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课题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课题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题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1深化微粒观,提升“微观探析”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化学学科素养“微观探析”的载体。王老师在本节课中挖掘核心知识隐含的微粒观,引领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的思路是反应物的消失,即氢氧化钠消失,其实就是氢氧根离子消失;或者稀盐酸消失,其实就是氢离子消失,深化微粒观,提升“微观探析”学科素养。2,方法引领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着现象的产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象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发生。然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引领学生来认识一个没有现象的反应呢?这是初中化
2、学教材中第三次接触了,对于学生并没有陌生。学生学习这里之前已经具有要证明一个没有现象的反应的思路是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证明反应物的消失。学生知道从反应物的消失来证明没有现象的氢氧化和稀盐酸反应。通过引领学生证明氢氧化钠或者稀盐酸的消失,则利用氢氧化钠或者稀盐酸的性质-酸碱指示剂进行证明。最后归纳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充分预测,精彩生成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促使精彩的生成。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无明显现象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教师在课堂中提供了化学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醐试液。没想到学生在展示实验方案的时候却用了老师没有提供的药品:锌粒、大理石。学生主要是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来判断反应后是否有没有酸,证明稀盐酸是否消失,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学生展示实验方案之后,王老师叫学生上来验证小组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此环节来看,王老师也确实课前准备了锌粒和大理石,说明了王老师在课前就预测到学生有更多方案的可能性,才有了实验验证的生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