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056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指向思维提升的课堂追问策略吴文杰【摘要】课堂上教师的合理追问,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避免碎片化、随意性的反复发问,以持续的、目标明确的、富有启发性的继续追问,来推动学生的阅读感受、品味、感悟走向深刻,并同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深刻性,促进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应当是我们课堂追问的应然旨归。【关键词】课堂追问深度学习思维发展素养提升课堂追问,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于首次发问后,针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进行的再次或更多次的持续性的发问。追间的主观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甚至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否定和重新验证。毫无疑问,指向启发思

2、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辨的合理追问,对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起相对完整、丰富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笔者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简单师生间对话,而是坚持以目标明确、启思引慧的再次甚至多次追问,让学生对自己方才不够完善的想法进行反思、判断、更正、换角度再思考等,从而提高他们思维的缜密性,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一、矫误趋正,发展思维的缜密性受自身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学生在阅读文本、个性理解、实践语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熬知上的偏差,思维方式也容易趋向浅表化、片面化。这时,如果教师只是针对学生表达不完善或者不正确的见解、观点进行简单直接的结果性评价,就只会打击学

3、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更加难以走出自己的错误圈子。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渐渐消退。因此,有教学机智的教师都会顺着学生的思维,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以恰当的再次发问,将学生的思维引上正轨。教师如果在学生经过不断思考给出完善的表达后,再引导他们自主思辨,习得矫正的策略、方法,就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注入能量。记得在教学一个豆英里的五粒豆(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时,对这篇篇幅较长的童话,很多学生只是关注了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对于安徒生行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鲜有关注。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豌豆们不断变化的心理,因此在评价这些豌豆时,学生几乎都是一个声音:“前四粒豌豆的想法不切实

4、际,只有第五粒豌豆的做法才是对的。“他们否定了前四粒豌豆不自量力、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的行为,但它们的选择为什么不对,学生的认知却是模糊的,以致他们对第五粒豆顺其自然、不做努力的行为给予了极大的赞赏。殊不知,第五粒豌豆的那种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以及脚踏实地、顽强生长的精神,才是安徒生这篇童话中要倡导的。课堂上,笔者以主问题“第五粒豌豆与其他四粒豌豆的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讨论。当有学生提出“第五粒豌豆总是听天由命”时,笔者就顺着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第五粒豌豆真的是听天由命,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管,结果会怎样呢?”以此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判断不准确,形成“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空想”

5、的价值判断。当有学生认为“第五粒豌豆像现在我们所说的那些躺平的人”时,笔者引导他们思辨:“第五粒豌豆真的躺平了吗?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然形成正反两方,最后在自圆其说、自我否定、互相说服中,使自己的认知走向正轨。很多时候,由于教师在发问后没有给足学生思考、辩论的时间,或者有些学生浅尝辄止急于表达,因而难免会出现思考肤浅甚至错误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耐心地启发、引导性地追问,就可以安抚学生浮躁的心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将他们引向正确的方向,并由此培养他们的缜密性思维。二、集腋成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在阅读初体验阶段,学生对于文本的认知、感悟往往是浮于文字信息的浅表,碎片化的认知不足

6、以支撑起深刻、完整的认知空间。教师如果仅仅从激励的角度对学生的这些片断性的表达给予肯定,必然会催生他们思维的惰性,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追问助力他们实现有序、连贯、完整的富有逻辑性的认知和表达。如在阅读思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后,练习“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时,学生最初总是站在那个说作者窝囊的小朋友的视角,认为文中的“我”没有将老虎演得威风凛凛,确实“窝囊”。也有的学生不服气,作者很努力地在表演,说明作者不“窝囊”。其实,这两种回答本质上都指向“窝囊”一词为“没有本事”这一义项的理解。而实际上,窝囊有

7、三个义项:一个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一个是“形容人没有能力”,还有一个意思是“胆小怕事,懦弱”。笔者给学生呈现了 “窝囊”的这三个解释后,他们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如从“没有本事”这一理解的视角出发,他们给出:“窝囊的大老虎,是说我演的老虎不够威风,像一只病猫。”从“心里不痛快”这个义项推断出:“本来演老虎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是作者在演老虎时的那一段经历却让他很憋屈,不快乐。”从“没有能力”这一意思出发,他们认为:“作者为自己不成功的演出感到懊恼,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多视角的理解,自然促进了他们采用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合理的开导方式。很多学生更是将以上所有的理解都融合在一起,而后结合自己的生活

8、经验展开全方位安慰的模式。如:“你第一次上台表演,就这样努力,我们都觉得你表演得很好。你听到的笑声,不是大家嘲笑你,而是因老虎被打死了而开心。你就别想多了!至于有同学建议你来个豁虎跳,你可以参考,不一定就非要通过豁虎跳来展现出老虎的威风。你演的老虎,稳稳当当地向前走,也能表明老虎的威风啊!我们还期待你下次再上台演出呢!加油! ”教师循序渐进的追问、引领,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这样的支架搭建,也促进他们的思考更有针对性,设置了丰富的语言情境,更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并灵动表达。善于联系、群文互读,也能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发散性思维。如在讨论暮江吟(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其一

9、)中“九月初三夜的可爱”时,很多学生不假思索地从江上夕照图说起,认为它和晶莹的露珠、如弓的月亮一起,装扮了这美丽、可爱的秋夜。这样将意象随意地堆砌,显然是不恰当,也是不完整的,而且也难以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唯美的秋夜图。由此,笔者首先和学生对“夜”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定,清楚地知道铺于水中的霞光不属于秋夜的美。而后引导他们大胆想象:“你见过像真正的珠子一样的露珠吗?它们是什么样的? ”“像弓一样弯弯的月亮,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很快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悬于叶尖的露珠、在叶面上滚动的露珠形象。笔者再通过网上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露珠桌面壁纸的图片展示,丰富这样的美感。接着,让学生结合本册

10、教材中第2课走月亮里的句子“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白居易眼里可爱的露珠、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然迁移、想象出“每一颗露珠都抱着一弯月牙,像笑弯的眉毛,像上扬的嘴角”,这样的露珠和弯月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相映成趣,美美与共。有针对性地追问,为学生进一步打开思路、发散思雒,从而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生成充满个性色彩的认知、推论,这样的阅读过程往往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感受到阅读审美的别样情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地历练中得以发展和提升。三、思维进阶,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领学生脱离原有的低阶思维,在不断地深入思考中促进学生向高阶思维进军,培养他们思维的

11、深刻性,是新课程理念下教书育人的应然追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追问,就是助力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段进阶的不二法门。以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崛起” 一词的意思时,教师让学生大胆猜一猜,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学生纷纷给出“为中华的强大而读书” “为中华的腾飞而读书”“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为中华的兴盛而读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而后以词典中的解释“崛起:兴起,振兴,正能量向上发展”结束了这一段对话。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识字悟词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但是,这样的语言实践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和提升,“崛起”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

12、熟悉的陌生物,根本不会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更不会走进他们的书面表达之中。笔者在教学“崛起” 一词时,以这样的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少年周恩来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崛起? ”“我们将来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能说让中国崛起吗?你想到了哪些词?“让学生一步步走向词语的本质意义,在情感的代入和时代的呼唤中,积累鲜活的词汇。之后,笔者再次追问:“小周恩来渴望中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从而引出“中华不振”这一当时的现实情况;最后追问:“中华不振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中伯父对小周恩来说的话,以及接着发生在租界里的女人丈夫因车祸而死,却果真如伯父所说的“没地方说

13、理,更加全面、真切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学生在反复进出文本中,发现伯父的话中在旧中国“惹出麻烦没地方说理”,以及周恩来述说自己亲眼所见的“中国女人真的没地方说理的不幸”,这样前后映衬,让他们对“中华不振”有了更具体的感知。如此,在这一联系、分析、归纳中,他们的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实现了思维不断向判断、推理等高阶方向进行的目标。做一名智慧型的语文教师,既精心预设,又关注生成,于学生的思维偏差处、理解局限处、思考浅表层,以追问的方式,去引发他们新的、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这就是“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以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重的育人新课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周有利.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 J.小学教学设计,2022 (1).4毕英春.明明白白教语文J.小学语文教师,2022 (增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