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饮酒》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饮酒》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饮酒教学反思今天周五,讲饮酒,为了给学生腾出一些做作业的时间,我决定在早读课上先讲一点儿。早读,打开课件,让学生一遍遍读,以读代讲。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诗意;四读:读透诗意。这首诗很简单,如果只是把知识告知学生,那是很快的事。既然这首诗很简单,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呢?我临时调整授课方式。在“二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中,让学生做了这些事:1划分这首诗的节奏,顺便区分了古体诗和律诗的不同之处。2 .哪句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为什么?3 .怎样读出作者的恬淡闲适?(重读哪些词)让学生边读便分析,答不出就一遍遍地读。在读出“悠然见南山”这一句的感情时,让赵子轩读,他站起
2、来说:“老师,我不会读,读不好。”“没关系,你只管试试吧。我鼓励他。第一次读得很平淡,确实如他自己所言,我提示他注意重音,重读关键词。第二次他重读“悠然”,语速也放慢了,读得不错。同学们好像也豁然开朗,在高声齐诵中,有感情地结束了这一环节。在“三读:读懂诗意”环节,以前我可能会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直接读诗句的意思,读一两遍就算理解了。今天我不着急,先出示诗句,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无所谓对与错,你理解的就是你的心声,你认为的就是对的。虽然有的学生词不达意,但都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很高兴大家的畅所欲言,读完最后一句,竟也忍不住多讲了“辨”和“辩”的区别。在诗意和诗句的相互
3、对读中,我们结束了“三读”。在“四读,读透诗意”环节,我还是让学生举手回答自己的见解。在十六班学生还算积极,有几个孩子这些天进步很大,上课积极发言,不管对与否,学习态度令人欣喜。学习就是要敢于发射自己的子弹。第2节,转战到十五班,我考虑到期中考试后,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了。就先洗脑,给他们讲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性。五分钟后开始讲课。果然,孩子们是聪明的。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多了,我的目光也不再只盯在那几个表现好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好,孩子举手了,我一样会关注、喜欢的。朱晨豪同学今天是第一次主动举手,“老师,我说”看到他的变化我真的很高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样觉悟,哪还有学不会的学生?
4、我狠狠地表扬了他!真希望这样的孩子再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有两处生成最使我欣喜。第一处:当谈到“从,飞鸟相与还,中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时,朱子昱说:“作者看到鸟儿结伴飞回山林,他内心有一种孤独感。”追问:“为什么呢?”答:“他看到鸟儿结伴,羡慕鸟儿,感觉自己是孤独的。”我没有评价,只问:“有不同见解没有?”郭永莉马上举手:“老师,我认为作者看到这种南山美景,应该想,他也像鸟儿一样自由,过隐居生活,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得。“她话音刚落,有几个人竟鼓起了掌,看来对错不用我再评判了。我又觉得要给子昱一个交代,于是说:“子昱,也不能说你的想法完全错误,这只是你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过你好像理解的片面了
5、,应该把句子放到整首诗中理解,这样更全面。”我讲解到此,突然发现,这个题目的问法确实有不合适之处,容易误导学生断章取义。下课,我翻看基础训练上此题的问法,也是这样,看来此题出的不严密。出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让学生误读题目,以后我要引以为戒。在这个问题的探讨上,学生们能够自己辨明是非,真是令人欣慰,这是我没想到的精彩。第二处:谈主旨时,三个学生说的都差不多。黄炳翔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的生活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高雅的志趣。”我当时真的没听出来毛病,(我注意力不集中啦)靖瑶马上举手说:“我觉得他说的有一点不对。”我一愣,“哪点不对?”靖瑶振振有词地说:“诗人已经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6、怎么能说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是啊,我怎么没发现?“你觉得主旨怎样表述更严密呢?我把问题又踢给了靖瑶。“应该是,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天啊,这是标准答案。婿瑶真厉害!这颗子弹飞得值!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争辩,使他们的思想明晰起来。我想这样得来的答案一定会记忆深刻。虽然此刻浪费一些时间,那是值得的。就像吃饭一样,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都是吃,但吃的过程不一样,后期效果一定也有不同。近期收获:这学期本着关注学生的思想,努力让每位孩子都学有所获。我尽量在课堂中多提问。在提问中发现,有效的提问方法是追问。多追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学生的思维会向纵深处行走。所以我学会了多问:“为什么”。当学生提出连我自己都模糊的问题时,我学会了把皮球踢给学生,孩子们辩着、辩着问题就明朗了。课堂中“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