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运动对应训练方法和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大运动对应训练方法和教案(完整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粗大运动对应训练方法和教案(完整版)GMFM-88训练方法A区:俯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治疗目的:提高头部抗重力能力,促进颈椎的安定性,引发颈部屈曲。增加肩胛带的内收和外展的活动能力;抑制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提高手对物体以及手眼之间的协调功能。训练方法:患儿仰卧于垫子,治疗师通过牵拉上抬双侧或一侧肩胛带、肘部或手部来促使小儿抬起头部或躯干,必要可以用拇指刺激其胸部肌群激发小儿的兴奋性,视听觉刺激特别是母亲的信息会有助于小儿更好地完成动作。头部和躯干的屈曲能力与胸部和腹部的活动性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对胸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应该
2、重视强化腹部肌肉的力量。患儿取仰卧位,将刺激物以适当的距离与角度进入小儿的视线,诱导小儿向中线位方向伸手取物。可以先进行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引发附属在肩胛骨上的肌群在胸廓上的滑动,增加小儿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的感觉经验。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加小儿手部的感知能力,也可以使用被动翻身方法促进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应。对偏瘫儿童可以通过抑制健侧,来强化训练患侧的伸手能力。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治疗目的:增加肩胛带的内收和外展的活动能力;抑制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提高手对物体以及手眼之间的协调功能。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将刺激物以适当的距离与角度进入小儿的视线,诱导小儿向中线位方向伸手取物。
3、可以先进行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引发附属在肩胛骨上的肌群在胸廓上的滑动,增加小儿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的感觉经验。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加小儿手部的感知能力,也可以使用被动翻身方法促进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应。对偏瘫儿童可以通过抑制健侧,来强化训练患侧的伸手能力。3、仰卧位:抬头45度治疗目的:提高头部抗重力能力,促进颈椎的安定性,引发颈部屈曲。训练方法:患儿仰卧于垫子,治疗师通过牵拉上抬双侧或一侧肩胛带、肘部或手部来促使小儿抬起头部或躯干,必要可以用拇指刺激其胸部肌群激发小儿的兴奋性,视听觉刺激特别是母亲的信息会有助于小儿更好地完成动作。头部和躯干的屈曲能力与胸部和腹部的活动性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对
4、胸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应该重视强化腹部肌肉的力量。治疗目的:增加酸关节屈曲、内旋活动能力;抑制交叉伸展反射;提高腹肌力量以及躯干的回旋能力。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手握小儿的膝部和足跟进行股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然后在膝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屈曲和外展懿关节,引导小儿手足互握,拉伸内收肌群和膝关节屈肌群,同时还可以拉伸颈部伸肌群,治疗师在握住小儿的手足以后可以左右摇晃促通小儿向侧方的体重移动,改善躯干周围肌群的活性。用滚桶、大球或治疗师的身体被动或主动地使小儿抬起臀部成搭桥动作,促进臀肌和腰背肌的收缩,延展骼腰肌,抑制骨盆后倾。5、仰卧位:左侧麟、膝关节能在全关
5、节范围内屈曲治疗目的:增加酸关节屈曲、内旋活动能力;抑制交叉伸展反射;提高腹肌力量以及躯干的回旋能力。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手握小儿的膝部和足跟进行股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然后在膝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屈曲和外展髅关节,引导小儿手足互握,拉伸内收肌群和膝关节屈肌群,同时还可以拉伸颈部伸肌群,治疗师在握住小儿的手足以后可以左右摇晃促通小儿向侧方的体重移动,改善躯干周围肌群的活性。用滚桶、大球或治疗师的身体被动或主动地使小儿抬起臀部成搭桥动作,促进臀肌和腰背肌的收缩,延展骼腰肌,抑制骨盆后倾。治疗目的:增加肩胛带的内收和外展的活动能力;抑制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提高手对物体以及手眼之间
6、的协调功能。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将刺激物以适当的距离与角度进入小儿的视线,诱导小儿向中线位方向伸手取物。可以先进行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引发附属在肩胛骨上的肌群在胸廓上的滑动,增加小儿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的感觉经验。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加小儿手部的感知能力,也可以使用被动翻身方法促进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应。对偏瘫儿童可以通过抑制健侧,来强化训练患侧的伸手能力。7、仰卧位: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治疗目的:增加肩胛带的内收和外展的活动能力;抑制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提高手对物体以及手眼之间的协调功能。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将刺激物以适当的距离与角度进入小儿的视线,诱导小儿向中线位方向伸手取物。可以先进行
7、关节活动度被动训练,引发附属在肩胛骨上的肌群在胸廓上的滑动,增加小儿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的感觉经验。用各种感觉刺激增加小儿手部的感知能力,也可以使用被动翻身方法促进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应。对偏瘫儿童可以通过抑制健侧,来强化训练患侧的伸手能力。8、仰卧位:向右翻身成俯卧位治疗目的:通过促通躯干对头部的翻正反应来提高小儿的侧卧位抬头能力,为翻身运动打下基础。增加酸关节屈曲、内旋活动能力;抑制交叉伸展反射;提高腹肌力量以及躯干的回旋能力。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手握小儿的膝部和足跟进行股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然后在膝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屈曲和外展能关节,引导小儿手足互握,拉伸内收肌群和膝关
8、节屈肌群,同时还可以拉伸颈部伸肌群,治疗师在握住小儿的手足以后可以左右摇晃促通小儿向侧方的体重移动,改善躯干周围肌群的活性。用滚桶、大球或治疗师的身体被动或主动地使小儿抬起臀部成搭桥动作,促进臀肌和腰背肌的收缩,延展骼腰肌,抑制骨盆后倾。9、仰卧位:向左翻身成俯卧位治疗目的:通过促通躯干对头部的翻正反应来提高小儿的侧卧位抬头能力,为翻身运动打下基础。增加髓关节屈曲、内旋活动能力;抑制交叉伸展反射;提高腹肌力量以及躯干的回旋能力。训练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手握小儿的膝部和足跟进行股关节、膝关节的被动屈曲伸展运动,然后在膝关节伸展的状态下屈曲和外展髅关节,引导小儿手足互握,拉伸内收肌群和膝关节
9、屈肌群,同时还可以拉伸颈部伸肌群,治疗师在握住小儿的手足以后可以左右摇晃促通小儿向侧方的体重移动,改善躯干周围肌群的活性。用滚桶、大球或治疗师的身体被动或主动地使小儿抬起臀部成搭桥动作,促进臀肌和腰背肌的收缩,延展骼腰肌,抑制骨盆后倾。10、俯卧位:竖直抬头治疗目的:提高头颈部抗重力能力以及头部与视觉的统和能力,增加肩胛带和上肢稳定性,促通脊柱伸展重心下降。训练方法:患儿在垫子上成俯卧位,治疗师支持小儿的肩胛带同时对其脊柱皮肤和肌肉进行适当刺激,注意应给小儿一定视听觉刺激,诱发小儿的抬头动机,为了提高小儿的头部与视觉的统和能力,要特别注重刺激物的选择,包括位置、方向、移动速度、声光刺激的大小、
10、体积等。治疗师支持点应该根据小儿能力的变化而改变,由近端逐步移至远端,在头部控制能力提高后,可以令小儿用肘或手掌支撑,来达到促通上肢和肩胛带的稳定性的目的。对小儿背部实施的刺激除了激发小儿觉醒状态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小儿的脊柱伸力,促使小儿重心下降。在小儿日常生活中可以其他方法来促通,包括在三角垫上俯卧、母亲腿上俯卧、母亲胸前俯卧等。11、肘支撑成俯卧位:头抬高,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治疗目的:提高头颈部抗重力能力以及头部与视觉的统和能力,增加肩胛带和上肢稳定性,促通脊柱伸展重心下降。训练方法:患儿在垫子上成俯卧位,治疗师支持小儿的肩胛带同时对其脊柱皮肤和肌肉进行适当刺激,注意应给小儿一定视听觉
11、刺激,诱发小儿的抬头动机,为了提高小儿的头部与视觉的统和能力,要特别注重刺激物的选择,包括位置、方向、移动速度、声光刺激的大小、体积等。治疗师支持点应该根据小儿能力的变化而改变,由近端逐步移至远端,在头部控制能力提高后,可以令小儿用肘或手掌支撑,来达到促通上肢和肩胛带的稳定性的目的。对小儿背部实施的刺激除了激发小儿觉醒状态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小儿的脊柱伸力,促使小儿重心下降。在小儿日常生活中可以其他方法来促通,包括在三角垫上俯卧、母亲腿上俯卧、母亲胸前俯卧等。12、肘支撑俯卧位: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治疗目的:增加肩胛带的伸展、外力;抑制紧张性迷路反射;促进躯干上部的重心移动能力。训练方
12、法:患儿取俯卧位,在伸手可及处放置玩具,诱导小儿自主伸手,诱导伸手方向一般从前方逐步移动至外上方,促使小儿体验将原本位于肩部和躯干上方的重心移至相反侧的肩部和躯干上部,然后再引导小儿将位于上部的重心移至腹部、骨盆、下肢。如果小儿在诱导下不能自主完成,可以由治疗师通过抬起上肢与肩部或按压骨盆与下肢使小儿体验重心移动的经验,适当地牵拉上肢与躯干、躯干间的肌群,同时注意加强腹部肌群特别是腹斜肌的控制能力。俯卧位伸手对翻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最初的翻身常出现在小儿向外上方的伸手运动过程中,可见精细运动与粗大运动之间的发育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另外刺激物的选择和位置、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项训练的成功与
13、否,因为此阶段小儿视野的范围与其伸手动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3、肘支撑俯卧位: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右手治疗目的:增加肩胛带的伸展、外力;抑制紧张性迷路反射;促进躯干上部的重心移动能力。训练方法:患儿取俯卧位,在伸手可及处放置玩具,诱导小儿自主伸手,诱导伸手方向一般从前方逐步移动至外上方,促使小儿体验将原本位于肩部和躯干上方的重心移至相反侧的肩部和躯干上部,然后再引导小儿将位于上部的重心移至腹部、骨盆、下肢。如果小儿在诱导下不能自主完成,可以由治疗师通过抬起上肢与肩部或按压骨盆与下肢使小儿体验重心移动的经验,适当地牵拉上肢与躯干、躯干间的肌群,同时注意加强腹部肌群特别是腹斜肌的控制能
14、力。俯卧位伸手对翻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最初的翻身常出现在小儿向外上方的伸手运动过程中,可见精细运动与粗大运动之间的发育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另外刺激物的选择和位置、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项训练的成功与否,因为此阶段小儿视野的范围与其伸手动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4、俯卧位:向右翻身成仰卧位治疗目的:增加髓关节的外展、外旋能力;促使小儿的重心向下移动,以及骨盆的左右重心移动。训练方法:治疗师可以用手法按摩小儿微关节的关节囊和周围肌群,进行懿关节被动运动,促进酸关节的活动性,特别是外展和外旋能力。在诱导或被动上抬小儿躯干上部或上肢的同时,轻柔地向下按压脊柱两侧肌肉,促使小儿的重心下移,为小
15、儿自由地向外上方伸手创造条件。然后反复地练习小儿下肢交叉运动,期间注意令小儿体会下部躯干和骨盆左右的阶段性体重移动。15、俯卧位:向左翻身成仰卧位治疗目的:增加髓关节的外展、外旋能力;促使小儿的重心向下移动,以及骨盆的左右重心移动。训练方法:治疗师可以用手法按摩小儿歌关节的关节囊和周围肌群,进行股关节被动运动,促进酸关节的活动性,特别是外展和外旋能力。在诱导或被动上抬小儿躯干上部或上肢的同时,轻柔地向下按压脊柱两侧肌肉,促使小儿的重心下移,为小儿自由地向外上方伸手创造条件。然后反复地练习小儿下肢交叉运动,期间注意令小儿体会下部躯干和骨盆左右的阶段性体重移动。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
16、度治疗目的:提高小儿躯干重心的交替左右移动的控制能力,增加躯干回旋能力;提高腹部肌肉力量。训练方法:随着小儿在俯卧位上肢伸力的提高,小儿会尝试躯干的回旋运动。在治疗时小儿成俯卧位,上肢伸展,治疗师用手控制小儿的腹部并以此为支点,令小儿的躯体向侧方移动,在此过程中治疗师在腹部的手指注意使小儿移动侧的躯干伸展、相反侧屈曲,如果下肢能进行交替性屈曲模式的配合则更好。在治疗师指导小儿合理摆放足部特别是拇趾的位置,使小儿的下肢获得有效的支撑后,小儿就有可能获得腹爬的能力。激发小儿伸手的刺激物要选择合适的方向与位置。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治疗目的:提高小儿躯干重心的交替左右移动的控制能力,增加躯干回旋能力;提高腹部肌肉力量。训练方法:随着小儿在俯卧位上肢伸力的提高,小儿会尝试躯干的回旋运动。在治疗时小儿成俯卧位,上肢伸展,治疗师用手控制小儿的腹部并以此为支点,令小儿的躯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