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党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小学党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对中小学党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转化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积淀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小学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2、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因此,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党支部带领年级组、学科组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分配相关教学模块的备课任务。教师们共同设计、讨论教学思路和教学课件,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广泛查阅资料,形成共享资源包,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课上,党员教师要带头结合各学科特点,融合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各学段、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可结合落实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的工作要求,在实现语文学
3、科工具性的基础上,与其人文性有机结合,同时为该学科创造重要的实践场景。一些学校在小学阶段往往会重视汉字书写、文化知识学习和诵读教学;在初中阶段则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与评价;在高中阶段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乃至在小范围内开展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带领学生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还可以通过吟唱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作者、作品和历史人物的情感认同,提升对生命与爱国的理解。例如,通过学习离骚怀沙等经典作品,学生们在吟诵、表演、创造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深入骨髓,在感怀屈原的伟大爱国情操之余,对“端午”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文化自信油
4、然而生。课后,教师可深挖课程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将其设计进课后作业中,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效果。例如,在学习怀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本班级(年级、学校)的端午节活动。融入课后服务主阵地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也是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并分年级差异化实施。开设经典阅读、诵读表演、书法绘画、诗词传唱、棋社茶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后服务项目,并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增”的都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丰
5、富教育供给。特别是注重利用好每天固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开设中华传统体育游戏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不同课程方案。比如,一二年级学生可安排踢键子、跳皮筋,三四年级学生可安排抖空竹、抢花炮,五六年级学生则安排练武术、竹竿舞等活动,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同时,党员教师要带头加强与家长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沟通和反馈,引导家长在校外期间相对专业地陪伴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运动的能力和水平。党员教师要讲奉献、做示范,主动承担学校社团建设和指导管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进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增强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意识。学校组建书法、茶艺、书画、朗诵等学生社团,
6、比如,在书法社团,教师以“普通话诵经典、规范字书中华”为理念,指导学生书写“福”字、绘制经典阅读“书签”以及师生合作编制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作品等。在设计、创造、书写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引导师生升华精神境界。在音乐类社团中,教师可加入民族音乐文化以及民族器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因素内容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品位,从而更加深刻地认知与理解传统文化。在生物或科技类社团中,教师可通过学校主动联系高校相关专业,组织学生开展中医药专题探究;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高校、科研院所或中医药企业,实地了解、学习中医药发展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我国
7、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增强传承、发扬的主动意识。这样,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达到学习、热爱、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融入学校文化主旋律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分内事”“责任田”,是引导广大师生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学校文化建设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启发,将两者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学校文化塑造和氛围营造的有力支撑。一方面,可借助我国传统节日,举办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在端午节,教师党支部(党小组)可引导党员教师和群众通过创作传统手工作品,以及举办赛龙舟、包粽子、打络子活动等,在校园内传递爱
8、国、爱校、敬岗乐教的教育情怀。再如,在重阳节,可举行“一封家书” “见字如面”书信交流活动,教师给父母、子女或者学生写亲笔信,也可邀请青年教师的父母现场参加活动,以中国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表达“忠孝”“敬业”“奉献”等品质。另一方面,可借助传统文化活动,弘扬民族精神。这些活动可以是举行龙舟大赛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可以是通过“诗词大会”感受古诗词带来的传统文化之美,还可以是组织走进福利院、为“空巢”老人做件事、校园爱心义卖等慈善活动,感悟、传承中华传统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情怀。还可以利用校园所在区域的社会资源,开展非遗传统体验,用看得见、摸得到的珍贵教育素材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
9、,组织开展“我说北京的中轴线”、课堂扎染绘春天、从拓片中看历史等活动。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发起云端抗疫集体宣言,组织传唱校园抗疫感人故事,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广为传递。此外,我们还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校园文化教育、家长日等活动的机会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让每一个点位都成为师生传承“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等中华美德的生动实践,让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氛围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环境下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融入学校治理主动权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应有
10、之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加强统一领导,党政要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年级要密切配合,广大师生要积极参与。首先,要做好学校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学校结合传统特色和特长优势,在把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各项制度和相关教育教学内容,特别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必要时可成立专班小组,出台实施细则,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发,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明确目标和内容,统筹规划传统文化教育,为坚定师生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开展综合评价。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
11、断自省修正,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再次,学校党组织要开展专题研究,将“党建引领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重要课题来抓。这就要求做到统筹兼顾,教育活动的组织不仅要聚焦当下,,还应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京城文化的弘扬;不仅要在活动中捕捉有效的育人资源,也要结合后续教育教学做好关联和衔接。最后,要线上线下同发力。学校在结合升旗前讲话、班队会和校园广播等传统线下宣传教育方式的同时,更要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利用智慧校园治理经验和模式,在学校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中的“瑰宝”。在学校党建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可以让党建更有温度、更显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