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学习心得分享(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学习心得分享(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学习感想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一环,也是遏制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有之义。因此,“十四五”时期,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要把握,以地适种”“以种适地”以及要素保障这三个关键。推动“以地适种”强化盐碱土地的普查、改造和利用首先,普查盐碱地资源。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其碱化度普遍较高,致使碱土和碱化土壤所含碳酸盐毒害抑制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现有9900多万公顷,占全球总量面积的10%左右。我国盐碱地多
2、而广,主要分布在滨海海浸盐渍区、东北苏打碱化盐渍区、黄淮海斑状盐渍区、宁蒙片状盐渍区以及青藏高寒盐渍区,是战略耕地的重要后备资源。为此,加强盐碱地资源普查工作,需要深入西北、东北、华北、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南方沿海等盐碱主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其次,改良修复盐碱地。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积极推广盐碱地改造有效做法。例如,吉林省白城市探索耕种“饲油2号”“华油杂62”“华油杂158”等耐盐碱能力强的油菜品种,收割粉碎后翻耕作绿肥或作饲料过腹还田,大幅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耕地有盐碱化加剧趋势,
3、尤其以西北地区灌区耕地、黄淮海地区耕地、黄土高原淤地坝耕地次生或潜在盐渍化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在综合改造利用盐碱地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遵循水盐运动的自然规律,提出见效较快、不易反弹、适应性广的遏制调控方案,生物修复培肥土壤o例如,“盐碱地农牧结合”公益项目通过增加盐碱土壤上层的有机质比重形成团粒结构层,减少下层盐碱上升和耕作层盐碱浓度,极大提升地力缩短樗荒地复垦时间。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制式,端牢中国饭碗。例如,滨海地区要注重渔粮果结合、东北地区要偏重粮牧副结合、西北地区要侧重牧粮果结合等。同时,要树立生态文明观与大食物观,支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展旱碱麦、大
4、田油菜、耐盐大豆等农作物种植示范,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推进“以种适地”强化耐碱种源的培育、繁殖和推广落实藏粮于技战略,需要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耐盐碱种源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行业间辐射带动作用和产业链上下游协调作用。首先,加强种源培育基础性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一方面,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是一项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回报时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权威作用的同时,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势。另一方面,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战略谋划
5、自主研发品种、合作选育品种、联合开发品种的研究主攻方向,启动对耐盐碱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再认识和再研究的靶向性基础科学研究,统筹现代种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和双创中心的协同攻关,打造适宜盐碱地区种植的特色品种新高地。其次,加强特色品种繁殖生产不仅需要高效配置产学研优势力量,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物技术协作平台,加强耐盐碱种质资源联合培育,还须形成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区的科技创新合力,构建科学研究与生产加工深度融合的种源繁育新格局。最后,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新品种推广。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大批盐碱地作物新品种示范区,长期定位监测特色大田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和亩均效益,探索新型农业循环模式。另一方
6、面,需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国主要盐碱地区的推广营销网络,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种子管理平台,不断扩大适宜作物播种面积,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聚焦粮食安全持续强化水源、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计民生。为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贯彻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水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加大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保障力度。一方面,加强水源要素保障。要依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3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
7、指导意见等相关要求,加快盐碱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排水系统现代化改造。同时,在优化国家骨干水网拓扑的基础之上,扶持盐碱地专项水利工程,补齐中小型水库、引调水、灾备用水等灌排体系建设欠账,用好用足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等淡水资源。此外,还要加强盐碱地水源管理,结合北方平原地区或局部低洼与滨海平原等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采用积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覆盖护土等灌区措施,减少盐碱地的水分蒸发和盐分淋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投入机制,为盐碱地改良修复工作优先保障公共预算,加大农业农村财政资金、帮扶资金以及地方投入保障。同时,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盐碱地项目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8、鼓励地方政府对盐碱地改造治理给予信贷贴息倾斜和纳入地方债券支持范围,充分发挥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TOT(转让一运营一移交)、PPP(政府和社会给方面遴选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农科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组建科创联合体,深入盐碱地改良、育种、生产一线提供智库咨询和技术支持,打造专业合作社、科技合伙人、专家工作室等创新服务载体,延伸经济盐生植物深加工产业链条,助力盐碱地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学习体会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2
9、0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讲话的主要部分。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2023年全国耕地面积达19.14亿亩,较上年末增加约130万亩,已连续两年实现耕地总量净增加。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同时要
10、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尊重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
11、、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樗荒地治理,因地制宜把播荒地种好用好。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对违规占用耕地进行整改复耕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考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
12、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为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
13、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改善耕地质量,不断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本,只有夯实“耕”基,才能筑好“粮仓”,广大基层干部身处乡村振兴最前沿,是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务必要扛起重责,肩起使命,为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笃行不怠。笃行阡陌之间,穿梭于村头巷口,把排查做在事前,防患未然,加强耕地保护。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才能仓满粮足。“先其未然谓之防”,耕地保护重点在于预防,广大基层干部要把耕地保护政策在村落院坝去宣讲,让宣传标语、手册、海报飞入“
14、寻常百姓家”,强化群众耕地保护意识,防止乱占耕地建房、违规用地等现象出现。“发而止之谓之救”,要时刻将耕地使用排查当作耕地保护头等大事来抓,勤于在阡陌之间穿梭,常于村头巷口细致观察走访,加强对流转耕地、承包经营等行为的监管,对触碰耕地红线行为及时制止,确保耕地“物尽其用工同时,广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引导群众科学种植,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化学药剂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好耕地不被“外物”侵扰。做好产业调整,躬耕于田野之间,把规划深计远虑,统筹兼顾,提升耕地质量。竭泽而渔,得一时之利却失长远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提升耕地质量亦是如此,长期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容易破坏土地“
15、营养”结构,对耕地造成难以自我修复的“硬伤”。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科学轮作,增加耕地种植的多样性,改变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的局面,为耕地量身定制“营养大餐”,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广大基层干部要加强对乡村农业产业的长远规划,充分掌握地方群众生产生活规律,向农业专家寻策、向市场问需、向群众问计,着眼长远,加强对耕地轮作的“顶层设计”,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轮作规划,以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采取土地流转、规模种植为示范带动,积极动员群众跟进种植,为耕地“调理身体”,从而提升耕地质量。练就兴农本领,肩负起藏粮重任,把创新根植泥土,耕耘树艺,增强农业产能。”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改变粗放的
16、农业管理模式,还是改变传统的刀耕火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都需要创新驱动。扎根乡村振兴最前沿,广大基层干部要时刻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作奋斗目标,主动走向田间地头,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加强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学习,以学促干,将理论学习与乡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炼总结乡村一线的生产经验,以独特的视角,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管理新模式,培种育苗新方法,高效种植新技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驱动农业设施现代化革新建设,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升级,机械化种植加速普及,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学习感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