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倾倒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对倾倒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的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对倾倒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的思考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主动获得知识,这是当今化学教学面临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探究式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以人教版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使高低蜡烛熄灭为例进行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一、教材中实验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实验对全面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2、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尤其是教材中的实验,它不仅能给学生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对教师的实验设计及上课实验的演示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对教材实验教学功能的分析教材上倾倒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经过研究发现,此实验在教学中存在些不足。1 .不利于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明确将科学探探究列入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适当地创设教学环境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
3、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证据、分析推理、获得结论,评价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本来倾倒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实验,但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加了一块玻璃挡板,把原来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一个验证性实验。试想一下,学生在不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的前提下,是否可能加一块玻璃挡板去倾倒二氧化碳?经过课堂教学发现,在不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直接把二氧化碳倒入燃着的蜡烛中而不可能去加一块玻璃挡板,加玻璃挡板就意味着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这样的实验设计就只能作为验证性实验,失去了其本来可以体现的价值,同时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4、2 .不利于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在用玻璃挡板的基础上倾倒二氧化碳。这样设计是为了证明两点:一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细想一下,如果为了证明这两点性质,为什么要弄二高一低的两支蜡烛且看到的现象是从下往上熄灭,为什么不是从上往下灭的现象呢?如果在烧杯中只放一支蜡烛,看到烧杯中的那支蜡烛熄灭是否也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这两点性质呢?如果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在倾倒的那一刻,二氧化碳是不是往上走呢?我认为这样的编排缺乏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违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3 .限制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很多学生在上课之前都有预习的习惯,如果学
5、生预习了此实验,上课时,教师让他们自己设计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的实验时,他们都会按课本上的实验设计,而且都会认为烛焰熄灭顺序是从下到上熄灭(教材中的实验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已经画出下面的那支蜡烛已熄灭的现象)。这样的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做不做实验,学生都已经知道下面的蜡烛会熄灭,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也会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缺乏深度的思考,根本谈不上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听过很多节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公开课,很多教师在演示这个实验时,出现只有下面的蜡烛熄灭或只有上面的蜡烛熄灭的情况时,都认为演示实验失败并重新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束缚了教师的思维,使得他们的思维都趋于定势。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手段。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等科学思维方法,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将验证性实验改进成探究性实验,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思维搭起一个舞台,真正落实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