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0039中国文学典籍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10039中国文学典籍专题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文学典籍专题研究(Specia1topicsonChinese1iteraturec1assics)课程代码:27410039学分:2学时:32(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I)、中国古代文学(II)、古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教材:无开课学院:文学院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中国文学典籍专题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杜甫及杜甫集为中心,系统地介绍关于古代文学经典著作的相关文学史、文献学和学术史问题,包括诗文的流传与搜集编纂、校勘、注释、评论等,
2、杜甫地位在此过程中的提升与经典化,在此基础上,讲授部分杜诗名篇,解析其题材、体裁、内容与形式上的文学源流及特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杜诗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古代作家经典化的过程及其原因,习得古代文学作品解读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提升自己的文献学和文学史素养。(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掌握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基本途径、研究古代文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杜诗部分名篇,深入了解杜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沿趋势。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独立阅读传统文献,检索研究文献,独立执行文
3、学阅读和研究,尤其是唐宋以后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文本阐释训练,能够具备设计和实施中小学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相关工作方案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杜工部集之形成(-)课程内容1 .杜甫作品在唐五代时期的流传及杜甫文学史地位之提升2 .二王本杜工部集的编纂和刊刻3 .从二王本到吴若本4 .杜诗的校勘及其文本变化(二)教学要求掌握杜甫作品流传和结集的过程,重点把握二王本和吴若本在杜诗文本定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唐宋时期文学文本流传的一般状况和规律,了解文学校勘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校勘对杜诗文本的定型作用。难点在于,这一过程所涉及的文献学、校勘
4、学、避讳学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第二章杜诗宋注(-)课程内容1 .伪王洙注与伪苏注的不同性质2 .赵次公注:杜诗宋注最杰出的成就3 .集注本的类型与体例(二)教学要求了解文学(集部)注释的源流,掌握杜诗宋代注释本的发展,重点把握赵次公注和集注本的性质、体例,理解杜诗宋注对于后世理解杜诗的先导作用。难点在于,注释本普遍篇幅较巨,如何管中窥豹,从例子中了解其书。第三章杜诗清注(一)课程内容1 .元明时期杜注的基本情况2 .钱注和朱注3 .仇兆鳌杜诗详注4 .浦起龙读杜心解和杨伦杜诗镜铃5 .附:杜甫全集校注和杜甫集校注的不同体例(二)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钱、朱、仇、浦、杨五家注的不同体例、功能,在此基础
5、上,了解最新的两种杜诗全注本的不同体例选择的原因及其不同用处。难点仍然在于,注本篇幅较巨,翻阅不易,学生需管中窥豹,通过其序跋、凡例、部分例证掌握其不同的注释体例和功能,并进而选择合适的读本,为进一步深入阅读杜诗厘清思路。第四章杜诗分期及名篇1 .安史乱前: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咏怀五百字2 .安史乱起:北征前后3 .成都时期:江村等闲适诗4 .夔州诗的两面:秋兴八首与日常生活5 .湖南诗与杜甫之死(二)教学要求了解杜甫的生平、行踪和一般的杜诗分期,熟悉各时期的名篇佳作,重点在于熟读并理解课堂所讲作品在文本、内容、典故、字词解释、形式、艺术源流等方面的特征,由此掌握阅读分析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程序和
6、方法。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实验上机课程实践小计第一章66讲授法1、2Ae-弟一早66讲授法1、2弟二早66讲授法1、2第四章1414讲授法、讨论法1、2合计3232四、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互动10%平时作业小作业(2次)20%期末考核考查(小论文)70%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杜甫传记: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洪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杜甫评传,陈贻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杜诗全注:杜诗镜性,清杨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杜甫集校注,谢思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 .杜诗选注: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 .目录:杜集书录,周采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杜集叙录,张忠纲主编,齐鲁书社,20085 .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华文轩编,中华书局,1964;金元明人论杜甫,冀勤编,商务印书馆,2014六、大纲说明1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知识点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6 .课堂教学侧重理论讲授和名篇讲解,也注重通过讨论进行训练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方法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制定人:单重阳审定人:周衡批准人:张芙蓉2017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