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海雪原》读书笔记.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林海雪原读书笔记林海雪原是一部由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78年。这本书以东北剿匪为背景,讲述了一支东北民主联军的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中与土匪作战的故事。首先,我要提到对于“林海”和“雪原”的真实模样的理解。由于我未亲眼见过,我几乎无法想象穿着厚棉袄、戴着大毡帽、脚踩雪靴的人在林海雪原中穿行的场景,甚至连呼吸都能冒出白烟的景象。然而,正是这种对林海雪原的陌生和神秘感使得书中的情节更加吸引人。在书中,一支东北民主联军的小分队不得不在这个寒冷严酷的环境中与狡猾的土匪进行殊死搏斗,成功执行剿匪任务,这个情节让人震撼不已。我第一次接触林海雪原是通过观看电视剧版本,那时对杨子荣坚毅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与土匪
2、的对决印象深刻。几年后,我决定阅读原著小说。在扉页上作者曲波写下的“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句话,让我更加理解小说中情感的真实性。与许多虚构作品不同,林海雪原是基于作者自身经历创作的,这使得小说中的各种小故事都充满了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在整个剿匪任务的框架下,构成了一个富有趣味和紧张感的阅读体验。书中的人物形象和对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杨子荣的豪迈与谨慎,栾超家的粗放匪气,以及“小白鸽”白茹与队长少剑波之间的爱情线,这些都在人物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文字本身具有浪漫传奇性的审美情趣,打破了以往刻板、僵硬的创作模式,成功地利用了传统民间文化元素来描绘战争,增添
3、了阅读的趣味。小说的创作与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曲波亲身经历了剿匪战斗,这使得他能够生动地展示土匪的残忍本性。在创造“正方”和“反方”人物时,作者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小说中呈现得非常明显。这种模式化的人物塑造虽然强化了正义与邪恶的界定,但也使人物的复杂性受到限制。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对立、集体与个人、美丽与丑陋的对立模式是合乎当时价值观的。小说的后记体现了当时工农兵文学的特点,强调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必须明确。这导致了人物形象的单一化,但也为读者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尽管小说在创作时受到政治压力,但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在阅读林海雪原开篇的血债将我带回了那个
4、动荡的年代,让我想象当时老百姓的生活,虽然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与邪恶,但他们的初衷与我们相同,都是为了与所爱之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摆脱战争的困扰,过上和平的生活。虽然小说有其缺点,但像杨子荣、少剑波、白茹这样的战士形象似乎就活在我们身边,向我们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然而,小说也有一些缺点。人物形象过于理想化,正派与反派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思考空间。如果土匪本身也具有吸引人的外貌和性格,将会更丰富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具深度。不过,这种缺点可以理解为当时政治导向的影响,映射了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真实感和浪漫情趣的小说,尽管受到时代背景和政治压力的影响,但它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享受到了一场令人兴奋的冒险故事,让我更加珍惜如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