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的门静脉系统所致的疾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含虫宿主,钉螺为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位于结肠与肝脏。临床以发热、痢疾样症状、肝脾大和肝硬化为特征。【诊断提示】1 .流行病学病前有流行区居住及疫水接触史。2 .临床表现潜伏期3060d,平均40d,病程可分4期。(1)侵袭期:与疫水接触后数小时至23d内,尾坳侵入皮肤处出现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奇痒,35d自行消退,称尾坳性皮炎。皮炎出现后1周,常有咳嗽及咯血丝痰或有低热、尊麻疹。(2)急性期:多见于初次或重新感染者,可有腹膜刺
2、激征,腹部柔韧感,似结核性腹膜炎。有畏寒、发热、午后自行退热并有夜间盗汗,重者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每日35次,肝右叶肿大并压痛,脾亦可肿大。重症患者可出现精神差、意识淡漠、相对缓脉,易误诊为伤寒。发热时间2周至数月,亦可有肾损害。(3)慢性期:发病半年以上,亦可无急性病史。乏力、纳差、轻度腹泻或黏液脓血便,腹泻可长期反复发作,大便中可找到虫卵。下腹部可扪及包块,肝脾明显肿大,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及内分泌功能障碍。(4)晚期:感染后数年,或1020年,可有巨脾、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腹水、肝脏缩小、消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部分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5)部分病例
3、因血吸虫侵袭脑、肺而致异位血吸虫病。3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晚期全血细胞减少。粪便沉淀孵化试验,急性期阳性率较高,慢性和晚期阳性率降低。直肠黏膜活检可见虫卵。【防治措施】1 .病原治疗通常用叱喳酮。(1)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140mgkg,6d分次服完,其中50%必须在前两天服完。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IOIngkg,3次d,连续4d。(2)慢性血吸虫病:成人剂量60mgkg,2d疗法,分23次口服。儿童体重30kg者,总剂量为70mgkg,分次口服。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适当减少剂量并延长疗程。(3)预防性服药:在重疫区特定人群,如防洪、抢险人员须预防性服药,可选择蒿甲醛或青蒿琥酯。2 .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重型患者需加强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水者应给予低盐、高蛋白质饮食,使用利尿药或腹水回输术等。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首选硬化剂治疗,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术。3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