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通用版烂梗的魅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通用版烂梗的魅力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烂梗的“魅力”新授课0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口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1学习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知晓梗与烂梗的区别,能具有初步识别不良用语的能力;学生能意识到提高自我辨别能力的重要性,做到有选择的从众。(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在教师的提问、与小组的互动中获得成长。(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改变自己对于从众说梗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在教师的提问、与小组的互动中获得成长。难点:学生能改变自己对于从众说梗的态度,形成
2、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3.学习评价设计过程性评价合格(O)良好(1)优秀(2)1.学生能在课堂上踊跃举手,积极发言。2.学生能认真听讲、善于思考。3.学生乐于分享,参与互动。4.学生对未来态度积极,充满期待。5.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表态。学生得分在5分-7分为课堂表现总体良好;学生得分在8分以上(含8分)为课堂表现总体优秀。4.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区分“梗”和“烂梗”教师活动11 .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测本节课主题。2 .教师介绍“梗”与“烂梗”的区别。学生活动11 .学生可以说出“网络用语”、“梗”之类的字眼。2 .学生了解“梗”与“烂梗”的区别,初步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梗和烂
3、梗,3 .学生参与游戏“慧眼识梗”。3.教师组织“慧眼识梗”游戏,让学生辨别最近流行的网络热梗中哪些是“烂梗”。活动意图说明:意图:通过一个“慧眼识梗”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具有初步辨别“烂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辨别意识,提高自我觉察能力。环节二:探究喜爱“梗”的原因教师活动21 .教师呈现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情境时,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情境,分析并写下“我们喜爱说梗”的3-5个原因。3 .4-6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补充,小组共同制作原因的词云图。4 .教师邀请小组上前分享,进行成果汇报。5 .教师总结一些常见原因,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示。学
4、生活动21 .学生自己思考日常情境中的反应。2 .学生自己思考,写下喜爱说梗的3-5个原因,不说话、不讨论。3 .小组合作制作词云图。4 .小组分享,成果汇报。5 .聆听教师总结,并自我反思。活动意图说明:意图:教师用三个情境,调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烂梗”容易出现的情境进行觉察,并通过小组讨论制作词云图的方式把原因具体化、形式化的表现出来。环节三:一起好好说“梗”教师活动3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你话我猜”游戏。学生需要用文字描述的形式表达一些网络热梗,但注意不可出现侮辱的词语。2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明白了什么?3 .教师向学生提供建议,提示学生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减少盲目从众、学会表达的正确方式。学生活动31 .学生参与游戏。2 .学生思考在游戏中获得的启示:我们具有好好说话的能力。3 .学生聆听教师意见,提高自我改变的动机。活动意图说明意图:通过“你话我猜”游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具有好好说话的能力的,哪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烂梗”,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梗”的确有魅力,它可以加强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连接。但是会用梗、用好梗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