须培育掌握现代农业知识的乡村人才,这就需要乡村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借助乡村教育传播一定的现代化农业知识,引导乡村儿童和农民习得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以此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与乡村人才知识匮乏之间的矛盾,助力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2 .乡村人才的培育者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根本。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乡村教师在乡村人才的基础教育阶段起着

6、关键作用,是乡村儿童人生发展的重要导师。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有限性,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乡村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够,在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教育均衡问题有待解决;二是迫于家庭生存屋力,家长外出务工,导致乡村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基于此,乡村再难出人才、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近年来社会的议题,乡村教育的发展、乡村人才的培养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场域中稀有的知识分子,对指引乡村孩子健康成长、引领乡村教育发展义不容辞。乡村要振兴,对乡村人才的定义应当更加广泛,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型人才,还需培养技术型人才、

7、管理型人才等新农村建设者,才能满足当下乡村振兴的需求6108-113。乡村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的任务更加复杂,当前在“离农”与“为农”的两难境地中,较多人选择“离乡”“离农”,导致乡村人才外流,乡村空心化。故要实现乡村人才“教得出、留得下、有奉献”,乡村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知乡村、爱乡村、扎根乡村、反哺乡村”的精神也是必要的教育目的。3 .乡村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基于生态宜居的要求,美丽宜居新乡村的建设、功能设备的完善和服务设施的配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7。环境问题始终是影响乡村生态的重要因素,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需受到

8、重视。就当前乡村社会来看,虽然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渐健全,但村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升,乱排污水、乱丢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乡村环境问题仍然严峻。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生态问题要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有必要从培养健康的生态理念这个关键点入手。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与周围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本质、必然的联系8 o乡村教师身处乡村,对乡村的环境问题和村民的环保观念较为了解,乡村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发挥育人作用,担任乡村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力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做到“留得住、教得好”还远远不够,还要对乡村问题“思得多、看得远”,故乡村教师既要关心乡村孩子、乡村教育的

9、发展,又要观照乡村社会、乡村生态的发展,这些因素之间本质上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唯有将其融合一体,方能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献计献策。4 ,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果说物质层面的振兴提高了多町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层面的振兴将会给乡村人民带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乡村文化、形成新时代乡风文明方面,乡村教师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城镇化的发展使得乡村教师“向城化”的心态日益严重,使乡村教育的文化功能不断弱化9。自古以来,传递优秀文化始终是教师职责之一,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师扮演传承乡土文化的角色,开展有根有情怀的乡土教育。当今我国乡土文化面临转型,乡村教师面临文

10、化主体受到忽视、专业化发展偏向功利化等问题10。乡村教师所在场域的独特性决定其应当适应当下的乡村文化变革趋势,在不断的变革潮流中找准自我定位,提升自身的乡土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文化发展。鉴于此,乡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乡村学校教育的平台优势,加强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尤其是将优秀的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显性和隐性的课程之中,实现优秀乡土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助力乡村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5.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一个统领全局、“五位一体”的过程。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乡村教师除教书育人以外,还肩负着治理乡村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治理场域的变迁,乡村教师的治理角色由于失

11、去外部支撑而逐渐消失。乡村治理是一个全民共治的过程:首先,农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追寻,只有保障农民的自治权力,才能充分激发其参与治理的意愿。其次,政府是乡村治理的主导者。乡村治理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在村民自治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约束,法治是建设和谐乡村社会的根本遵循。最后,乡村教师、乡村知识分子等精英人才是乡村治理中文明的引导者。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的重塑11。当前,乡村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局限于学校场域,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被忽视,难以发挥乡村教师文明引导者的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治理场域的建构以及治理规则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

12、重塑拓宽了渠道。从全民共治的角度看,乡村教师是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件,事实上,乡村教师也应将自身的文化优势辐射到乡村场域,助力乡村治理良性发展。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基于乡村教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可推知乡村教师除了具备培育乡村人才必需的教育教学技能素养外,一定程度上还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1 .传播现代农业知识素养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潜在的人力资本,唯有具备现代化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农民才能助推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教育可以激发农民的人力资本潜能并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12159-169o相对于城市教师群体而言,乡村教师置身于乡村场域,对乡村的生活特点和生产方式较熟悉

13、,与村民接触较多,乡村教师在做好乡村儿童培养的工作之余,可以利用自身的学识优势,为村民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宣讲,或在闲暇的交往中渗透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以此提升乡民的农业知识,助其更新农业知识观,更好地发展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13。这就需要乡村教师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素养,如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国家和地方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特色农产品的类型、电商销售等知识。乡村教师熟知一定的现代农业知识,不仅可以引导农民掌握一些现代农业知识,更新农业生产观念,还可以将其渗透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2 .弘扬生态文明素养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是生态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社会

14、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生态文明的弘扬者,可以从专业领域切入生态问题,发挥专业优势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从思想建设层面助推乡村生态的发展。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素养可从生态伦理、认知和行为三个角度来理解14。生态文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乡村教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带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感知、领悟,了解当前存在的生态问题,联系所学知识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应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在乡村社会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乡村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可对学

15、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当前乡村社会的生杰环境发展现状来说,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乡村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至关重要。3 .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素养优秀的乡村文化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乡村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形态,通常包括当地的语言、饮食、服饰等,是在实践中凝练而成的15。乡村教师身处乡村,所思所行都会受到当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乡村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化良性发展,乡村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地方文化素养一一具备相应的地方文化知识,了解当地的优秀特色文化;挖掘地方优秀文化的能力,能将地方优秀文化和自身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传承乡村文化的意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主动承担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乡村教师具备良好的地方文化素养,可助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即有利于乡村教师挖掘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