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58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语言入手鉴赏古诗词唐惠忠【引言】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考题回放】(2022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解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

2、叔、蔡叔叛乱,周公率兵平叛。A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选项错在“幽僻而苍凉”,应为风光无限。另外,这四句并非全是写景)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爵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答案与解析D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错在“诗人”“远离官场”,应是诗人被贬惠州做官;B项,“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属于无中生有,主要表

3、达的是闲适之情;C项,自“周公与管蔡“以下,没有用对仗)首先,苏轼和陶,关键在于追求一个“悟”字。这是他和陶的根本原因,也是他全部和陶诗的精神实质之所在。苏轼曾经说过:“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引自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在苏轼看来,陶渊明虽然也曾“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但他在黑暗的政治现实面前,终于觉悟,能够毅然辞官,拂袖而去,而不是委顺干禄、自寻烦恼。这使得“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俊,以陷大难”(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的苏轼确实敬慕不已。“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李贤和陶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苏轼所“深愧渊明,欲以晚节

4、师范其万一”(引自苏辙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引)的,也正是这个“悟”字。正因为如此,苏轼在此诗中谈到自己被贬岭南的境遇时,不仅毫无悲几不可辨”(纪吻评和陶贫士之二语),更不是句句逼真渊明。【名师精讲】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其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不仅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而且要对诗歌的语言作变形处理。实际上,没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作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中国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

5、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各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受,但由此可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后一句写室内:用一 “暗”字表现天刚破晓,油灯将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昏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夜未眠;由“空阶”和“离室”,渲染出人心的凄惶。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古诗词中为什么会出现倒装?第一,这是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

6、要。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一联,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一一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更为深入的审美享受。诗词的省略通常跟意象的组合有关。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在鉴赏本诗时就要根据答话,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出来。这就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个

7、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往往借助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又如杜牧过华清宫的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

8、骑红尘”逗得“妃子笑” 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 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于诗句的多义性。四、抓住能黏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歌的情与景,体会作品意境诗歌作品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鉴赏借景言情和缘情布景的诗歌,需要寻找到一个情景交融的“融合”点。比如江汉一诗这样写:“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在诗中,杜甫用“共”“同”“犹”“欲”四字,将客观景物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自然融合在一起: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老骥伏杨的情怀溢于笔端。而寓情于景的诗歌,则需要抓住诗中附着情感的“景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折射的正是怅然若失的征夫情怀。又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萧”“寒”满载的是壮士舍身报国的悲壮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