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3):尉缭评秦王李斯初得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3):尉缭评秦王李斯初得势.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三):尉缭评秦王,李斯初得势原创2023-11-2600:29天工开语前言:秦始皇本纪是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卷六的内容。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嬴政及秦二世赢胡亥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以秦始皇赵政和秦二世赵胡亥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对于其他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极为精要地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活灵活现,把他们的人品和见识都述说地非常透彻,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那段轰轰烈烈又惊心动魄的历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解读方式:对于这种长篇历史古文的解读方式,我采取了逐句
2、详译,然后再解读重点词汇的方式,把那些对于我们阅读构成障碍的节点全部打通,学生可学,闲人可悟,既可以作为学术性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普通人茶后打发闲暇时光的历史故事。有读者评论说,这才是正确的读书理解方式,我很认可这一观点。总之,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让普通人也可以很轻松地从学术的高度去品鉴和享受学术性作品。因为秦始皇本纪原文非常长,所以,采取了分段讲解的方式,每次解读并发布两至三段原文的解读,这样比较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每次读一篇,既不会太累,还回味有余。这一篇是尉缭评秦王,李斯初得势,下一篇是统一六国的天下归一。如果你喜欢品读这种古文和历史故事,可以点击关注,后续有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一起享
3、受一场场古色古香的诗词品味盛宴,一起见证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关键蜕变。揭示语言的密码,解读语言的奥秘,凡经天工所解,必不为凡品。(三)尉缭评秦王,李斯初得势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日:“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渭王之所以亡也。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日:“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
4、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1、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索各国来秦国的门客,驱逐他们,李斯呈报奏章劝说,于是停止了逐客令。在秦始皇本纪中,关于吕不韦和李斯等人的记述非常简略,因为关于他们的事情,都在他们各自的列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述。逐客令的起因是韩国人派郑国来秦国修水渠,消耗秦国国力,被发现后,引起的排外运动,所以,下句中,李斯才会因此建议秦王攻取韩国。注释:(1)大:大面积地、大范围地,副词。(2)索:搜索,动词。(3)逐:驱逐、驱赶,动词。(4)客:此处指从其他国家来秦国的门客。(5)上:上报、
5、呈报,动词。(6)书:奏章、文书,名词。(7)说(ShUi):劝说,动词。李斯谏逐客书2、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李斯因此劝说秦王,请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使其他国家感到害怕,于是,秦王让李斯攻下韩国。韩王很担忧这件事,和韩非商议(如何)削弱秦国。注释:(1)以:助动词,表示目的。(2)恐:惊恐,使感到害怕,动词。(3)下:攻下、攻克,动词。(4)患:担忧、忧虑,动词。(5)与:和,介词。(6)谋:商议、谋划,动词。(7)弱:削弱,动词。3、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渭王之所以亡也
6、:尉缭从魏国都城大梁前来秦国,劝说秦王说:凭借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同是郡县之长而已,我只是担心诸侯们会合纵,他们联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秦国没有意料到的时候出动军队(攻打秦国),这就是智伯、夫差、渭王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注释:(1)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2)凭借,动词。(3)弓兽同“强”,(国力)强大,名词。(4)譬如:动词近义词连用,仿佛、如同。(5)但:只,副词。(6)合:联合、联络动词。从:通“纵”,本义是纵向的,此处是一个术语名称,“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他们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边,六国土地南北纵向相连,故曰“合纵”。(7)翕Cxi):聚集,动词。
7、(8)出:军队出动,动词。(9)意:意料,名词。不意:没有意料到。(10)智伯:荀瑶,晋国智氏第七代宗主,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史称智襄子。智襄子向韩氏、魏氏、赵氏讨要万户封邑,韩氏、魏氏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智襄子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在即将获胜之际,韩、魏两家突然倒戈,与赵氏联合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被杀。韩、魏、赵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智氏亡而三晋分,三晋分而七国立,中国从此进入战国时代。后刺客豫让为给主公智襄子复仇,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11)夫差: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会稽(今绍
8、兴市),迫使越国屈服。此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国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吴国被灭,夫差自刎,时年55岁。(12)渭王:即,齐缗王,即位之后,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公元前284年,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七十二城,齐渭王出逃莒城,被楚国将领淖齿所杀。4、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希望大王不要爱惜金银财宝,贿赂他们的豪臣,以扰乱他们的
9、计谋,这不过会失去三十万金而已,但是,诸侯们却可以全部被攻克了。注释:(1)原:通“愿”,希望,动词。(2)毋:勿、不要,否定副词。(3)爱:爱惜、吝惜,动词。(4)财:钱财,指的是金银等可作为货币的贵金属。(5)物:宝物,指的是各种奇珍异宝。(6)赂: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动词。(7)豪:势力强大的,形容词。(8)舌1:扰乱、打乱,动词。(9)亡:失去,动词。(IO)贝IJ:但是,表示转折。(11)尽:这里的“尽”,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确切语义,在这里的意思是全部被攻克。5、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每次都以平等的礼节会见尉缭,衣服食饮都与尉缭享用相同
10、的。注释:(1)从:听从、采取,动词。(2)计:计策、计谋,名词。(3)亢:相同的、相等的,形容词。(4)亢礼:名词用作副词,而且是方式副词,相当于“以亢礼”,以相等的礼节。6、缭日: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尉缭说:秦王作为一个人,外貌长相的特点是像马蜂一样又高又长的鼻子,又细又长的眼睛,像猛禽一样隆起的胸傍,说话像豹子一样的声音,刻薄没有恩情,还有虎狼一样的贪心,处于困穷情形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屈尊待人,意愿得到满足之后,也可以随便吃人。注释:(1)为人:此处的“为人”指的并不只是为人处世接物的方式,而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有哪些。(2)蜂
11、:马蜂,此处用作形容词,像马蜂一样的。准:鼻子,名词。蜂准:像蜜蜂一样的鼻子,指的是鼻子非常直非常高。(3)长目:长长的眼睛,其实就是又长又细的眼睛。(4)挚:同“鹫”,凶猛的鸟,如鹰、雕、枭等。膺: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名词。挚鸟膺:像猛禽一样隆起的胸傍。(5)豺声:说话像豹子一样的声音。(6)居:处于、位于,这是一个系动词。(7)约:贫困的、穷困的,形容词。(8)易:容易的,形容词。(9)出人下:指的是作揖的时候,弯腰程度比别人更低,表示对方地位或资历跟高,尊重对方的意思,秦始皇这样做就是屈尊待人。(IO)得:满足,动词。(11)志:意愿、意图,名词。得知:意愿得到满足。(12)轻:
12、轻率、随便,副词。7、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我一个布衣平民,然而,他见我作揖的时候,经常身体从我身体的下面站直身(意思就是作揖时,弯腰程度比他更低)。如果果真让秦王占有天下的愿望得以实现,那么,天人就都变成他的奴仆啦。我不能和他长久地交往下去(溜了溜了V)O注释:(1)布衣:粗布衣服,指的是平民。(2)然:然而、但是,逻辑副词。(3)诚:果真、如果,从属连词。(4)皆:全、者B,副词。(5)为:是、变成,系动词,becomeO(6)虏:俘虏、奴仆,名词。(7)矣:句末感叹词。(8)久:长久地,副词。(9)游:结交、交往、交游,动词。尉缭对于秦
13、王嬴政的这段论述,堪称精辟,词约而意赅,没有滔滔不绝地全面论述,只是选取了几个极具个人特色的特征简单一说,就让我们在脑海里对此人的相貌和为人有了一个深刻地理解。如果尉缭生活在现代,肯定是一个看人很准的hr,要么在五百强做个hr,要么就是猎头公司的Inanager。8、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于是,尉缭就逃跑了。秦王知道后,坚决地制止了他,让他担任了秦国的国尉,最终采用了他的计策,而李斯则掌管政事。注释:(1)乃,于是,逻辑副词。(2)亡:逃离、逃跑,动词。去:逃离、逃亡,动词。亡去:动词近义词连用。(3)觉:发觉、知道,动词。(4)固:坚决地,副词。(5)止:
14、阻止、制止,动词。(6)尉:秦国的国尉,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太尉,是秦国掌的军政之官,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负责各级军官的任免与考核。(7)用:治理、管理,动词。(8)事:政事、政务,名词。最后这句话是说,秦王让尉缭做国尉,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让李斯负责政治方面的文职事务,其实就是丞相了。在之前的文章校对中,“而李斯用事”前面都是用的句号,其实这肯定是错误的,“而”是表示顺承的并列连词,它后面的句子和前面是一体的,肯定不可能用句号,而之前之所以用句号,就是因为前人都没有搞清楚这里的“李斯用事”究竟是什么意思,没有搞清楚“而”前后的并列和对比的关系。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大体知道秦国能统一天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用人用对了,而且,用人的时候,对于出身毫不计较,即便是其他国家来投奔的平民百姓,只要有眼光,有能力,一样可以被委任最高的军职,掌握最高的军权。从这里的记载,我们还可以知道,到这个时候,秦国的人事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秦王嬴政的手里,他想任命谁就任命谁,他想任命什么职位就任命什么职位,这是历代统治者都想掌握的权力,也是历朝历代的统治方式,一直沿用到现代,成也在此,败也在此,这个民族的掌权者始终不肯向制度性选人和用人方式转变。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码字不易,这种认真且烧脑的码字更是尤为不宜,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和继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