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054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20多年来,我国先后组织了三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修订工作。每一次修订,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着基础性的导航和定位作用。作为此次课标修订过程中专题研讨和审议审核工作的参与者,我认为,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是应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冠疫情等现实挑战,在不同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回应新时代新要求,从国家层面厘清育人目标、校准改革方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新生态的一次再动员再出发。在此基础上,学校新一轮的课程建设要充分研究

2、过往的经验、优势与不足,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课程实施意见,细化学校课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不断提升课程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统筹规划、学段衔接、整体实施,使学校的课程实践体系成为促进育人方式变革的方位标,成为学校发展活力新的增长极。一、理念更新:反思定位学校育人功能,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国家课程有效落实的进程和质量,影响着师生的实际获得感,也影响着学校在应对各种现实挑战时的价值排序。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定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使命与责任,聚焦素养立意,使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学校办学价值观的重要取向,激

3、发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和动力,进而推动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1 .全面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次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具体且直观的描述为时代新人画像,这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新要求。学校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就是让这个画像更清晰且逐渐饱满、立体的重要路径。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就要特别反思,学校在对育人目标的校本化表述中,是否突出了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性要求,尤其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品质和能力,是否

4、为学生创造了体验习得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正确价值观的机会和可能等。例如:“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是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三小”)办学价值观的校本表达。在这个宗旨之下,我们将培养目标细化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个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家三小学子”;同时分解制定了位于学科知识和能力之上的学生发展五大关键能力,即团队协作、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积极行为、包容公正等,将培养目标融入整个学习生活之中,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方向。这样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实施再到教学方式变革,就形成了逻辑一致的教育主张,进而以鲜活的学校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2 .素养立意的课程观

5、从办学价值观到课程观,是育人目标到育人实践的转化。学校育人是通过课程育人达成的。当课程育人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反映出我们对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也体现了课程育人目标回应社会需求的迭代升级。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要从学科意识、学科领地的局限,上升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新高地。学校的课程内容以及组织方式也要进入优化实施阶段,全面开启“核心素养”时代。也就是说,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将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学业质量高低的重要观测点。因而,我们要通过学校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整体性、结构性改进,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要超越学科边界,促

6、进跨学科学习,以帮助学生习得整体认知世界的方法,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社会化发展;要超越单纯知识点的识记,以大概念大观念为主线,呈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整体掌握系统的知识;要超越课堂、教材与生活和实践的藩篱,强化实践应用,为学生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可能。3 .尊重包容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方式,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有诸多不同,这些“不同”恰恰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多彩。我们需要理解、接纳、支持这些“不同”,而不是试图去消灭这种差异性。当下学校教育在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包容性方面做得很不够,分等级的“筛选”有余,激

7、励学生发展的“泵”的功能发挥不足。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正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学校工作改进的方向。建立尊重包容的学生观,就是要研究建立一种满足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支持体系,小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包容,大到学校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都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关注一个个鲜活的人格平等的人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学生个体之间“分数”的高低。具体到学校课程建设,我们需要用多样性的课程供给,满足因差异性带来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此呵护每个学生发展的“绿水青山”。二、课程优化:建立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课程体系,

8、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素养立意的课程观,需要我们跳出加加减减的思维,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包括重新组合学校的人力、资源、时空等要素,建立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学校课程实践体系,凸显各个学科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价值和共同贡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超越“班、课、时”的局限,引领学生走向开放的、深度对话的、真实建构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关键品格。1 .大单元重组教学:以结构化的内容设计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的综合化、实践性,同时提出要有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如何让占据90%课时的分科课程学习变得饱满,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知识

9、、能力、体验、思维、情感、思想方法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厚重且有力量。这就需要学校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对分科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整体建构,通过大单元教学,使教与学跳出一个个知识点的铺垫、讲解、反复操练的循环,上升到以真实问题为驱动的学习长链条上来。学校要引导教师对教材的某些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围绕核心概念,整体一致地设计学时目标和单元目标。通过结构化的内容设计,助力师生走向自主建构、整体认知、系统掌握的学习形态。当然,大单元教学不是忽略每一节课的具体目标,恰恰是将每一节课的目标贯连起来,指向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大目标。所以,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是学

10、生开启心智、学习“学习方法”、学习不同思维认知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课时-单元一学期学年”的学科整体规划,如果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都能有12次这样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体验,那就等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以更开阔的视角看世界的窗。2 .跨学科综合学习:突破学科边界,共同助力核心素养培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跨学科学习将从“甜点”变为“正餐”。跨学科的课程学习,不仅会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也将是促进教师的教学从“学科教学”回归“学科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这其中涉及教师教学方式的挑战,更涉及学校治理方式的创新。应对这样的挑战,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通过“共同备课

11、、协商上课”的教研共建,引领教师开发出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课程,以提升不同学科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度,各学科共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跨学科课程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相加或轮番上场,各个学科也并非各自独立的信息和知识碎片,而是在基于真实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庞大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止匕外,基于同样的生活素材设计的跨学科综合学习,由于具体学习任务内容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问题设计,而这又直接影响着学习进程和学生的实际获得。因此,教师要将学习置于真实任务、真实情境的背景之下,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再分解成有结构的问题链,引发几个学科间的共同学习。如在“光盘的短命史”项目学习中,我们赋

12、予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作为科技馆的策展员,如何策划一个“光盘短命史”的展览?并且以开放的问题链作为支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核心素养。3 .教学评保持一致:让“指挥棒”更具高质量内涵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是彼此支撑的。义务教育阶段有9522个学时,每个学时都连接着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构成学生人生底色的重要时光。我们要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真正为师生营造一个鼓励实践、鼓励创新、鼓励改革的氛围,将教师的教学注意力引导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习和思考的”,使教学回归到“学生是如何学会的”意义上来。其一,通过教学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将“分数的竞争”

13、引向教学改革。在中关村三小多年的创新实践中,我们在命题结构上做文章,用知识蓝图的架构将本学期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清晰地呈现出来;用开放性的命题形式将学习过程与结果贯通起来;用整体的内容安排,反映出一至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进阶水平;用一致的生活素材,形成语数英学科间的学习链接。这样,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是一致的,学校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会在“试卷”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例如:我们倡导有问题、有互动的教学,那么在学业诊断中就会提供表达空间,通过设计相应题目,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并且不以简单的对与错进行分数判定,以此引领教师放心地投身于聚焦开放的活动、综合的任务以及鼓励思考的学习方式变革中。其二,

14、建构多样化的评价系统,用多把尺子丈量优秀。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通过评价设计,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综合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展现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中关村三小的学生在每学年末都要完成一个“升级项目”。一年级学生会有“访问几个高年级的学长,与他们交朋友”“新认识三个老师,他们不是教你们班的老师”等任务。三年级学生会进入新校区学习,因此其表现性评价的核心任务就是“探秘魔法学校”。多样性的评价也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如六年级的“毕业项目”设计覆盖了学科实践类、表现类和公益项目类等课程领域。六年大小不同的“里程碑”式的评价,成为引领学生不断前行的方向,也是教师研究并改进教学

15、的方向,由此引导教师走出“教材、考试、分数”的小天地,树立起现代教学观念。三、专业支持: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开辟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课程的实践转化不能只用线性思维解决一个个单项问题,而是需要通过系统性设计以及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综合性措施。其中,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是课程实践转化的关键要素。1 .重构组织形态,建立真实多样的学习支持关系通常,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从一个全人角度来描述的,而教师的工作又是由一节节课组成,如何让每一位教师自觉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不是只教教材?如何鼓励不同教师走出学科间的“相邻洞穴”,成为学生成长的“合伙人”?我们需要分析各自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将时空、人力等要素重组,更好地助力新的学习方式的发生。中关村三小的新校区建设就将学校的建筑、时空与课程进行了有效的匹配和链接,为课程整体落地创造时空支持。我们将三个连续年级的三个班的孩子安排在一起生活,再加上七八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师生家庭式的学习生活基地”,即“班组群”。每间教室的隔断墙可以根据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