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789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例谈“二次开发”策略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朱双进摘要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无从下手,忽视了教材中可“二次开发”之处,导致文言课堂失去了原本的文学味。若能细细品味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本,通过教材“二次开发的相关策略,巧妙“变形”,抓住“字眼”,“读”透纸背,必能让文言文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关键词二次开发文言文策略近期,听一位教师执教桃花源记,教学流程大致如下:导入,简介陶渊明其人和写作背景;释句,教师串讲文章的字词解释;背诵,学生读背加点字解释;归纳,借助写作背景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拓展,阅读五柳先生传。如上述教学流程所示,很多教师在组织文言课堂教学时,只注重文言词语的解释积累,然后提几个问题

2、让学生回答,再总结文章主题,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对于传统文学经典,字词解释固然需要我们积累,但它的语言文学魅力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架构起通向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桥梁,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呢?笔者认为,通过教材“二次开发”的相关策略,构建课堂教学内容,必能让文言文课堂教学精彩不断,更具生长力。一、巧妙“变形”,精彩绝伦在教文言文时,教师通过增、改某些词语,将文本原文巧妙“变形”,能带着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作者的深情,让他们和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或共鸣。下面是工作室的王老师对周亚夫军细柳的“变形”设计。第一幕(细柳营军门外)天子先驱。:“天子且至!”军门都尉()

3、:“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天子先驱下,使者上。)使者。:“传皇上口谕,吾欲入劳军。”卫兵(从远处跑来):“得将军令,开壁门。”第二幕(细柳营壁门外)壁门士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汉文帝命令车夫按辔徐行。)周亚夫():“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持兵作揖,文帝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致意。)使者。:“皇帝敬劳将军。”第三幕(细柳营外群臣惊愕)汉文帝。:“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这篇文章中的写人技巧很值得学习,比如擅长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制造紧张气氛;善于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等。教

4、师将这些技巧展示给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而王老师将之变形”,设计成课本居L通过这个形式让学生想象当时劳军的场景,既变通了读文本的方式,也借此让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更好地去理解人物形象。再比如,有教师在讲记承天寺夜游时,巧妙变形,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特交横,是竹柏影也”,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出作者见到“水中藻、苻交横”的惊喜之情。同时,教师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语气词,在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时,叫学生在前面加个“哎”字,加强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波澜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变形”也就是“调改”,是指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

5、对教材中的段落、词句、标点等进行调序或改换,进而深化学生封教学内容的理解。一篇文章中,对段落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一个段落中,对相关语句进行调整;一个句子中,对用词、语气、标点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教材“二次开发”的常用策略。二、抓住“字眼”,化“静”为“动”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除了字词翻译及文学常识,似乎不知道还能从哪里入手。如果教师能找准句子或文章中的关键字,以此为切入点,就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让本来平静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学桃花源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渔人带着太守一行人去寻找的结果是什么?生1:遂迷,不复得路。师:同学们想一想,“遂迷”的“遂”,应

6、该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2:无奈。因为明明做了记号出来的,却寻找不到To生3:不甘,无奈。有这么好的地方,却不能居住。心虽向往之,却不可及。师:是的,向往却无奈。前文也有一个“遂”,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师:当时我们读这句话时,觉得他们说得挺轻松,现在再体会一下呢?生4:现在竟读出些许苦涩。师:愿闻其详。生4:他们是为了 “避秦时乱”才来到了这个地方,因为战乱不断,他们只好“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其中不仅有苦涩,还有无奈与悲凉。师:我们读出了渔人对他们的生活的向往,这位同学却从这个“遂”字读出了 “只好”的意思,读出了这些人的无奈与悲凉。很好!回到寻找桃花源的话题上,继续往后读。(

7、生齐读。)师:连这样的高尚人士也不曾找到,“后遂无问津者”。这里再次出现了 “遂”,同学们又能读出什么样的感受呢?自己体会一下。(生各自轻声读。)生5:后一一遂无一一问津者。很无奈,有些悲凉。师:具体说说。生5:后来再也没有了,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地方,这昙花一现的桃花源对于那时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梦罢了。师:说得太好了!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很凄凉的。我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部的深层艺术进行细致感受,有时候需要教师借助抓文眼、品关键字等方式去实施教材“二次开发“,以此方法去把握语言特征,必能咀嚼出具体字词句段背后隐含的意蕴。桃花源记中“桃

8、源人”的“绝境”,“外人”的“不复得路”,都是无奈之举。这样的无奈,只有在深层次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笔者引导学生巧妙地抓住了两个“遂”字,适时引入背景链接,让学生比较阅读,细细品味,品出了深层内涵。正所谓一个“遂”字,几多无奈,留给我们的是千年的感慨!再比如,某教师在教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向学生提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中的“并”能换成“皆”吗?教师巧妙抓住时机,增补了相关链接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一幅风景优美、人民和乐的桃源人生活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认真阅读,细心揣摩,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孕育了情感。教材“二次开发

9、”的最终目的是课程目标的实现。“二次开发”不是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技术加工,也不是教师随意的主观行为。它要求教师站在“课标”的高度剖析教材,深度研读文本,品词析句,适时地增删教材内容。三、“读”透纸背,妙趣横生这里所说的“读”,不只是朗读,还有品读;不仅仅是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的浅层阅读,更有立足于文本,对作品的言语内容和形式的精准阅读和深度阅读。学生只有反复地“读”,“读”透纸背,“读”出韵味,才能感到妙趣横生。下面呈现我校一位教师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实录(片段)。(生朗读第一小节相关内容。)师:妻、妾、客分别怎样回答的呢?师:妻回答生(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师:妾回答生(齐):徐公何

10、能及君也?师:客怎么回答?生(齐):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师:大家比较着读一读,同样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吗?大家能不能揣摩一下三个人物回答的心理?(生反复读。)生1:妻子很爱丈夫,很肯定,用倒装句强调邹忌很美。生2:妾有点畏惧邹忌,客人有点奉承。师:客人为什么奉承呢?生2:因为他有求于邹忌。师:很好!下面我们分角色再来朗读一下,注意读出各自的心理。(生分角色读。)师:请同学们评判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生2:他没有读出客人奉承的味道,我贵得奉承的语气不应该像他那样抑扬顿挫,应该要谄媚一些。师:那你再来读一下。(生读。)师:很好!我们大家再一起读一下,注意读出那种偏爱、畏惧、奉承的感觉。(生齐读。)

11、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三问”是很有特点的,虽然问的内容、回答的意思相同,但作者在文字的组织上不尽相同,这固然有避免重复的需要,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更多的是人物身份和心理的不同。如何让学生走进作品,感受那种心理?当教师找不到抓手时,就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指导阅读,比较阅读,那么,很多问题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读,唤醒了学生的言语意识、审美意识,找出了文章前后的照应点,整篇文字读起来显得更加鲜活,字里行间流淌着温暖的清泉,弥漫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学的艺术就在于给学生找到一个恰当的“入口”,带领他们探幽寻胜。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二次开发”相关策略,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课堂的探究点,这就等于“给学生找到一个恰当的入口 。果真如此,我们必能带领学生在文言的世界里“探幽寻胜”,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将更为生动,文言文课堂教学必定会精彩不断,更具生长力。(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实验学校)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文本细读理论下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22/02/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