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近几天参评小高职称,最后一个环节是说课,现将说课稿与大家分享。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学情分析: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
2、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体积的含义。借助教具,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体积单位。教学过程: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3、,需要准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可以采用直观演示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
4、两个实验,先让学生读一读出示实验要求再动手,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实验有目的、思考有方向,通过实验得出石块和木块占有空间。实验一要求:1 .准备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2 .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放入石头后水位有的变化情况。3 .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实验二要求:1 .准备2个同样的杯子。第一个杯子装满沙子,第二个杯子空杯。2 .将一块木块放入第二个杯子中,然后从第一个杯子向第二个杯子中倒沙子,倒满为止。3 .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空间?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感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有大有小,
5、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接着试一试: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第二个问题:体积单位。当不能直观判断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探究的第二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测量面积的方法来测量体积,可以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开始采用大小不一的小正方体来摆,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得出要采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对于体积单位的问题,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然后汇报交流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感知1立方厘
6、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而1立方米的大小我借助教具围成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工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这样,(总之,我借助直观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新知以后,还需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巩固。下一环节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题:1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这道题主要考察: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40()o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集装箱的体积大
7、约是40()o文具盒的体积大约是200()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分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3.把正方体(棱长5厘米)礼品盒装到箱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里,最多能装多少盒?(材料厚度忽略不计)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设计目的:形式不同、分层设计,既有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巩固提高、深化理解。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本环节我采用问题引领式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在学生回顾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技能上的提升。板书设计:重点知识写在主要位置,便于学生整体了解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