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从乡土小诗《点灯人》《杏花村》的评析说开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从乡土小诗《点灯人》《杏花村》的评析说开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乡土小诗点灯人杏花村的评析说开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下,更应提倡大语文观,把“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课堂教学活动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又用课外习得来反哺课内语文学习,才是正道。下面,就以评析两位青年老师下水诗作为例,试图激活、引领学生深层诗歌写作、学习兴趣。例文一点灯人赏折一一精神明亮照亮人生诗作点灯人意象鲜明,情感浓郁,是有一定思想的佳作。“谁拥有火种谁就拥有光明/谁拥有万千颗火种,谁就拥有/把黑夜照成白昼的明月光”意象被尽可能地放大,素笔勾勒,意境顿生
2、。让人浮想联翩的是与火种有关的故事。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他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的火种;乡村学校的“烛光行动”全民阅读、文化筑梦。起笔视野开阔,最后聚焦诗歌形象点灯人。能在诗歌创作中不断自省,且能理性地审视并适当把控情感的波澜,可见,作者能不断自觉地摆脱了一种小情绪、小场景、小感念。“三十年前春天,桃花开了/红的像血一样,染红了山海关”由“以梦为马”的诗人海子在坚硬冰冷铁轨般的现实面前心灯寂灭,作为抒情的一个小高潮。这节诗极具震撼力,“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美的毁灭,这也必将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重振的
3、理由。“好多人荒芜的心里一天天变成泥泞和沼泽/再没长出信仰和灵魂的幼苗/甘愿在功名利禄面前沉沦/却喜欢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掩饰苍白可怜的苟且”这一节诗让人不由想起西方诗人艾略特创作的长诗荒原。该诗歌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第一章V死者葬仪里,诗人笔下象征现代文明的伦敦,是一片枯萎的荒原。春天原本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而这里万物萧瑟,生意寂灭,成了没有生气的衰朽之所,人们生不如死,眼前的世界泛滥着海一样的情欲,心中唯有幻灭和绝望。诗歌的艺术性就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手法让人们在有限的文字中看到无穷。诗人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常处于一种痛并快乐的情绪体验之中,通过对世界的思考求得心灵上的超脱和心理
4、上的平衡。如果说前几节诗采用广角镜头来审视生活,那么后三节便是聚焦“点灯人”这一中心意象,以特写镜头推出:“被誉为点灯人的乡村教师/首先,从怀里掏出一颗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至此,读者豁然开悟,作者释然于怀。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之处就在于她总是在思索一些常人不愿意思索的问题或觉得不必思索的问题,所以诗歌的写作者总是比常人更多地品尝到人生的冷暖忧乐。在“全民阅读文化筑梦”这一伟大的时代背景下,诗歌永远是一面鲜明的旗帜。这一公益项目旨在培养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品质内容,扩展知识面,丰富精神生活,通过推广全民阅读,让更广泛地区、更多人群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甚至摆
5、脱贫困,用阅读共筑“中国梦”。接着作者深情地说:“我们的火种是一个个字符/是一句句诗行/亦或是一本本好书籍”。作者基于“阅读照亮壮丽人生,点燃心灯苦心引领”这一立意,可谓寄寓深切。例文二杏花村赏析一一一阙村庄的祭歌杏花村,诗意纷呈的字眼。”杏花春雨江南”,古典意象指引,亦有现世生活气息。写景抒情诗作,景美,境美,更应凸现抒情主人公内心的隐忧,既要有歌咏,也应该有揭示。这种情感往往是悲壮的。试看“风雨来过,又走了/牛羊驻过,都没了/一茬一茬的人经过,终成陌路“过去牛羊遍地的生机反衬出当下村庄的荒芜没落,空灵的意境诠释着落寞。起笔有时代隐忧,也有淡淡的乡愁。“春风轻叩门扉/偷窥到苔辞在荒芜的井底世
6、代繁育/窑洞陷了、柴门破了、篱笆倒了,一切风物渚K将回到尘埃中去”意象迭出,化腐朽为神奇,着力表现一种当代人的心境。村庄的醇朴、美好,在现代文明强势到来之际,已渐行惭远,”窑洞陷了、柴门破了、篱笆倒了,一切风物/都将回到尘埃中去”而唯有一缕“春风轻叩门扉,偷窥到苔葬在荒芜的井底世代繁育破败、荒凉之感顿生,这便是诗情的郁积,情感的凝聚点为一个“忧”字。而这与作者的生活轨迹、心境不无关联,好诗总是与大地有关,也只有亲近泥土,倾听大地的声音,才能看得见生活的真相。诗歌是最善于抒情的一种文学样式。写景抒情诗最忌讳一味渲染自然美景,而要写出心中别样的风情。当然诗歌也是个性化、私人化的发声了。作者彰显其个
7、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诗歌的公众性的美学诉求。“风啊,夜以继日地吹/昔日的牧童早已远去他乡/桃园流水也已绕道而去/猎猎酒旗在某个暗夜里与烈风逃逸/酿酒的姑娘,成了别家的阿婆/酒坛埋在时光的风尘里,无迹可寻”时光荏苒,倏忽十年、二十年对世事沧桑人生境遇悲悯之情恰到好处的抒发,对文明掩盖下人性贪欲的抒写,牧童远走他乡的困顿、桃园流水绕道的无奈、猎猎酒旗在暗夜里逃逸的仓惶,还有酿酒姑娘老成阿婆即对美好消逝叹惋,让人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中柔肠百结,水样的春愁漫过心头。“谁掏空村庄,埋没了它的过往/残垣断壁外,杏花依旧/开得一往情深/那是岁月打给村庄的一块显眼又鲜艳的补丁/可如何遮掩,游子午夜梦回时的心殛
8、/落寞的神态欲盖弥彰”诘问中有思考,思考中有无奈,无奈中有忏悔,忏悔中有救赎一切的一切,心性使然。写到此处,诗情凄美的杏花村之杏花在作者看来,”那是岁月打给村庄的一块显眼又鲜艳的补丁”了,杏花不再养眼,而是剌眼。“如果路过,请别惊扰/这里只有杏花,没有村二的确,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文本深处。应该说,文学与生活是相互模仿,彼此阐释的,我们读诗,就是用好的诗作来烛照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好的诗作中表现出的忧乐是过人的,这又像一把尺子替我们丈量另外一个世界的维度。威斯坦休奥登说得好:诗的最大功用,是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或者,反过来说,帮助我们更有勇气承担人生的痛苦。通过以上对自由写作中产生的两首诗作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宝藏。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内心隐秘的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思索、以及担当。课内的阅读与学习,课外的生活体验和自由写作才是语文学习的两翼。知识性的东西大多在课内习得,而理性的思维、批判的精神往往来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提炼、和挖掘,进而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诗歌是所有文学艺术里边最具性灵的文学样式。当然不见得每个学生喜欢读诗,都能写诗。当然了,学生的写作应该是一块广阔的天地,还可以写调查报告,散文,甚至小小说。只要适当引导,课外写作将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性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让他们的精神无比明亮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